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云南学子三下乡:让“科技之花”绽放希望的田野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作者:张骏 高慧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提出的关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让青年学子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发挥才能,以青春的热血和真诚投身乡村文化振兴,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进一步深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青年之使命。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特组建“微光致远”2023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助力大理市巍山县积极探索,以烟粮协同为基础的烟草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为了更深入地落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我们需要理解目前在烟粮共同种植领域所面临的挑战、烟粮协同相关的实施策略及其成效等。在訾鼎淳老师的带领下,“微光致远”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7月21日至23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参观了翁家丫口革命纪念馆、南诏博物馆和文华书院;深入参观了添泽村委会、巍山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烟粮协同示范种植基地和实验基地等,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巍山县是云南中烟“两红”集团高端品牌核心原料基地,2023年,巍山县抢抓全省实施3.5万亩烟粮协同发展项目机遇,争取到烟粮协同试验示范项目1万亩,按照“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融合、一体发展”的思路,探索烟粮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起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三稳”长效机制。

图为志愿服务队到访巍山红色旅游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訾鼎淳 摄

只有走进南诏文化,才算真正走进巍山。于21日上午团队成员到达巍山。连续参观了翁家丫口的革命纪念馆、南诏博物馆以及文华书院。巍山县,作为南诏国的发源地和都城所在,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南诏文化。南诏文化拥有多元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其包含了中原文化、氏羌文化、藏文化以及南亚、东南亚文化的多元交融。这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兼容并包、和衷共济、忠诚勇敢、文明进步”的南诏文化。在听取了讲解员和老师们的介绍之后,团队成员对巍山县的历史以及近年来实施的一些举措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团队成员还深入体验了巍山县的特色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并助力巍山县的乡村振兴。

图为志愿服务队到访巍山文华书院。 訾鼎淳 摄

7月22日到达庙街镇添泽村委会“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实践队参观了其的实验室,展开关于烟粮协于巍山的开展实践情况进行细致的交谈,与本院参与烟量协同工作的同学和老师对现有的烟粮协同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田间管理等进行细致的探讨;了解到来自云南农大烟草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们将在这里驻扎,到田间地头参与烟叶和烟后作物的生产、研究,为烟农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图为志愿服务队与科技工作站人员交流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訾鼎淳 摄

其次团队成员同烟站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一起,到田地间了解当地种植农作物的各种病虫害与烟草种植的相关情况,并采集了典型的病虫害样本带回院士科技服务站进行实物展示。最后团队成员与当地种植户就烟粮协同这一新形式进行交谈,了解农户对于本项措施的满意度与未来期望。服务站工作人员说“我们推广水旱轮作、烟后套种,就是让烟农创富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烟粮协同’,推动烟叶种植和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凝心聚气,把农村的人才留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聆听了老师与同学的介绍与一系列交谈中,实践团同学烟粮协同有了全面了解,并且对与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烟草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实现实践和理论的紧密结合。

图为志愿服务队到烟田展开实践调研。訾鼎淳 摄

围绕“稳烟区”,集中连片试验。一是精准选片。统筹考虑烟区集中连片、自然条件、青贮饲料加工企业布局、基础设施条件、烟农种植意愿等因素,在红河流域5个乡镇规划1万亩试验种植区,其中,种植青贮玉米8300亩、鲜食玉米1700亩,并在庙街镇、大仓镇优选2片百亩核心区和4片千亩示范区。二是精准选种。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及专家团队技术资源,开展贮备用品种正季试验,筛选出适宜种植、优势明显、表现稳定的两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并选择市场需求高、产销有订单的两个鲜食玉米品种适量搭配种植。三是精准播种。县政府及时与5个乡镇、县农业农村局、县烟草公司签订工作责任状,落实种植主体1484户,根据各片烟区烟叶采收情况,发动农户在最佳节令完成万亩烟后玉米播种任务。2022年,实现烟农售烟收入2.86亿元,户均收入达6.99万元,8300亩烟后青贮玉米预计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1700亩烟后鲜食玉米(含植株)预计亩均增收2400元左右,有力促进了烟农增收。

图为志愿服务队到烟田展开实践调研。张俊 摄

在7月23日,团队的成员们主动前往往烟田,积极参与并沉浸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据了解,当前最常见的产业布局为烟粮协同。南诏镇、庙街镇、大仓镇、永建镇、马鞍山乡及其五印乡等地方广泛分布着这种种植模式。农民们将烤烟、鲜食玉米、大麦等作物协调种植,由过去的一年两熟转向为一年三熟,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收益。农民们采用了合理的轮作种植方式,即烟草与玉米、水稻等蔬菜或花卉间隔或隔年轮作,有效地减少了病害侵染源。同时,农民还在烟田周围或间隔种植芝麻、万寿菊、向日葵等植物,以吸引昆虫来帮助天敌。在学长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在烟田中熟练地识别了烟草花叶病、黑胫病、蚜虫和气候性斑点病等烟草病虫害。

图为志愿服务队到玉米试验田展开实践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訾鼎淳 摄

在7月24日的清晨,团队成员在学姐学长的带领下步入其中一块鲜食玉米试验田。他们首先测量了玉米植株的株高、茎宽、叶数和节数,并记录下了这些数据。随后,他们采用随机取样法采集了含有玉米植株根须的土壤样本。紧接着,他们抵达了第二块成熟玉米的试验田,热情的农民向他们分享了刚刚采摘的新鲜玉米。这些玉米吃起来口感鲜美,毫无淀粉感,如同水果般甘甜可口。同学们对烟粮协同模式有了深入的认识,并领悟到创新无所不在,只要我们深入一线了解民生,就能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此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科技服务站为烟农创造财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付出的牺牲和贡献,从而对每个人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学习,实践团成员对烟粮协同模式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为烟农创富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烟叶种植和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后期同学们在调查其他地区的烟粮协同模式实践地开展好调研奠定了一定基础。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会认真消化三天的所学知识,并在下一阶段的实践中进行应用宣传。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结合专业优势,发扬烟草精神,践行“烟粮协同”理念,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立志未来要将科技的种子播散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科技之花”绽放希望的田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2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调查
引言:大学寝室是学生在校园中度过相当长时间的地方,它承载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建立友谊和互助关系的重要场所。因此,大学寝室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
机场农家乐:乡村振兴谱新篇为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我们几人组建了安康机场农家乐乡村振兴队伍,赴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爱国村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
情系润泽三下乡8
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情系润泽”支教队经历了第四天的教学工作,在今天的工作中,支教队员们对于老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们脸上的笑容和表达出的对学习的热爱,让支教队员们真切地感觉…
暑假实践报告——助农服务体验
暑假实践报告——助农服务体验前言随着暑假的到来,我回到家乡参与了当地的助农服务活动。这次实践经历让我了解了农村的生活,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并深入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
四川学子三下乡:“大手拉小手,环保进社区”
大学生网报南充7月17日电(通讯员扎西巴姆)西华师范大学校友服务中心根叶相连志愿宣讲团于7月17号在南充市顺庆区南门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节能减排,你我同行”的主题活动。开展低碳绿色生活方式进社区…
情系润泽三下乡7
都说时光最无情,当我站在门口送第一批回家的伙伴坐车的时候,我才真正的觉得我们这次的支教要结束了,想回也回不去的结束了。才觉得以前说过的苦与累,好像都昧了良心。道别总是道不够,我还差再见你一面。…
喜报|原弘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再创佳绩!
新闻中心消息记者段康特李琳琳刘婕菲8月18日至8月22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应佳、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崔锋、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作…
石大学子三下乡:走进农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柏寺营乡柏寺营东村及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集义乡桃园堡村的社会实践队——“很棒的实践队”,于2023年7月8日抵达目的地,并于翌日开始进行助农活动,旨在通过走…
抓住机遇,脚踏实地 ——叶灵通老师采访心得
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少时的我并不能准确把握这句话的涵义,直到采访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学长学姐,特别是叶灵通学长。我才知晓什么是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大学时代是我们迈向社会的最后…
静水深流,光而不耀 ——张建晓老师采访心得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所有付出皆有意义。于2023年6月30日,台州学院“你好,校友!”暑期思政实践队邀请采访14届思政毕业生张建晓老师。通过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