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他救国救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孙中山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他不断革命、救国救民的红色精神可以概括为四点: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卓荦精神。通过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我们可以再见孙中山先生伟大光辉的一生,弘扬他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南京东部中山陵东、灵谷寺西的林海中,一座古典建筑坐落其中,它就是保存展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史迹的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珍藏了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奉安照片,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和史料将他的生平事迹、思想变换和吉利的重大历史事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得以跨越时间去亲身感受这位伟人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品德。纪念馆馆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该铜像的造型是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姿势,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孙中山纪念馆共有六个部分,系统完整地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我们实践小组在上午八点坐火车前往南京中山陵,到达中山陵经过简单的休整后,步行前往孙中山纪念馆。通过在纪念馆各个展厅中游览,伫步观看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史料,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红色革命精神。我们选择进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先驱形象,感受革命前辈“天下为公”的红色革命情怀,加深对当年“救国图存”历史的认识,增进爱国之感,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和精神觉悟。
当我们走进孙中山纪念馆,入目的是一尊孙中山的雕像,看到这尊雕像好像看到了他在世时的英勇,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毅。
在纪念馆里,我们知道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他思想转变的事件。孙中山出生于贫困人家,即使生于微末仍不自怨,幼时的所见所闻反而在他心中种下了反抗清代末期腐朽社会的种子。他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为了“医人”而在大学选择学医,在意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后便毅然弃医从革选择“救国”,他热爱祖国,立志救国救民,长大后更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言语不断鞭策自己,最终历经挫折而淬火成钢。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第一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他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推翻了清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而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让位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即使屡受挫败,孙中山并不放弃,他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平均地权等措,。国民党成立后,他更是积极发扬同盟会精神,永不放弃,他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看到了共产党、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东初步形成一个高举国民革命旗帜的根据地,成为革命一个重要根据地。民国成立之初,政局复杂多变,孙中山坚决反对军阀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他还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组建了黄埔军校。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了完成国家的和平统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北上,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孙中山先生同情民众,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参观完了孙中山纪念馆,出来就能看到通往上方的阶梯,走过郁郁葱葱地林间大道,爬上阶梯,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这里庄严肃穆,让人不经想到他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勇。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坚定性首先表现在他能够忧国忧民,高瞻远瞩、确定革命理想。孙中山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的时代。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他早年便立下了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理想并对此理想信念坚决不动摇。孙中山的革命坚定性还体现在他勇于行动,敢于为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而付诸实践。理想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付诸行动,就只会变为空谈幻想。孙中山的革命坚定性更突出地表现为他能够高瞻远瞩,确定革命理想,并对此理想信念不动摇。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而勇于实践并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他谆谆告诫我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孙中山先生的红色革命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他曾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爱国”。所以即使他少年时读的是殖民教育,但学的却是怎样改良中国社会不合理的制度,所想的是怎样将中国从腐朽的封建社会的泥沼中拉出来;所以他不断领导起义、发起革命,推翻清政府、反抗压在中国民众身上的“三座大山”,即使遇到挫折仍愈挫愈勇,不断寻找能够烧掉社会黑暗的火苗;所以他为了国家不顾自身安危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国是。二是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精神。孙中山先生关心民众疾苦,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生”在当时即指“平均地权”,他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他还重视民众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之后他下达《剪辫令》要剪去民众的封建思想,还提高妇女地位。三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他的革命道路漫长而又曲折,但不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即使面对强敌的威胁、内部成员的背叛与分裂还是革命的失败他从未放弃反而愈挫愈勇、愈挫愈奋。四是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卓荦精神。世界上从没有先知先觉的人物,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善于从实践和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而能够站在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他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革命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经历了四十年漫长而曲折的革命斗争道路,在国际国内空前深刻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够站在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和历史共同前进。尽管他在革命过程中曾遭受无数次失败,但是他是屡败屡战、立场鲜明、信心坚定。正如他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即使处于非常危险艰难的时刻,他还是坚信只要革命“应呼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恶消长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则“成功之期,决其不远”。孙中山先生最终因为具有这样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正如人们对他的评价“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有这样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并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接触的贡献,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
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参加关于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历史古迹、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等。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获益良多。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然而透过厚重的历史一角我们依然可见当年的惨烈。滚滚战火已经熄灭、烈士们的鲜血也被雨水冲刷走了,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岁月的画卷还在书写,时间抚平了战争的伤痛。但是抹不去的是我们心中的耻辱,带不走的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红色。今天的我们有幸循着前辈们的脚步重新感受了那个战火冲天、硝烟弥漫的那个年代,让我们的人生接受了一次洗礼。最后我们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他说过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仍然萦绕在我们耳旁,啊,孙中山先生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