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临沧凤庆之旅,我们——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调研团离开繁华的都市,踏上那宁静的乡村土地,进行三下乡调研活动。这次三下乡的经历,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们得以重新对自我进行构建,对世界进行质询,对远方进行探知。深入了解生活的多元与本质,更加明确了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脚沾泥土,手撷芬芳
这一路走来,有苦:八小时的舟车劳顿,车上颠簸的坚持发稿,烈日下的跋涉……但大多是甜的。唯有脚沾泥土,才能更好地手撷芬芳。
在茶花谷里,看傍晚的日落西山与晚上山间万盏灯火,掩映着周遭房舍一派喜乐融融。在云上花海,俯瞰新建成未启用的机场,身处广袤的山野之中,耳边萦绕的是风的轻唱,眼前展现的是生命的繁茂。在马庄村,与农户们围坐一屋,等着炭烧沸茶水,在茶香氤氲中倾听他们的故事。在滇红茶博物馆,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通过茶的联结实现了与先辈超越时空的对话。在核桃工厂,参观日常核桃加工车间,体会“堆渥,去青皮,水洗,烘烤,分级包装”生产流程。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图为参观核桃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童 供图
待到山花烂漫时,共看繁花似锦开
平日里在新闻报道里常常能听到一线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我只当左耳进右耳出,仿佛这些人物只会存在于屏幕上,现实生活中实在遥不可及。但这次三下乡探访,马庄村的村干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操着有些拗口的普通话。但当我们与他进行交谈时,聊起马庄村的发展,他却是如数家珍:“3763名农户,152位党员,十万零二亩核桃林……”他笑称,每户农户的鸡鸭变数大,这他可能难以准确说出,但牛和猪的数量他却是一清二楚。下雨他会发愁,天大旱他也要发愁。每天起床,他总习惯性刷一下朋友圈,看看村里有没有事故发生。我们此行一行人,与他交流下来,无一人不动容。虽然与这位干部只是萍水相逢,我甚至不知他的姓名,但他确实给我这次三下乡之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于现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还能回忆起那位干部聊起这些年来合作社引领村里取得的进步,眼里灼灼的光芒。那天,走在这个偏远地区落后村落整洁的街道上,听着村干部切实可行的规划,尽管天是阴沉的,但一股力量正在蓬勃生长。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大学仍是被人为营造的象牙塔,呆在塔里的舒适区里,我们受到多重的保护。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告诫我们,学得书中圣贤书就足够了。但真正的成材,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凤庆之旅,我得以从大学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来到一线,来到基层,来到新农村。在这里,我看到了教科书中不曾细写的贫穷与落后;了解了新闻报道中带过的脱贫攻坚成果背后具体的种种政策;与屏幕上扁平的“平凡英雄”面对面交谈过……这些宝贵的经历都是课堂上老师们所无法教授的,因而我深感幸运。奉献自我的旅途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我希望我能带着三下乡收获的感悟,学习这些一线干部们勇于向下扎根的品质,平凡不是伟大的反义词,相反平凡铸就伟大。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青年一辈,当乘风接力,如鲲鹏展翅扶摇而上,纵乱云飞渡仍不改从容,于时代华章上再书一笔少年意气飞扬。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集体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童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0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