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煤矿工业遗产的发展印记,挖掘红色文化基因,追寻红色文化印记,进一步加强煤矿工业遗产的党史育人作用,8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煤媒与共,赓续红遗”实践团部分成员前往河南省焦作市西大井1919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一部王封矿志,半部焦作近代工业史”。据悉,西大井前身为王封矿,是1919年英福公司在焦作开凿的最大的矿井。1925年,为声援上海“五卅运动”,震惊中外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在王封矿拉响汽笛,这里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是焦作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一代又一代焦煤工人在“特别能战斗”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始终走在国家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前列,书写了百年焦煤的辉煌历史。近年来,西大井1919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利用井架、坑口电厂遗址等老工业元素,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挖掘整理早期党组织在煤矿的斗争历程、工人运动的历史史实、矿区游击队战斗经历等等,形成体系完备的红色文化脉络,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了特别能战斗精神微型展馆、特别能战斗·续厅馆、西大井1919家风家训文化馆、英雄广场、蕴英亭、焦作煤矿大罢工旧址、英国福公司坑口电厂遗址、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纪念馆等纪念地,逐步走近西大井的传奇故事。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街区行走,眼前是当年煤矿工人工作时留下的种种印记。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细细端详每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文物,认真聆听那些英勇不朽的故事。每一面墙上记载的故事、每一个展柜中展览的物品,都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西大井的认识与了解。成员们缅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峥嵘岁月以及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深切感受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焦作煤矿工人英勇不屈的斗争意志和自强不息的信仰,体会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伟大精神。西大井,值得被永远牢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学习标杆人物。
往遗址中心走,一座高耸的井架映入了实践队员的眼中,作为焦作市唯一一座英式井架和西大井的标志之一,在多年的岁月里,它毅然挺立。破旧的矿井结构、生锈的栏杆、斑驳的砖块墙面、仍然闪闪发亮的矿灯发放处、“工业学大庆”“安全生产”等红色醒目标语……这些都是历史最好的证明,向世人诉说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跨越时间的流淌,每一个被点亮的时间都代表着一个伟大的历史。实践团成员感悟到西大井背后那历经艰辛的不凡岁月,对西大井更加充满了历史的敬意。
在英雄广场,实践团成员对参观游客进行采访。在采访一位曾经在焦作煤矿工作的爷爷时,队员了解到西大井以及焦作这座城市现在和过去的历史变迁,明白了焦作煤矿当年重要的战略地位,体会到煤矿工人真实的工作环境。队员们对焦作煤矿工人更增添了一份崇敬,他们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提及煤矿工业遗产的转型发展,一位女士则表示:“要将历史变成故事”。对于通过实景VR、线下剧本杀、真人密室逃脱等新方法为煤矿工业遗产重焕生机的方案,她十分赞同并期盼看见更多形式。同时,她也希望我们作为矿业大学的学生,能够体悟焦作煤矿“特别能战斗”的红色精神,对煤矿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聚焦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煤矿工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焦作煤矿,百年峥嵘,铁骨铮铮,意气风发。焦作煤矿的 “特别能战斗〞精神,经历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炮火硝烟,经历了多快好省、勤俭建国的劳动热潮;经历了改革开放、国企改制的凤凰涅樂,经历了转型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如今愈发显得生机勃勃,历久弥坚。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实践团成员将崇尚英雄、见贤思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西大井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踔厉奋发,破浪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前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1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