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江西师大学子走基层访名师:在长期主义的路上做时间的朋友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 作者:付梦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素质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前提。为领会和弘扬新时代师德师风新精神新要求,学习榜样教师,涵养新时代高尚师德,了解师德引领的专业成长发展途径与方式,江西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实践队开展“走基层,访名师”活动,于2023年7月22日上午9点-11点在江西省语文正高级教师黄行福家中对其进行采访。

图为黄行福老师解答采访问题。 付梦凡 供图

1983年的黄行福大学毕业后来到他的故土——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在当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即付坊中学开启了他的教师生涯。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黄行福退休了,整整40年的光阴,看似具象化的时间,实则承载了他投掷在教育中无形的热爱与坚守。光阴轻了,岁月老了,可人生的阅历却愈加丰富,内在的灵魂得以升华。他说要“一心一意干一件事”,一干就是40年。他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却热衷于在长期主义的路上做时间的朋友。

目光长远,立志启航。

“一生只为一事来”,所为何事?人的一辈子如何度过看似是一个很大的道理,实际上与人的志向有着紧密的联系。黄行福老师指出:“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目光去指引自身的前进,而非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把视野局限在当下,不理会旁人对农村教师恶劣生存环境的抱怨,选择扎根乡村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为农村教育添砖加瓦,一心一意干一件事。他专注于三大系列科研:农村教育系列、教育游戏系列、教育哲学系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剖析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方法,他走的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他从来不后悔,他的一生都在走这条他所选择的路,无论过去还是将来。

道阻且长,行而不辍。

“一生只为一事来”,黄行福的一生彰显了长期主义者的坚守。有所输入,才会有所输出。他爱书,爱读书。他说:“我的人生,我的命运,时刻也离不开书。”诚然,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为常读书,常思考,所以这让他发现了语文传统教学中的不少问题,也为他的教研之路提供了研究方向。这一读,便是一生。

图为黄行福老师的书屋。 付梦凡 供图

这是他的坚持,此外,还有他的相守。教学与科研成绩突出的他,多次被领导“钦点”调离农村,却始终坚守在付坊中学这“方寸之间”。面对他人对农村的批判与贬低,面对这个社会的浮躁风气,他始终用自己内心的清明去守护自己的理想。农村的孩子需要他,他就留下来。这一留,便是永远。

无论是实践中的细致观察;还是研究中的认真思考;亦或是总结里的深刻反思……这些无一不是他这一路的坚持。40年里,他不在乎外界的纷扰,只为守护内心的平静,此谓长期主义者的坚守。

不急不徐,且素且清。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能滔滔不绝者,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现如今的这个社会大多人心浮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信息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在慢慢侵蚀人们的心智,人们选择性看到他人成就的辉煌却忘却了背后的努力;看到他人家族的优越埋怨命运不公就此颓废;选择从互联网上获得多巴胺的快感而忽略了知识长期而系统的积累,能坐得住冷板凳,静下心来,朝着目标坚定前进的人少之又少。可是总有些人像黄行福老师一样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踏踏实实干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

脚踏实地,沉淀自我。

在长期主义的路上做时间的朋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听到”容易,可“悟到”“做到”难。如何做到需要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有耐心、信心、决心;有毅力、定力、魄力;有温度、韧度、高度。要在人生之路上,用长远的目光找寻人生的目标,付诸实际的行动进行长期的探索,以智慧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坎坷与风雨。

“一生只为一事来”是黄行福老师对乡村教育的坚守,也是很多其他教师的坚守,他们让乡村教育更有力量,也为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引了未来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强教必先强师。所以,作为新时代预备教师团体的我辈青年更应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应参考前人正确之道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图为与黄行福老师的合影。 付梦凡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8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奋进新时代,再创新高度—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黄燕梅 黄泽汉 梁 桂林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法律滋养祖国之花 维民建设美好社区
7月21日,我们的三下乡之旅终告一段落……我们团队为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制作调研计划、购买医疗物资、联系了解当地情况等等。刚来到黑林社区我们也比较懵懂,不过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
“夏乡之队”三下乡:乡约盛夏,共助乡村振兴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夏乡之队”实践团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于2023年8月12日至18日前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开展爱心特色公益服务活动。…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家长座谈会圆满完成
(本网讯机电工程学院欧明旭姚国庆)9月2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第15期机电开放日暨2023级新生家长交流座谈会于八教南308会议室顺利举行。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谢倩、机械制造系主任陈文凯应邀出席,2023级辅导员解…
下乡实操送健康,青春正在暖夕阳
伴随一学期的结束,医学生们也从中收获许多新的知识。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湖北医药学院全心全医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3年7月7日上午7:00,在湖北省十堰市茶店镇乡镇卫生院、十堰市丹江口…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
一、实践目的2023年2月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的通知》,文中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
经济下行的当下 大学生应如何自处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显而易见。外部环境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都面临较大的风险。国内环境上,中国经济已经过出口、投资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随…
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历史的见证与教育的平台
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位于宁波市中心,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近期,宁波财经学院实践队前往该纪念馆进行实践活动,探索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2023年7月1日,宁波财经学院实践队前往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开展为…
赴一场山海之约 ——从青岛到青海,这个团队走遍了黄河沿岸矿区
赴一场山海之约——从青岛到青海,这个团队走遍了黄河沿岸矿区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宁东实践基地
宁东实践基地文/房衍志2023年8月,山东科技大学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东部的宁东实践煤矿基地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宁东实践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团队成员在这…
迎时代号召,建大美古林
筑梦田野,寻忆古林;席乡“三旅”,致富振兴。古林镇在抗战时期历经磨难,在前人英勇无畏的抗争和献身中得以幸存,在废墟中重获新生。进入新时代,古林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加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