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天下父母心之所系,为了给孩子们度过一个有乐趣有收获有念想的暑假,同时帮助家长分担“看护”劳顿,为随迁儿童带去友情捎去关爱。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暑期志愿服务团队围绕“儿童”这一社会实践主对象,精心准备了“增强家国情怀”“启蒙兴趣潜能”“探寻文化之美”三大主题课程,开赴南京市栖霞街道五福家园社区、尧化街道青田雅居社区、尧胜社区,围绕创新开展以科技与文化为载体的美育智育教学活动15余场,覆盖社区儿童300余人,以美载文,以趣承技,赋能社区青少年,以实际行动点亮孩子们的“七彩假期”。
精心筹划、筑梦童心、弘扬美德、传递大爱,经专家评审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
信仰传承篇
童心向党承薪火,翰墨飘香颂党恩
为更好地引导社区未成年人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国学精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党爱国情怀,志愿服务团围绕党的百年征程核心,融合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技艺,为社区儿童开展“童心向党 书画传情”专题思想引领课程实践。
(一)汲取红色力量,书写壮阔梦想
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碰碰撞——“赤子之心”书法体验课。孩子们在《七律·长征》诗词里,一同领略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勇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领略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气概;在遒劲潇洒、大气磅礴的笔墨里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磅礴伟力,筑牢理想之基、信念之塔。
(二)弘扬红色基因,共绘多彩中国梦
永远跟党走,有“画”跟党说——绘画体验课。志愿服务团成员基于儿童视角,用故事、影片等形式串联起党史大脉络、党史小知识,带领孩子们一起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波澜壮阔,一起用手中的画笔向党、向国家表达爱党之情,强国之志。
科普启智篇
童心律动探科学,畅想趣玩寻奥秘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曼曾说:“小孩子个个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好奇好闻,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地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为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其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设计开展以“趣玩科学,畅想未来”为主题,以“科普”+“体验”为教学形式的科技创新类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发现并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亲近科学、喜欢科学,播种下“科技梦”的种子。
(一)前进吧,小飞机
“磁力飞机”科普体验课。志愿服务团带领孩子们在拼装过程中了解磁力现象,明晰磁铁“同极相斥”原理,用磁极的碰撞感受物理学奥秘,让孩子们在“动手做”中学习基础物理,激发学习动力。
(二)小泡泡,大学问
“自制泡泡机”科普体验课。志愿服务团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电动泡泡机,进入电动泡泡机的微观世界。在愉快而渴望的眼神里,孩子们学习掌握简单电路的搭建,了解齿轮转动结构,探究液体的表面张力,认识光学现象等原本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以兴趣提升孩子们的思考力、动手力与协作力。
(三)望星空,探宇宙
宇宙浩瀚无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与未知。在了解到社区小朋友们对天体知识感兴趣后,志愿服务团认真备课,为社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趣味天体”科普课。在制作太阳系模型过程中培育他们锻炼动手能力,一起了解天文知识,激发探索浩瀚星辰的梦想,点燃孩子们心中的“航天梦”。
非遗美韵篇
童心传承扬文化,指尖非遗展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志愿服务团抓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美育内涵,并基于儿童视角为社区儿童设计了“非遗文化+美育融合” 系列文化传承课程,充分引导儿童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美”的色彩,提升“美”的能力;引导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探趣节气,别样传承
“创意黏土玩转二十四节气”体验课。志愿服务团成员结合节气物候、传统民俗、诗词吟诵,教孩子们观察生活中一花一叶、鸟兽虫鱼、天地变化;结合童趣、创意的黏土制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们真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练手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二)寻忆纸伞,笔绘童心
一柄小小的油纸伞,是数千年前中国工匠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延续千年的浪漫之作。通过“探寻非遗 油纸伞纹样设计”课程实践,社区孩子们接触到古朴怀旧的纸伞文化,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妙绝伦,感受中华文化之静美与诗意。
笔尖轻点,一把把白色的油纸伞在孩子们的手中妙笔生花。有热烈绽放的荷花、有呆萌可爱的小黄人、有憨态可掬的卡通兔……各式各样充满诗情画意、美丽纷繁的图案跃然于伞上,无不显露着孩子们的艺术基因。
(三)“敲敲”留下,植物拓印
为带领社区孩子们共同领略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美学,感受非遗技艺“拓印”的魅力,志愿服务团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植物拓印体验课。带领儿童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方式了解千姿百态的植物特征;在阵阵“咚咚咚”的敲打声中认识拓印这门古老技艺,感受非遗文化蕴含的独特内涵和精神价值,在实践中体验指尖传承的乐趣。
(四)纸杯龙韵,创意手工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至今我们仍自称为“龙的传人”。志愿服务团通过“DIY纸杯龙”手工体验课,让社区儿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意义以及舞龙活动的由来,了解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感受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细心制作,不仅让一个简单的纸杯变成绚丽生动的纸杯龙,更让悠远深厚的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五)绘制脸谱,品味国粹
脸谱作为流传至今且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被青少年与老年人所喜爱。在传统脸谱DIY制作体验课中,志愿服务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和生动有趣的互动,带领孩子们认识国粹,了解各式脸谱含义;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用鲜艳色彩绘制心目中的脸谱,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动感非遗,别样体验
在基于创作制作非遗课程实践之外,志愿服务团还组织开展了“非遗美韵,童趣体验”传统文化娱乐项目体验。花样投壶、欢乐捶丸、激情蹴鞠、烧脑射覆、创新飞花令、百变七巧板……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让非遗创造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民间之火生生不息。
童言童语暖新房 牵手同心共成长
“亲爱的哥哥姐姐,谢谢你们的到来,陪伴我们度过美好时光……”在课程结束时,志愿服务团队收到社区孩子们特殊的感谢信,童言童语,诉说感谢;纸短情长,表达祝愿。
“当我打开这些信的时候,看着这些稚嫩的话语、可爱的图片,心里暖暖的。”团队负责人陶达明看到这些信后坦言。这些孩子们让自己和团队志愿者们再次感受到付出的价值,再次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股力量,一种温暖。
这个夏天,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关注社区儿童,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润童心,筑梦向未来”志愿服务活动,为祖国的未来播撒爱和阳光,让志愿服务精神在社区中熠熠生辉,让青春光彩绽放绚丽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5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