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炙热的夏季,我有幸作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的副队长,和实践团成员们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结合当前文化现象,走进濯水,走近文化的传奇与奥秘,将社会实践、文化实践、专业实践融会贯通,深挖当地文化背景、特色与现状,助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继承,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走访、调查、考察、体验,我们了解到,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的后河古戏在冠有非遗字眼之外,在传承与发展中却存在很多痛点与难点。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这些民族记忆已经渐渐消逝,民间艺术与文化精髓很难被完整保留传承,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资源短缺、手艺流失等重大挑战。通过亲身体验花轿迎亲,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土家族特有的传统婚俗,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通过采访石鸡坨土陶传承人刘海龙老师,非遗技术与扶贫、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传承方式为我们打开眼界与思路。通过走访当地的红色遗址,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仿佛又重现眼前。走进重庆市民族博物馆,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黔江特色民族文化与发展历程。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的发展欣欣向荣。离别之际,我们齐聚上善濯水广场,为濯水人民献唱,为濯水文化高歌,与濯水人民一起点起篝火,跳起摆手舞。篝火愈烧愈烈,民族的希望愈高、人民的生活愈好、文化的传唱愈远。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古戏折子戏唱段。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土陶制作过程。
图为实践团与后河古戏、渔鼓传承人的合影。
回顾前日,无限留恋,短短数日,终生难忘。我们三下乡队伍一路走来,尽是坎坷、尽是挑战、尽是辉煌,时间仿佛永远定格在了2023年的盛夏。我们怀揣着对民族文化的敬意,迈着坚定的步伐,一路向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前期的活动策划、活动立项及答辩的过程中,我们也曾感到彷徨、沮丧。所幸的是,我的队友们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建言献策,最终顺利通过答辩并如愿参加这次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深入考察,深入采访,深入体验,我才真正地认识到实践带给认知的无穷力量。
感谢相遇,我们怀揣着真诚与希望探寻大美黔江,感谢指导老师指点迷津,让我们在迷茫无措时找到前进的方向;感谢濯水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学习,十二年的西部计划志愿经历让我们肃然起敬;更感谢我们的精英队伍,让我融入其中,分享快乐与诚意,与队伍交心,与队友交心。在实践团里,我们团结一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五天时间里,大家基本都是凌晨两三点还在整理资料、编辑文案、剪辑视频,当天七点又早起全身心投入新一天的实践活动当中。我从不歌颂过度的努力,但我的队友们打破了我以往的认知,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专注、真诚、责任、青春与热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领略不同的风景,领略不同的世界,但我始终会记得2023年的盛夏里我们一同历经的蝉鸣与繁星点点。我们都是属于世界上不同的个体,也许我们会留恋一生,留恋我们曾经所走过的每一段路,留恋我们曾经所经历的一些片段,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成长。我们始终奔波在不同的道路上,怀揣真诚与希望,一路向前,永不低头。我们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着属于我们这青春该有的光辉道路,没有犹豫,没有慌张。这次活动我们经历太多,点点滴滴都存放在我们大脑的每一个神经深处,我们不会时常提起,但我们会时常想起,想起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我们再也回不去,这些岁月是值得收藏的,我们更为这份经历感到骄傲和自豪。能和优秀的人相遇,和志同道合的人拥有共同的目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也正在领悟到“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的真谛。愿我们真情永存,胜利曙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更属于我们的团队。
行文至此,悲喜交加,离别本悲,赶路要紧。我们还要奔赴在不同的人生疆场,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而我们的回忆里想必尽是团队、尽是友谊,让我们在不同的人生路上熠熠生辉,不负青春好时光。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和定位。我不仅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作为时代延续发展的接力人,文化的传承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短短五天,社会实践带给我的体验和感悟远超于课本上的知识,它拓宽了我的视野,给我的大学生涯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将成为我宝贵的一笔财富,让我终生受益。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将始终牢记肩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新时代新青年的新面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文化振兴谱写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