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 “青春向‘溪’行”——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三下乡调研实践报告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
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
提出为进一步明确现阶段乡村基本情况并理解乡村振兴的国情国策,在带队老师的
指导以及当地政府的组织安排下,团队围绕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当地发展现状并学习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宝贵
经验,最后依据本次实践调研所探究的旅游现状,找出现有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加有效的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助力当地振兴政策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
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农旅结合;特色产业;实践调研
指导老师:郑玉莲、杨孝延
团队成员:杨浩岩、陈炳旭、姚诚茁、梁婷婷、张梓玮
一、 导言
(一)调研背景
安徽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
程”,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牢固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
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围绕宣城市郎溪县
下吴村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就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旅结合战略发展的任务,
对郎溪县下吴村定向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社会实践与增强团队意识相结合、与专业
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提升促
进郎溪县下吴村乡村振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相关改进措施,为
宣城塑造特色竞争力、建设长三角大花园和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提供样板支持。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
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
页 1农业农村的现代化。”2022 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聚焦产业
促进乡村发展,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
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扎实
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等等重大举措。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要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响应国家号召,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乡
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近年来,宣城市郎溪县加强部门协同,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扎实推进
文化产业、发展红色历史遗迹旅游赋予乡村振兴。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使乡村和城
市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将消费端与生产端融合在一起。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
照“一社一特色”要求,村级供销社与农民及村集体的紧密衔接。郎溪县凌笪镇下
吴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下吴村通过项目“杠杆”的撬动作用及民间
资本的投入,以“绿色”为主基调,因村制宜谋发展,建立“一村一品”白茶产业
基地,让绿色扮靓美丽伍员山强村富民的同时,又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增强了乡
村振兴的动力。
1996 年 12 月中宣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制定《关于大中
专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通知》,并在 1997 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
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并贯彻落
实新发展理念,为我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安徽科技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近
三十年的历程,其中有多支团队连续多次评为“三下乡优秀团队”等等不一而足。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极大助力学生们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能给
当地政府提供问题解决的建设性意见和现实性策略。“三下乡”活动一头是乡村,
一头是城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城市资源下沉,实现城乡携
手、守望相助,播撒希望的种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增光添彩,为乡村振兴铸
魂赋能。
(二)调研地点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
二、实践情况
(一)实践目的
页 2页 3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方针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的重要一年。虽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由于底子薄,脱贫群众因病因
灾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开启乡村振兴新征途是党之所向、民之所往。
因此我们要切实了解目前农村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积极响应安徽省“百万大学
生兴皖”行动,立足宣城开展兴皖实践,走进基层,助力宣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
发展。深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
积极响应党中央、团中央和学校的大力号召。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团队走进了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对
其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发展进行调研。我们和当地党委、政府、团县委做好对
接工作,积极配合村委的工作,在与村干部交流时深入了解下吴村多年的乡村振兴
发展情况,为下吴村的乡村振兴战略献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村民相处时,多多
聆听他们对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看法与建议,吸取群众智慧;与村中农家乐、民
宿等自主创业者开展交流,了解近几年郎溪县的旅游市场行情。通过对搜集资料的
归纳和分析,归纳总结目前下吴村的发展情况,汇总出目前下吴村在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实践方法
1.研究思路
选题及申报课题——召开小组会议,拟定总策划案——联系对接单位,进行物资采
购等前期准备——实地进行志愿活动并调研——整理分析所得资料——撰写调研报
告、活动总结——分享展示活动成果
2.研究方法
(
1)实地考察法
此次活动我们采用实地考察法,前往下吴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走
访村民、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统计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走访村
民、村干部、游客,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大家对下吴村乡村振兴发展的直观感受。通
过实地访谈,体悟以农旅结合及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给人民生活带
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具体采对如下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实地考察:①访谈下吴村党总支部书记:通过对徐书记询问当地有关村民,旅游,农家乐,
民宿等相应问题,来具体了解当地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包括卫生环境,生态环境,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等方面。
②调研村民:通过实地采访,了解村民的一些基本生活情况。并通过与村民之
间的闲谈,了解了当地各种村民对当地振兴战略的认识及看法。
③调研游客:通过下发调查问卷,了解游客关于旅游目的,旅游开销,游玩感
受等多方面的真情实感,寻找下吴村旅游的亮点与不足。
④看望留守儿童:我们通过直接对留守儿童的家访看望慰问留守儿童,比较研
究当地的留守儿童状况,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鼓励与支持。
(
2)文献研究法
在正式调研开始之前,积极利用图书馆、知网查阅有关乡村振兴的文献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郎溪县下吴村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等,以便充分了解其独特
的旅游资源特色。同时搜集村镇景区相关数据,并着重对伍员山进行了前期的资料
搜集与了解。在进行调研前,我们同样也对当地旅游产业及特色产业方面做了较为
详细的资料分析与调查。
(
3)比较总结法
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相关数据后,总结归纳下吴村周围不同类型旅游产业的突出
特色及盈利情况;同时,在调研期间走访下吴村的旅游产业如郎溪的吴村罗市、苏
皖合作示范区、小康工程馆等等,在横向对比之后总结归纳出在当地的旅游产业竞
争中下吴村的优势与劣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其他产业成功要素的
剖析,更好的助下吴村乡开展乡村振兴战略。
(三)实践结果分析
1.参观郎溪县“山这边”成果展示馆
7 月 20 日,安徽科技学院“青春向‘溪’行”发展成就观察团抵达郎溪县凌笪
镇下吴村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山这边”成果展示馆。
“山这边”成就展厅以宣城市、郎溪县等地近年来的发展为主题,以新、旧报
刊为主题,突出“山这边”的变迁。《人民日报》在 1995、1998、2018 三次访问伍
页 4员山,用“三观两面”的独特角度,连续报导伍员山山脚下苏皖地区下吴和洑家两
个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解放思想,迎头赶上,携手合作,共赢的故事。一
座山头,一座山头,一场蝴蝶的春梦,就此落下了序幕。一道闪电在下吴村的春天
里掀起了一场风暴,这场风暴被《人民日报》上的一则消息给引爆了。《人民日报》
王惠敏在一九九五年初夏,为苏皖两省一脉相承的伍员山,撰写了一篇短文《山这
边,山那边……》。位于下吴村宣城市“小康”记录馆内,《人民日报》于一九九五
年七月二十八日发行,被摆在了显眼的地方。在那张发黄的报纸上,赫然写着一句
《山这边,山那边……》,“两座山的环境很像,风俗习惯也很像,村民们一起伐木,
一起喝水,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在两个省份之间,有着同样的制度。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山道和山道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王惠敏的手很
硬,下吴村在山脚的后面,而山脚的另一边,则是山脚的另一边。这就是下吴村的
“春光”的开始,也就是人们对下吴人生活的回忆。当时,下吴村的村支书向领兵,
37 岁,正值壮年。他说,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服。等他平
静下来,他才向统领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在我们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他
做了一个对比,九四年,下吴村的平均年收入只有三千出头,而这里的平均年收入
只有一千出头。“山两边到底差距在哪里?”向领兵急了。下吴村痛了。村党支部
带着村干部、党员、群众一遍遍学习报道,“大伙憋着一口气,论解放思想,我们
大包干比那边还早;论资源条件,我们也有 8000 多亩山林,可收入为何比那边 6000
亩还少……这个沉重的问号,如巨石投湖,激起的波澜远远越过了下吴村。报道刊
出后不久,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赴山两边调研,引发了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下
吴村在“大讨论”中,在县委、县委和县委的帮助下,找出了“差距”:最大的“差
距”是思想上的“差距”;理顺了思路,我们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步伐;“解
放思想找出路,在三年内超越洑家村”,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道闪电,带着春天的气息。下吴村的春日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下吴村的
村支书,从最常见的农活说起,向洑家村学习,鼓励村民们种植经济林。村里从县
林业局购买了四十万株板栗幼苗,并无偿发放到了全村人的手中。同时,他们还积
极地争取到了县里的支持,创新地建立了一个蚕茧收烘站,负责发放桑苗、收蚕茧,
为村集体和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思想转变,世界豁然开朗,下吴村第一次
品尝到了改革的甜蜜。一百斤米才十几元,一百斤蚕茧就有一千多元了,这可是实
实在在的增加收入。但是,村支部着眼长远,着眼于长期的发展,积极争取电力、
水利、交通等方面的帮助,并于一九九六年筹集二十万元,兴建了一座两层、十二
个班的新学校。六十多岁的向领兵,回忆着那段经历,感慨道:“这个消息,不仅
让我们这些小富之人,清醒了过来,也让下吴村的人,齐心协力,重新振作起来,
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我们要迎头赶上,走上新的道路。”
页 5三年内,他将超越所有人。“三年内超越邓家村”,这是下吴村发展的第一个
标志,也是它成功转型的标志。《人民日报》王惠敏于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再
来,用《三年再访山两边》,描述了吴村三年来的努力、奋斗和成果。这一次,他
的笔锋依然锐利,“角色转换”在山头两侧,令人意外:“山这边”,原本相对落
后的下吴村,在观念上“破冰”,在发展上“突围”,村民收入比原来高出一倍有
余,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与此相比,原本在“山那边”走得很远的那个村子,就显得落后了。对于下吴
村而言,这则消息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激励。第一个三年的目标,已经完成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1999 年,下吴村的“接力棒”落在了 35 岁,一人当上了村支书
和村主任的李德胜手上。“自从《人民日报》首次刊登这条新闻后,我们就形成了
一种‘两座山,大家一起聊’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李德胜表示,下吴村在第二次
报告发表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在商讨中,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走出一
条改革与创新的道路,「山头两侧要互相学习,谁松懈,谁就会掉队」。下吴村通
过开发集体林地,办精茶厂,办蚕茧烘干厂,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发展成果。如今,
我们要把改革进行到底,再写一个“第二春”的故事,这就是吸引更多的投资,形
成更大的蝴蝶效应。村子里有很多山有地,是个投资的好地方。2001 年,第一位外
来商人宋超平,从溧阳市竹箦镇来到了这里,他在这里租了九十亩的山头,用来发
展茶叶。在 2003 年,江苏常州商人余福海在 500 亩的荒山上,投入了一千万元的资
金,将其改造成了一片茶叶基地。随后,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接一个,一个接
一个……江苏商人先后来此开发白茶和金茶,将下吴原本上万亩的茶山,变成了一
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在扶贫开发的基础上,“两委”先后在当地发展了 250 亩的茶
树,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同时,以“三变”为重点,引进江苏“天目湖”生态农
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017 年,下吴村通过茶叶产业
的发展,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 20 万元以上,摆脱了贫困村的称号。五十七岁的李德
胜,是一位承上启下的老书记,他回忆中最难忘的,就是当年大家一起努力,为改
善交通状况而奋斗的那段火热时光。这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他刚刚就职不久。
“我们的经济虽然好了很多,但是基础设施还是差了一些。”他带领村干部,
顶着酷暑,连续四十多天,将九公里的泥巴路,改成了一条水泥路。
蝴蝶化。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人民日报》14 号发表了《三访苏皖山两边》
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关于“三个代表”的文章。借长三角一体化之势,三观两面,
分外有意义。如今,双方已由以往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促进,
相互促进。他首先看到的,是洑家村的一片绿油油的虾林。时雨已成了一个以绿虾
为主的特色小镇,种植面积达六万五千亩,种植面积超过 1300 家,种植规模达到了
页 6页 7
五亿七千万元,年产值超过五亿七千万元。大龙虾的产业链向山上延伸,下吴村借
着这个机会,开始发展特色渔业,增加了不少收入。社渚镇要开一个小龙虾训练班,
让吴家的几个养虾户也去。绿虾养殖把溧阳和狼溪连接起来,形成了苏皖两省协作
示范区的一道风景线。春日故事中,并不只有农业方面的合作。蒋福金是该村的党
支部书记,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17 年,每一步都是他亲眼见证的。
让我们先来谈谈溧阳“1 号公路”下吴段建设。他把这看作是两国深入合作的典
范。2008 年,溧阳在天目湖景区和十四园之间修建了一条“1 号公路”,需要通过
1.6 公里的下吴村。凌笪镇政府知道这件事后,便与之接触,最后定下了一项协议:
凌笪镇与下吴村共同负责土地征用、青苗补偿等地面工作,江苏人负责修路。2008
年 10 月,一条投资 2 亿多元、将下吴村和溧阳天目湖风景区连接起来的风景公路建
成并投入使用。2017 年,202 国道朗溪岭大段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一条来自
大山深处的道路,它与溧阳的“1 号公路”相连。那是一条彩虹般的大道。这是一条
有名的网红路,也是一条连接着两座大山的旅游路,也是苏皖两省交流与合作的纽
带。蒋福金表示,有了这条公路,翻过山头,就象到别人家里串门那样容易。在过
去的几年时间里,两个村子都在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经验,并在产业发展、环境
治理等方面相互帮助,双方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双方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山
这边和山那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互助,共荣共赢。”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努力追赶,迎接蝴蝶的蜕变,下吴交出了骄人的成绩。到 2020 年,全村的集体收入
将超过五十万元,全村的人均纯收入将超过两万元。从 1995 至 2018 年,下吴村在
过去的 23 年中,用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不断奋斗的“三部曲”,谱写了一首“乘
风破浪,蝴蝶飞舞”的“山两边”春的故事。
2.凌笪镇下吴村村委访谈
7 月 20 日,调研团来到了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村委会对下吴村党总支书蒋福金
书记进行了访谈,我们向蒋书记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居民生活提出疑问,徐
书记也十分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使我们对下吴村的发展有了更细致的认
识。
(
1)下吴村概况
访谈伊始,我们向蒋书记了解了红旗村的大致情况。下吴村是郎溪县最东北的
一个村,东、西、北三面与江苏溧阳、平桥接壤,南面是伍牙山主峰。距乡政府东
北 13 公里。面积 12.5 平方公里,辖:麻园、窑场、下吴、油榨、东城、小南庄、
马家塘、流水涧、下关斗、毛湾、大卡、罗市 12 个自然村。762 户、2646 人,耕地
面积 5052 亩。南高北低,呈柳叶状。丘陵岗地,亚粘黄土,冲畈田,山多田少。根据区划演变,旧时代称下吴保,解放初期属凌笪三区,下吴行政村,凌笪区,下吴
乡。1957 年成立下吴高级社,1961 年成立下吴生产大队,1983 年社改乡时,改称为
下吴村委会。驻地一直在麻园至今未变。该村在低山群峰之间,是开发旅游、渡假、
休闲的极佳地带。现已引进外资创建了“度假村”、“避暑山庄”和生态农业园开
发,天目湖至麻园的二级公路现已通车,距天目湖 11.6 公里。麻园至窑场水泥路 6.2
公里。交通便利,伍牙山风景区旅游景点在该村有三八水库、上马石、下关斗(俗
传伍员代楚曾在此设关卡,因名)。村林场在伍牙山北麓,山场面积 8500 亩,主产
林材松、杉,经济林有板栗、毛竹、茶、绿化大苗樟树等。
(
2)坚持人为本,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在走访了下吴村的大部分角落后,我们注意到不同于一般乡下村庄的脏乱,下
吴村环境怡人。就此,蒋书记表示村里一直以来就重视人居环境建设。下吴村在乡
村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创建方针,根据下吴村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居民住房
进行相应整改,如今村中居民房屋多以小别院形式,十分具有皖南小镇的特色。脱
贫攻坚和小康建设在村中也卓有成效, 2015 年脱贫攻坚逐步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资
金全面整合,脱贫攻坚期间共投入扶贫资金 400 余万元,主要建成白茶产业园、智
能温室大棚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至今实现了村
集体经济零收入到突破百万元的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同比增长了
5.2%。
书记还提到,村里的自然环境整治是近些年开始的。早年比方说在 2015 年,村
里的环境建设并不像现在这样良好,塑料袋随处可见在村子里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
垃圾也并不像现在这样集中处理。但近些年来村里开始集中整治环境,建设美丽乡
村。从 2020 年开始下吴村罗市就同独山村三关地组、王桥村下王组等地作为“最美
庭院”示范片区实施整村推进,罗市的最美庭院建设以点带面,全乡开花。自 2022
年以来,下吴村乡围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任务,引导和引领广
大村民家庭开展“清洁卫生我先行”行动,持续开展“十星清洁户”暨“最美庭
院”创建工作,助推山乡人居环境整治,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贡献出了群众的
力量。
如今,村中每年集中处理垃圾的成本在 10 万左右,村里能保证 100 米可见垃圾
桶,1000 米可见垃圾场,集中处理垃圾也更环保,更方便资源回收利用。
(
3)注重茶产业,驱动新型产业发展
页 8当我们问及蒋书记当地的特色产业时,徐书记从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和乡村振
兴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新兴产业两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答。
在茶产业方面,村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
挥茶叶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建设长三角茶叶生产加工供给基地,着力推动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下吴村的地理环境对白茶的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良好的气候环
境,给白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对大多数村民来说,“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是他们的最佳写照。再加上村中的惠农政策的资金扶持,村民的收入相比以往大大
增加,十分可观。
除了茶产业以外,当地的特色产业还有民宿、农家乐和采摘园等,尤其是在民
宿方面。2014-2021 年,安徽相继出台民宿扶持的相关政策,肯定民宿产业在推进全
省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在宣城市积极响应发
展网红民宿的背景下,下吴村的民宿行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网红民宿“昔慢·乐
山”位于伍员山脚下艺术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下吴村,地处“中国最美乡村公
路”的溧阳 1 号彩虹公路沿线,距天目湖景区仅 11.6 公里,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收入十分可观;在政府的号召下,村里有 3 家民宿围绕着伍员
山建设,在疫情之前,民宿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下吴村的客店业,无论从标准的制订,还是从产业的引导,都已经成为推动乡
村旅游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人才回归的一个有力举措,在脱贫攻坚
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客店业的提质增效,都有很好的典型意义。
(
4)农村人口流失现象及应对
通过我团队在乡村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乡村里面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的身影,
对此蒋书记表示:国家发展水平主要是看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
就我们国家 202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人口只占 36.11%,2023 年,
中国农村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 8.5 亿左右。较上一次人口普查少了十几个百分点,
而 2023 年,中国农村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 8.5 亿左右。郎溪县的乡村人口流失也在
变多,农村老龄化问题将日益严重。对此应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增加“三农”
投入长效机制,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技、农机、良种推广体系,大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经营产业化带动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投入
科技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加快小城镇发展,鼓励
农民自主创业,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和转移培训力度,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页 9蒋书记坦言,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乡村人口确实在减少,但减少并非
完全是一件坏事,那些人口生活条件变好了,也获得了更多的方便。无论是再发达
的国家,还是有一定乡村存在的,只要达到一定的平衡,在乡村建设的越来越好,
得到了一定的振兴之后就会有一个人口的逆流,形成逆城市化现象,这将会是乡村
建设振兴的一个好现象。
(
5)脱贫攻坚成果
对于脱贫工作蒋书记说到“脱贫攻坚的完成不仅仅是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因灾
返贫的例子在脱贫工作中常有发生,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授之以渔,并在这个过程中
帮助乡亲们力排众难,让脱贫工作行之有效,让致富之路长期有效。”下吴村在脱
贫攻坚的道路上坚守“紧抓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则。一是解放思想,不
断提升发展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下吴村充分发挥村“两委”队伍、
党员队伍、驻村工作队三支队伍作用,通过多年努力,大胆地进行了思想解放,一
方面以丰富的荒山资源吸引江苏溧阳的客商来下吴开发荒山种植白茶,另一方面村
集体利用村林场率先建设白茶产业基地,随着茶叶效益凸显,群众也纷纷开荒种茶。
同时,村里每年都举办培训班,手把手地教群众种茶,为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优质黄白茶 1 万余亩,30 亩以上规模茶叶种植户 38 家,成了凌笪
镇唯一一个茶产业专业村。二是产业质量。下吴村村初期茶产业主要为种植和鲜叶
销售,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开展新型经营
主体培育,进一步做深茶叶加工,目前该村已培育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示
范茶叶家庭农场 2 家、市级示范茶叶家庭农场 4 家;同时为加快产业提质增效步伐,
下吴村村委会带头注册“兔子岭”茶叶商标,开始注重品牌效用,其他经营主体也
纷纷打造自身茶叶品牌,目前已有兔子岭、伍员雪珍、上马石等十余个茶叶品牌。
围绕茶叶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产业优势不断释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优越的地理环境及特色农业的发展促使着下吴村走上农旅结合的发展路线。下
吴村秉承着“坚持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原则。一是坚持绿色本底,盘
活资产走稳路。加大伍员山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推介,吸引客流量;以回收、
租赁等方式收储闲置农房进行改造,新建或改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
体的新型多功能民宿。目前已建成下吴村游客驿站、昔慢乐山民宿、花涧民宿。二
是坚持固本强基,抓好日常走长路。结合罗市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美丽乡村营商
环境,以罗市中心村向外辐射,以点带面促进环状发展,鼓励村干部带头创新创业,
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和投身其中的意识。落实罗市中心村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日常管
理。开发电商直播中心平台,将农家产品送进电商直播间,精致包装特色土特产,
实现利润合理最大化。三是坚持长远发展,抓好建设走远路。结合艺术乡村建设,
页 10利用我村天然资源优势,拓宽田园艺术乡村发展途径。结合已建成的伍子胥文化记
忆馆,积极推进“茶绿樱红”文化景观游步道项目建设,争取村文创中心和子胥书
画院项目,让伍子胥历史文化名村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在脱贫攻坚期间下吴村村委会成员以“探索发展渠道,壮大集体经济”为准则。
一是整合资金,积少成多积累集体经济。2014 年下吴村被列为贫困村序列,2015 年
脱贫攻坚逐步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全面整合,脱贫攻坚期间共投入扶贫资金 400
余万元,主要建成白茶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
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到突破百万元的跨越。二是寻求合作,借力使力发展集体
经济。下吴村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探讨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积极与溧阳市天
目湖镇对接,争取更多合作空间,实现生态共治及合作共赢。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
协议,2021 年借助与天目湖镇开展退养还田合作契机,以村集体名义流转土地 2000
余亩转包给天目湖镇,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57.6 万元。三是改革创新,拓宽渠道壮大
集体经济。下吴村以集体资产入股、村委会绝对控股的模式,成立安徽下吴生态农
业旅游有限公司,结合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伍员山旅游开发,通过公司
专业化运营方式,重点打造乡村旅游,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
6)下吴村未来发展规划
蒋书记在访谈中表示下吴村的未来发展规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夯实基础寻求
发展。乡村振兴工作不仅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更要在防返贫上下功夫,抓住
风险点防控,关注重点脱贫户的后续生活和生产,着重做好预防返贫动态监测等基
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衔接。接下来下吴村将紧盯产业发展,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
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二是党建引领观念先
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一样,下吴村将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主题思路,不
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学习先进理念、复制先进
技术,引进先进方法,寻求一条适合本乡本土的发展振兴之路。积极主动,地域间
的融合和思想上的碰撞,科学谋划,实现思想互动、产业互助、生态共享,共绘蓝
图。三是细实稳妥越行越远。乡村振兴要谋求发展,务必要在谋事、干事、成事上
下功夫。下吴村将践行谋事更细一点、干事更实一些、成事更稳一步,行稳致远,
扎实做好百姓牵肠挂肚的大事难事和关乎民生的小事琐事,在乡村振兴路上一路破
荆斩棘、勇毅前行。
3 下吴村旅游产业分析
由于紧邻苏浙地区,1995 年人民日报刊发《山这边,山那边》一文,介绍了郎溪
县凌乡下吴村与江苏省溧阳市伏家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位于苏皖交界处的伍员
页 11页 12
山,两座山的自然情况类似,民风也一样,村民们一起伐木,一起喝水。但是,到
了 80 年代,山岭两侧的差异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两个村子在对山泉水的利用,资金
的筹措,以及对产品的认知上的不同,使得下吴村与伏家村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
拉大。从那以后,郎溪县就开始加速发展,先是以农业为突破口,然后是“一村一
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郎溪县,近几年来,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比如“郎溪模式”等家庭
农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并不断地向苏、浙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的理念、做法和
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促进后发先至。尤其是十八大以后,从中
央到安徽省、宣城市都始终将“三农”问题摆在首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
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为未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新一届的
省委,将会对标苏、浙、沪,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郎溪的农业经济
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沟通,我们发现当地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均得到了
极大地改善,村民对政府的扶持建设工作表示很满意,同时对本村现行发展的旅游
经济战略持支持并看好其发展的积极态度。政府点对点扶贫,同时依靠当地特色帮
扶发展特色旅游经济,这些都极大地帮助了村民们的生活走向小康。
但是,部分村民和我们聊起了一个点,便是交通仍旧较为闭塞,这是作为一个
旅游村落所不该有的情况。虽然政府在过去几年里已经花费重金对交通做了改善:
包括修建乡村道路以便串联各个村落;修建观天下景区与周边主干道联通的彩虹路
道。但从一名村民口中得知,这些道路自从修建完毕后鲜少有修缮和维护,当地道
路已经被碾压得有些坑坑洼洼,不便于私家旅游车的到来。同时,村民反映较多的
一个点便是没有班车,不通公交车,村民出行不便。前几年虽有过班车,但从村民
口中得知是私人自发组织的,而目前已无班车与公交车。从交通这基础设施建设的
不完善之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调研下吴村罗市主要负责民宿,有的村落旁边
便是景区,没有班车或者公交车将他们串联起来,也可能是导致下吴村目前旅游发
展较为缓慢的一个原因。
在与村民关于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交流中,我们同时也发现了村里人口老龄
化严重,年轻人大量外流的问题。村民多为老年人,因为年纪原因,不能很好地表
达意思,或是不太关心这一方面,出现了接受采访率不足百分之五十的问题。而村
里许多年轻人多在外地打工,对于惠农政策等相关扶持政策并不了解。
(
1)游客问卷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从过去满足于衣食的生理层面的需求,
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转变。特别是在 21 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性能源环境
危机事件的高发频发,世界环保运动的兴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因此,
人们对于新鲜的空气、干净的饮水、优美的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也变得越来
越迫切。所以,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乡村旅游也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
下吴村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态产品
的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吴村坚持“生态优先”,坚
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先后
建成了一批下吴村的“望硕堂”、“伍子胥文化馆”、“三八水库”、“上马石”、
“下关斗”、“白茶种植”等乡村旅游景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游客欢迎。。
但在对景点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受交通影响,自驾游游客比例较大,景点
游客较少。同时调研时间为仲夏三伏天,天气炎热,出行人员较少。
同时在部分统计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游客为周围居民自发的自驾游,常常是
亲朋好友或者同学一起来到景点进行游玩,而且一般游玩时间只有一天,当天往返,
出行成本以交通费用占比最大。并且下吴村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外地游客相对
较少。而且游客在旅行途中更倾向于购买当地农副产品。
(
2)民宿和农家乐调研
近几年来,郎溪县十分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始终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
用自己的优势,加大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大力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农户家庭农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业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持续健全政府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和问题。比如,经营主体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组织层次还不高,品牌
意识还不强,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缺少自主创新的意识。因此,当前郎溪县的农
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持续收入的持
续增长,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贯彻新的发展理
念,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页 13页 14
对于农家乐和民宿两者的起源,我们发现一般始于政府的建议以及部分村民的
意愿,以自主创业为目的。对于我们采访的农家乐老板,他表明自己主要做餐饮方
面,从 2019 年开始,受到政府的鼓励开始着力打造农家特色菜品。他所做的农副产
品以及餐饮在开始即疫情前收入较好,疫情后收入一般但还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在
交流中我们得知,农家乐在旅游旺季的客流量也一般,虽然该农家乐受到乡政府的
表彰,但老板表明依旧相对不太好做,主攻方向转变为农副产品的售卖。对于我们
主要走访的网红民宿“美石屋”,这是我们所调研的唯一一家有外来游客入住的民
宿。虽然一晚 500 块对于普通旅游者来说望而止步,却吸引了不少较为富有的外来
游客入住。该民宿较有特色,具有鲜明的皖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现代化氛围浓厚,
拥有 KTV,咖啡厅,露天烧烤平台等娱乐设施,并且风景独特。经过与民宿厨师的交
流我们得知,该网红民宿的建立主要是以老板个人意愿为主,政府的鼓励为辅。村
里也是通过对网红民宿的打造来带动经济发展。
4.留守儿童
(
1)留守儿童问题概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或者一方在外地打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
力而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受地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
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改善生
活条件,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由于“积分入学”、“户口”等因素,
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接回家,从而形成了“留守儿童”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中
国有六千一百万以上的“留守儿童”生活在乡村。
留守儿童中,有 57.2%为双亲外出,有 42.8%为双亲外出。其中,79.7%的留守
儿童由外公外婆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留守儿童由亲朋好友照看,还有 7.3%的留守
儿童无法照看或无人照看。
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社会对此不够重视,以及隔代教育的观念不同,导致了
留守儿童群体中产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几率要高于普通儿童,这对儿童自身的
身体和精神发展不利,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还会耽误我国下一
代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
的关注,但是,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数依然很大,所产生的问题也依然很严重,我们
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
2)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截止 2021 年 11 月份,郎溪县现有留守儿童 146 人,根据下吴村部分领导和村
民的访谈,我们获悉下吴村里仍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或许是父母离异,仅由一方
照顾,或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困难。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和实施乡
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下吴村政府在社会保障和提升人民幸福感方面也做出了不少
成就。在脱贫攻坚方面,下吴村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建立产业园吸纳贫困户,全村户
762 户 115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规范落实低保、
五保等政策,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留守儿童家庭的
基本生活问题得到解决。
然而问题同样存在,在我们团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
向,不愿向我们袒露内心世界,有些缺乏父母监管,沉迷手机游戏,无心学习。我
们希望当地政府能采取更多措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教导他们正确的
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
三、实践结论
(一)居民
1.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不足
在对居民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村民的人口老龄化严重,
许多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只留下极少部分年轻人经营民宿或者务农。同时,还有
许多年轻人仅在节假日回来,对乡村的相关发展一无所知,对乡村的思想还停留在
过去,不愿返乡工作。因此在乡村旅游振兴大背景下,如何改变乡村人口结构老龄
化,如何吸引广大年轻人返乡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短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年轻人口外出务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急剧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农村
产业发展等领域受到限制。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农村地区的农田耕作、农产品
加工等生产活动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其次,农田荒芜现象逐渐加剧。
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大量农田被废弃或转为荒地,农业生产面临严重衰退。这不仅
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荒芜的农田难以恢
复,使农村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受到威胁。此外,农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
突出。随着年轻人口外流,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农村老龄化程度逐渐
加剧。老年人口的增加给社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压力,同时也限
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多数依赖农田自给自足,缺乏新鲜的劳动力支持,
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增长。
2.交通出行仍待完善
页 15在村民反映的诸多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下吴村的交通已经大有改观,但
是在道路在整体完工后由于缺少后期资金的投入,缺乏修缮,导致道路出现一些坑
坑洼洼的问题。同时,城乡公交车并没有畅通,各个村庄没有很好的相互联系起来,
导致交通仍旧不是很方便,对旅游区块的整体运营较为不利。来本地旅游的游客基
本只能自驾,给游客带来了较大的不便。村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比较的单一,一般
以电动车为主。
3.乡村卫生治理效果明显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下吴村非常大的一个改变便是生态环境与卫生
条件。在治理前,道路总会充斥着部分白色垃圾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
卫生条件。治理后,随着我们的调查深入,基本见不到明显的垃圾。并且当地也进
行了厕所革命,实现了厕所的普及,公共卫生情况良好。
(二)旅游产业
1.民宿产业参差不齐
民宿产业已然成为下吴村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体制。然而,民宿的类型与人流
量甚至是知名度差异较大。有很小的村民经营的农家乐,因为知名度以及人流量问
题甚至只能从餐饮方向入手。而大到网红民宿“昔慢·乐山”,甚至在旅游淡季仍
旧有游客慕名而来。最为明显的地方体现在美团搜索下吴村的民宿,只能搜索到“昔
慢·乐山”,而且在下吴村“昔慢·乐山”的标牌很多,而鲜见其他民宿的标牌。
同时只有“昔慢·乐山”拥有特色较为突出,不论是餐饮还是居住条件,都别具风
格。其他的民宿都建立在满足基础吃住需求之上,没有自己的特色,显得有些千篇
一律,难以很好地吸引人流量。除此之外,除了“昔慢·乐山”内有年轻服务员的
身影外,其他民宿中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只留下中老年人管理民宿,导致劳动力略
有缺乏,服务层次会有所下降,影响游客的入住体验。
2.对资本吸引力度不足
下吴村周边有望硕堂、伍子胥文化记忆馆、三八水库、上马石、下关斗、白茶
种植基地等景区,但其知名度普遍较低,且连贯性较差,致使下吴村旅游业发展并
不景气,相应企业重视度不高。
在与生产队交谈中得知,下吴村当地难以引进一些投资商的投资,致使部分基
金难以流动,部分资源难以整合。但是倘若吸引投资,在伍员山景区周边建立如旅
游度假酒店这样的配套建筑,却也十分困难。因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投资商想
要在当地建设酒店却无法获得准确批准与落实。倘若能够将休闲娱乐与伍员山风景
页 16页 17
区相结合,找到一些能够不越过生态红线,又能给当地旅游带来升级的方法,提升
景区配套的基础服务水平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留守儿童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我们所慰问的贫困儿童在父母离异,家庭无经济来源等情
况下,仅能靠民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艰苦情况下仍能保持优异的成绩和乐观的心
态,这与我们往常在电视上看见的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低下、寡言少语的景象截然不
同。但我们所能调研到的信息终归是片面的,我们明白中国仍有许多留守儿童,由
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体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
问题需要被社会所重视。
在与慰问的留守儿童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她很喜欢玩一款叫“王者荣耀”
的手机游戏,这说明大多说贫困儿童并非是完全与现代生活隔离。但除开这一兴趣
爱好外,她似乎并没有其他爱好。留守儿童受制于家庭经济原因和社会条件等,相
比城市儿童更难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能接触到的信息也相对闭塞。而沉迷
于手机游戏,这显然不利于留守儿童个体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
负面的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居民层面
1.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把握乡村振兴机遇
(
1)郎溪县下吴村老龄化现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人口
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郎溪县下吴村是郎溪县最东北边的一个
村落,其东、西、北三面与江苏溧阳、平桥接壤,区位优越。常住人口 2646 人,人
口不多,但老龄化程度较高。据了解,郎溪县全县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 26.91%,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给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老人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
2)实践“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群体生活福祉
要想减轻和解决一系列由人口老化所引起的问题与影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观
念,实践“积极老化”的概念,抓住“国家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在郎溪县下吴村页 18
区域内,积极推动“积极老化”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宣传,制定规划,创
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旅游”等项目的实施,下吴村的经济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村里的老年人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我国,许多老年人仍具有
一定的劳动能力,他们在农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正是“乡村
振兴”的重要内容。郎溪县下吴村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使“老人”真正发
挥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使其真正发挥出“老人红利”的作用。这不仅能促进对老
年村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减轻农村的养老负担,还
能通过再就业的方式,提高老年村民的收入水平,促进老年村民的个人的全面自由
发展,进而促进他们的生活保障、身体健康和社会参与。
实现下吴村地区积极老龄化的路径主要在于:
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鼓励老年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
时促进乡村振兴,以此构建下吴村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也
为新时期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②鼓励和引导老年村民们在身体比较健康、有一定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主动、积
极的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余热”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2.完善旅游交通设施,鼓励引进资本
交通基础设施是公共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下吴村经济发展重
要因素,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前提与保障。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推进,如今交通
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经济效益不断增大,与下吴村的旅游产业愈发紧密相连,同时,
对交通设施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当前下吴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主体动力
有限,存在资金、管理、安全等诸多问题,导致下吴村镇道路坑坑洼洼、旅游交通
不便,亟需提高交通设施建设相关企业的积极性。然而现阶段关于建设乡村旅游交
通设施的举措较为匮乏,大多只是聚焦于宏观政策,未对其中微观影响因素进行深
入分析。因此,为激励乡村旅游交通设施相关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
1)保障下吴村旅游方面交通设施企业的基本收益
由于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获得的
收益有限。作为企业,只有当实际收益高于其最小预估收益时才会积极相应政府号
召,为提升乡村旅游交通设施的质量而付出。因此相关生产队应当从企业、村民、页 19
等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出发,切实保障相关企业基本收益,从源头提高企业建设运
营乡村旅游交通设施的积极性。
(
2)加强质量监督机制
在对旅游方面交通设施企业激励的过程中加入监督机制,将监管考察结果与收
益相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积极性,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乡村公路
考核机制,联系下吴村与景区的公路更是重中之重。需要时刻监管,避免道路修好
却无人维护的情况。
(
3)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有必要坚持政府在乡村交通建设的主导地位,扮演好激励、监督角色。当旅游
环境、运行情况较差时,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激励制度,降低负面情况带来的消极影
响;当外界环境较好时,应当对企业的实际努力做出奖励以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
3.狠抓环境综合治理,优化下吴村公共卫生
2012 年,建设美丽中国被提出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
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2017 年,乡村振兴战略的
提出,为乡村建设带来了机遇,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加速,让村民更富、环境更好、
乡村更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被全面推进。对照数年前的实景照片不难看
出近年下吴村的卫生治理效果显著,居民生活水平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提升。为继
续保持并优化乡村环境治理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
1)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根据以往下吴村镇垃圾分类机制试点的经验做法,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上,
可以对作为分类源头的村民和分拣的保洁员提供相应分类的指导,寻求合适的处理
方式,促使乡村垃圾与游客丢弃物变废为宝。
(
2)完善环境治理设施配套
提高乡村绿色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分类桶等环境
整治的硬件设备的配备数量和质量,同时完善环境保洁队伍配置,根据游客数量多
少,针对不同景区组建相应的保洁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实现城
乡环卫立体全方位管理,构建“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页 20
下吴村被评为中央驻皖媒体联合会长三角一体化实践基地、宣城市第三批产业
特色村、宣城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村,今后要以此为契机,根据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
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公共卫生管理运行机制,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道路
上行稳致远。
(二)旅游产业层面
2.大力发展茶产业,促进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为充分发挥茶叶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建设长三角茶叶生产加工供给基地,着
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下吴村实际情况,促进当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
紧密结合,团队建议如下:
(
1)大力推动茶产业振兴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能力
下吴村在茶产业方面有着不错的先天优势,在旅游、电商方面都可有所作为,
然而想要把这两项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足够多的仓储量。为尽快提高镇内仓储状况,
可建立茶叶相应的仓储产业链条,创新仓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自身
仓储能力。
②推动茶产业链升级,提高企业性能
为弥补下吴村镇茶产业加工能力,可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链升级以提高茶产业链
的生产能力,推动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以扩大茶叶产业链的生产规模,进一步促
进茶叶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③积极发展茶叶新兴业态
为了适应茶叶消费新形势和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流通和消费业
态。下吴村镇可支持电商、物流、商贸等企业共同参与茶叶电子商务发展,推广“生
态+茶园+康养+文旅”模式,鼓励生态茶园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生态茶园与康养、
文旅、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文旅
融合新业态。
(
2)推动开展茶文化旅游①加强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提高旅游线路的吸引力
在目前的情况下,单纯的茶文化旅游线路的顾客群体不大。要想提高茶文化旅
游的吸引力,需要加强同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每年春茶上市阶段,郎溪大佛山生
态茶叶基地都会开展茶艺文化汇演,穿着汉服的茶艺师为游客泡茶、奉茶,让游客
梦回大汉。该镇还构建了集茶叶采摘品鉴、有机农业的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休闲
度假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通过安徽大佛山养心谷 AAA 级景区创建工程项目建设,整
合其他的旅游资源,以更好地吸引游客。下吴村拥有著名的伍员山景区,周边茶园
环绕,可以尝试借鉴此法以提升茶旅游的吸引力。
②根据不同群体具体需求设置旅游项目活动安排
由于许多人出行都是一家人出行,因此旅行路线的选择也就是一家人的行为决
定。在许多家庭中,有饮茶习惯的多为成年男性,对品茶、茶艺比较感兴趣,而许
多女性对传统茶不是很重视,孩子有饮茶习惯的也不多。这样,在下吴村的各个茶
文化旅游项目中,就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定需要来进行设计。比如除了在茶文化
中介绍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之外,还可以在茶文化中加入一些女性比较感兴趣
的花茶,并对不同的花茶进行详细的介绍。可以为孩子们设立中国传统的茶礼,这
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的文化,而且在旅行中也会增添很多的乐趣。这样,
就可以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③增加监管,制定合理价格
茶文化旅游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是一种具有很高可比性的文化旅游,其
需求具有很大的价格弹性,如果价格不合理,就会导致游客人数的下降。对大部分
旅游者而言,花费是他们决定参加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旅游市场上,许多地区
打着“互动体验”的幌子,对旅游项目的收费进行了提高,这使得许多游客对文化
旅游,亲身参与等项目和方式的收费感到了某种程度的担心,他们觉得这些项目的
收费比较高,甚至还会有一些隐性收费。部分公司和个人过分关注短期利益,对差
旅收费过高。因此,下吴村有关旅游部门应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此外,因为景区
建设的前期投资很大,所以有些项目的投资者都是赔钱的,所以,下吴村镇政府应
该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目前,在多种网络通讯方式的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
突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如果一个景区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向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
务,那么,游客们就有可能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发地将它们分享到网上,这样
就可以在各个平台上迅速地传播开来,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提高景区的口碑
页 21页 22
和知名度。因此,下吴村茶叶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对其自身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④开发特定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相对于普通的观光游,休闲游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对旅游者的需求也相对较
大,因此对与休闲游相关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茶文化旅游
与休闲旅游的特点相吻合,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游客可以参与到采茶、制茶、品茶、
观赏各类茶艺表演、学习各类茶礼等活动中,让游客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了丰富
多样的体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迫切地希望有一个可以让自己放松的
环境。下吴村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为游客量身定做一款适合他们
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款很有名气的白茶,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
展出一款具有下吴村特色的茶叶,让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3.弘扬乡村文化精粹,坚持文旅结合
近年来,乡村文化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伴随旅游产业的发展,表现为旅游产
品的竞争,更多的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历史及相关精神,为下
吴村镇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基础,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有效的结合,是当前下吴
村镇文化品牌面临的重大课题。
《郎溪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文旅融合是旅游产品创新、文
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传统文化与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大力挖掘并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推出一大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将
是郎溪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团队围绕郎溪县文旅结合
的总体规划,现建议如下:
(
1)助力乡村传统文化振兴
“林下淳风往哪寻,自然山水浑不亏。农田溪口留竿影,村落桥边漫步时。”我
认为这句话是最适合郎溪县乡村振兴的一首诗。在本次实践调研中,团队建议如下:
①增强文化创新意识,落实文化惠民政策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要想有效地解决种种问题,就必须提升村民的文化
创新能力,更新他们的观念,并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式。可以由村两委牵
头,组织全村人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宣传,让他们对下吴村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认识,
对本村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有更多的了解。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好文化惠民政策,促进乡村社会发展,提高
村民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为切实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政策,促进
乡村文化事业发展,通过对下吴村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
着许多问题,如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文化站,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
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针
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第一,要有质量,有量,有质量,在下吴村镇,要有充足
的各级学校和基本的校园资源,让农村的孩子们有机会上学,有机会读书;其次,
可建立像村图书馆这样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村民提供一个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最
后,要持续提高文化服务者的素质,不管是大学生村官,还是基层公务员,他们既
要具备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具备坚定的责任感和崇高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
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乡村文化振兴的效益。
②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本次实践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丢失、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微弱,是下吴村文化建设的短板。就如经过走访下吴村的村镇,
我们了解到伍子胥在当地有着特殊的地位,当地的众多传说都与之相关。但是当地
对其的宣传工作显然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相关的展馆的建设以及氛围的营造都有
待完善。想要振兴乡村文化,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文化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就
必须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相信,一是要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村为单位的文物保护机构,对现
存的文物古迹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做出刚性规定;其次,政府应
该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以保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有关场馆的数量,发展与地
方传统文化有关的特色建筑,以保证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最后,还需要将村民对
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文化活动,发放文化宣传册,还可以使
用广播、微信群等多媒体形式,将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进行推送,将
人们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精粹进行整理和记录,并加以传播,以此来激发村民对文
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情感连接的方式,让村民们从心底里、主动地去维护和维护
文化资源,把乡土情怀和文化载体结合在一起,来促进下吴村的文化和旅游的发展。
(三)留守儿童层面
郎溪县下吴村地处皖、苏两省交界处,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地
区外出务工就业人数逐渐增多,致使很多处在学龄期间的子女留在祖父母或亲戚身
边,成为“留守儿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广大农村如何实现又快又
好的发展,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留守儿童的成
页 23页 24
长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能够有效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提高基
层社会治理也将有诸多益处。
1.政府带动,挖掘下吴村优势资源
(
1)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筑牢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
为从精神上改善下吴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团队建议由政府带动,大力弘扬本
地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就
像养分,不仅能够约束留守儿童不良行为,还能引导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与价值观念,促进留守儿童精神上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下吴村文化氛围、村民文化
素质,形成村民间互相关爱的网络结构,为下吴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文明健康的
氛围,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
2)重释旅游产业活力,解决留守儿童父母就业问题
在《郎溪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下吴村的实际经
济状况,结合下吴村镇的旅游业,提出了下吴村镇政府可以扶持一批文化旅游产业
的发展方向,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时也为下吴村镇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
会。一是在下吴村的生态环境改造方面,增加对其的投入,建立以住宿、饮食为主
的旅游景点群;二是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以促进地区间的产业整合和整体的跨越为
目标,例如建设采茶园区、茶加工科技园区等。三是,通过优化农民工在当地的养
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使农民工能够在当地找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最大限
度的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契机,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
题得到有效解决。
2.完善教育,优化校风家风
振兴教育与振兴文化,是一件事情的两个层面。所以,要想从根源上解决下吴
村的“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
(
1)强化学校规范化教育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针对性教育还比较薄
弱。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加强对学校的导向教育,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
的教育和培训,并要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培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帮
助他们树立起法制观念,保障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在班级的层次上,提高班主
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要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
理变化,进而强化对留守儿童的针对性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
着较高的心理疾病风险,因此,可以针对该特点,在农村学校中推广使用心理咨询
师,或者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心
理健康水平。
(
2)健全家庭亲情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应与其亲属特别是家长建立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关系,以满足他们
的情感需要,培养他们的个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同
时要主动加强亲情教育。可以利用“传统互联网+网络”来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留
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问题,因此,家长要尽量多地参
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在一个条件比
较有限的情况下,家长要尽量多地与孩子们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和成
长。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由于监护人不仅在物质上给孩子
提供供给,其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在监管过程中应尽可能起到自己的作用,
即便父母无法陪伴,也要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花费足够多的资源和精力以弥补孩
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为此,必须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
3)正确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
下吴村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农村得
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在农村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最近几年,信
息技术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范围,从原本的传统媒体,变得更偏向于新兴
媒体,也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与媒体进行良性互动。虽然人们对传统纸质媒体的
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是,传统的官方纸媒依然在信息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它依然是大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①提高新闻工作者专业素养,关注留守儿童视角
记者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如果他们不遵守自己的职业底
线和职业道德,只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为了追求“及时性”而对信息进行编辑,
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混乱。在认识到这一危害性的基础上,记者必须提升自己
的职业道德。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形象进行塑造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度
的新闻报道,让读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站在
留守儿童的角度,把信息源还给留守儿童,多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回到新闻报
页 25页 26
道的主体位置,这样既能把留守儿童的真实呼声准确地传递给公众,也能帮助解决
留守儿童的问题,建立和谐社会。
②摒弃报道模式化,增进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媒体在对其进行
报道时,必须避免模式化的报道,否则会在受众心目中形成“刻板印象”,也会使
记者产生偏颇的思维。在题材上要继续丰富,在题材上要适当提高深度,在人物采
访中所占的比重。使用更多的视频和照片,来增强报道的真实感和身临其境的现场
感,从而构建出一个更丰富、更全面、更真实的留守儿童形象。下吴村镇可利用多
种媒体,从多个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多角度、多角度的报道,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就是在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报道中,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作用,充
当好政府和大众之间的桥梁,从而降低留守儿童的人数,促进有关问题的进一步解
决,为实施社会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2021 年郎溪县 1-11 月份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政府信息公开
[2]《脱贫村之强村③——郎溪县下吴村:夯牢保障基础 走稳振兴之路》,宣城市
人民政府
[3] 《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 6000 万》,新华网
[4] 《郎溪县“三强化”扎实推进儿童福利工作》,宣城市人民政府
[5] 《郎溪县“三强化”扎实推进儿童福利工作》,郎溪县人民政府
[6] 《伍员山下话蝶变》,宣城日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