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中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深刻领会新时代伟大变革中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来到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大道34号,观赏现存后河古戏的风韵。采访市级非遗《后河古戏》传承人龚继明和徐余清,旨在深度挖掘后河古戏文化,尤其是古镇之魂的方言音乐情景剧—天理良心,从该小切口探究古戏内核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诚信文化。同时了解后河剧团当下面临的发展“痛点、难点、堵点”,致力于通过大力宣传,为后河戏团找寻到更多继承人,守住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注入重外学子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抵达黔江区濯水古镇戏楼,在濯水镇公共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戏楼上下古铜雕刻中藏着历史故事,如三英战吕布、元妃选亲,纷纷为濯水镇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赞叹。参观完戏楼以及了解戏楼背后的故事后,实践团成员不禁联想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紧接着,在后河戏团成员和濯水镇公共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下,实践团成员在濯水古镇戏楼上,对话非遗传承人,围绕后河古戏的历史发展历程展开讨论。实践团成员与非遗传承人共话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探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
此外,濯水后河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余清、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龚继明向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述了濯水后河戏的历史演变、唱腔特色、走台动作等,以及天理良心是如何传递诚信价值观,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
随即,实践团成员分为三个组分别采访后河古戏三位表演者—龚继明、徐余清、余恒渊,谈论三位受采访者与后河古戏的渊源,对后河古戏文化自己独到的理解,以及自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紧握后河古戏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然后,市级非遗《后河古戏》传承人徐余清同实践团成员谈及2018年演出《分家》的情况。后河戏团成员以大众生活中常见的婆媳关系为故事发展线,贴近群众实际生活情况的人物矛盾,绘声绘色描述着故事,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也纷纷为他们精湛的戏腔和出色的表演而鼓掌,但谈及到当下古戏文化发展中面临的缺少资金以及找不到继承人的问题,徐余清也不禁哽咽。
现场,濯水后河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余清手把手教授实践团成员走台、翘兰花指等舞台动作,一字一句地教唱古戏折子戏唱段。
作为全国独特的戏种,后河戏既有本民族的文化成分,又融入了汉族和其他各个民族的文化成分,高雅动听又通俗易懂,有很多地方剧种所不具备的艺术语言和音乐形象,是雅俗共赏的民族艺术奇葩,2009年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濯水古镇最重要的文化元素。实践团成员在体验学习、交流互动中切实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实践团成员与后河古戏两位表演者以及濯水镇公共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合影留念。实践团成员衷心对所有热情协助此次实践调查顺利进行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实践团成员坚信非遗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铭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物化遗产一头“汲古”,一头“润今”,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只有将非遗文化传承好保护好,才能让非遗文化火起来。
就非遗文化如何传承一问,实践团成员经过实际调查后给出的答案是:着眼未来,既加强系统性保护,也推动创新型发展,才能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0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