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深入挖掘红色人物,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王淦昌为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陈晴雨 江宗瀚 李

调查时间:2023 年 5 月

调查地点:王淦昌故居

调查人员:史师 2211 陈晴雨、史师 2212 江宗瀚、2212 李柏桦、2212 郑一南、

社保 2211 苗咏希、王誉澄、徐莉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背景:红色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着力点,红色文化承载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辉历史与丰功伟绩,是近代以来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见证。所以文化自信的提升必然需要以红色文化的精 神价值为重要的着力点,借助红色历史、红色理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党和 国家的信心,切实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具有传承性,它与提升大 学生文化自信高度契合。随着时代发展,红色文化也在慢慢地扩充自身的内涵与 外延。从建党之初的红船精神到现在的抗疫精神,红色文化始终在不断传承。传 承红色文化也是大学生的职责与使命,大学要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大力传播弘扬, 以此来引导大学生从本质上增强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认同,提升民族自信和 文化自信。去年,中央广播电视台《开讲啦》栏目邀请到欧阳自远等科学家与青 年科技工作者进行对话交流,探讨如何传承科学家精神。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 作风和学风建设,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好学风好作风筑牢制度保障。中国科学家精 神宣讲团启动“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活动。一系列“组合拳”,为科技创 新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脚踏实地、严谨求实是我国科技界的优良传统。踏上新 征程,我们仍然需要回望过去,去走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体会那一代科学家的 崇高品德和优良品质。我们以老一辈科学家王淦昌为例,深入实地考察,回顾红 色历程,深究过去遗迹。有人曾这样说,王淦昌的任意一项成就,足以在世界科 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又有人说,在中国科学的前进道路上,没有王淦昌至少 退化 50 年。当年,在荣誉与国家之间,王淦昌毅然许下了我愿以身许国诺言, 只是如今国人却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这段隐姓埋名的红色过去不应该被国人 遗忘身后,这一次我们小组重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去探寻科学家王淦昌先生当 年之志。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重要内 容和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进一步强化模范引领,以王淦昌先生为榜样带动,讲 好科学家故事,更好提升社会公共科技伦理知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 造良好氛围。

一、致敬、核弹之父——王淦昌

了解王淦昌,就如同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史诗,祖国的苦难和不屈 的民族气概铸就了我国物理学界的一大尊师。

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核物理学 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1929 年 6 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完成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 文《清华园周围氡气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1941 年,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 K 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荣获第二届范旭东 先生纪念奖。1959 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中,从 4 万对底 片中找到了一个产生反西格马负超子的事例,发现超子的反粒子,引起国际学术 界轰动。1964 年 12 月,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

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 世界各国的前列。1950 到 1960 的十年间,王淦昌先后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原子能 所和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任职。朝鲜战场上,他前去探测美军是否使 用原子武器和投掷放射性物质;在苏联,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发现了一种 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存在的证据。

1960 年 12 月,王淦昌回到祖国。在荣誉与国家之间,王淦昌毅然许下了我愿以 身许国诺言。

从此,在世界物理学界鼎鼎大名的王淦昌仿佛消失了。他的名字变成了“王 京”,通信地址变成了信箱代号;他放弃了功成名就的基本粒子研究,改向为他 不熟悉但国家迫切需要的核应用研究;从此再未公开发表一篇论文,从不参加国 际学术交流。十七年内,王淦昌化名王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于大西北茫茫 戈壁滩上的核武器研究队伍中隐姓埋名。年逾花甲的王淦昌经常废寝忘食、夜以 继日的工作。每项技术、每个数据、每次实验,他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保证 了实验一次又一次成功。

渡尽劫波,核云散尽。王淦昌 71 岁回乡时已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人们才 知道,核武器研究基地那个沉默寡言的“王京”就是王淦昌!同年,获准公开身 份的王淦昌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0 年代末,原子能研究所及时开展电子束和激光约束核聚变基础性研究, 为通过受控核聚变获取核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82 年,王淦昌因发现反西格 马负超子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 年,他因核武器研制、试验方面的 工作,同时荣获 2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 年 3 月,王淦昌与王大珩、 陈芳允、杨嘉墀联名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并由此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中国高技 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1998 年 6 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称号。1998 年 12 月 10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1 岁。1999 年 9 月,被中央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二、寻访王淦昌故居

王淦昌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南街 44 号,为清代古建筑,是 王淦昌青年时期居住之地,总占地面积约 1071 平方米。王淦昌故居设施完备, 有参观的故居、事迹陈列馆、核科普馆、科普走廊以及录像厅、公用卫生间等配 套服务设施。故居内建筑总共有三路:一是中路建筑为王淦昌故居的核心建筑, 共有三进三院及一个侧厢,复原了王淦昌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场景,展示生活起 居实物 40 多件。二是南路建筑为王淦昌事迹陈列馆,设有科学家精神教育主题 展览,共有六大展区,布置了王淦昌先生各个时期的重要照片及实物。文物复制 品 62 件。三是北路建筑是王淦昌青少年核科普馆、科普回廊、录像厅,有国家 领导人对我国发展核工业的战略指示,有著名核物理学家和“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获得者的照片与个人简历,有“核能核电”,“神光II装置和激光技术”,“核 在我身边”等八个展区。

花园内有王淦昌先生的铜像,在铜像旁边的醒目位置有反映“爱国、创新、 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个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标语展示。门匾“王淦昌故 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亲笔。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 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为王淦昌先生诞辰 110 周年题词“殊勋 耀华夏大范垂后昆”。自开馆以来,常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每年接待全国各

地约 400 多个团队,累计共有全国各地 15 多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王淦昌故 居先后被评为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核科 普教育基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 基地等。

王淦昌故居不仅是纪念“两弹元勋”王淦昌的一个重要场所,更是一个学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 精神的地方。以王淦昌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 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两弹 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 其核心为科技创新精神,是中国人民在 20 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 财富。

目前,王淦昌故居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四 年来,王淦昌故居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约 400 个团队,累计接待接待海内外 各界人士 10 万多人次。

支塘老街青绿色的石板路上,沓沓的脚步声里,每天都有众多慕名而来之人, 追寻院士走过的足迹……潜移默化中,王淦昌院士的精神、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 代人。

三、调研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 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后来的二十大报告中, 习近平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说明了文化自信的 重要性。大学生参观王淦昌故居,更加深刻地了解红色科学家无私奉献、不畏艰 险等优良品质和精神,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 文化自信,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现如今,像王淦昌故居一样的红色资源并不算少数,参观、了解红色资源, 深入地学习、领悟他们的红色精神,领悟到他们的伟大,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 大,体会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艰辛与不易,坚定自己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爱国情怀,明确该如何奋斗,沁润在红色文化中,让灵魂更纯粹,让政治信 仰更坚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守好初心,传承红色精神,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3.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参观了解王淦昌故居,深入学习、领悟红色科学家无私奉献、不畏艰险、艰 苦奋斗等红色精神,了解他们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领悟红色精神,增强对民族 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整 体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克服种种障碍,获得更大的胜利。 学习了解、深刻红色科学家无私奉献、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等红色精神,传承红 色精神,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方面,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随着对红色 精神的学习了解更加深入,并较好地运用到实践后,我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会 更加深刻,我们也更好地传承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

四、启迪与思考

1.参观时能否深刻地领悟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蕴含的教育含义

参观王淦昌故居之类的红色资源,如若只注重参观形式,只是粗略地了解某 个红色文化,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只是浅显地了解,浮于表面,难以接收 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熏陶,从中汲取到精神养分,这将导致学生难以深刻地 领略其中蕴含的教育含义,难以领悟到红色精神的内涵,导致在实践中无法发挥 主观能动性,参观也只是在浪费时间。

2.在了解、学习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后,能否较好地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后,我们对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但这并不说明我们能将其准确地运用于实践。教育与实践应当相辅相成, 但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也并非易事。教育与实践有许多不一样,我们能学 习、了解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内涵,但却并不一定能将其运 用于实践。要想将其运用于实践,不仅要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还要学 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红色资源的运用程度是否已经足够,红色氛围是否浓厚

现如今,国家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资源多种多样,但如若这些红色资 源的知名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这会让许多红色资源得不到更好的利用,也会 让红色氛围不够浓厚。红色氛围不够浓厚,会让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不 够,对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进行深刻地理解,这丧失了红色资源的教育意 义。

五、调研收获

红色信仰改变中国命运,青春志气挺起中国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说:“越是向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 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我们参观王淦昌故居,了解王淦 昌院士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领悟王淦昌院士在一穷二白的 条件下为国攻坚克难的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缅怀那段条件艰辛,刻苦钻 研的艰苦岁月,这不仅仅只是为了怀念,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要继承那份 赤诚的爱国热情,继承那份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勤勉刻苦让青春远航动力充沛, 增长本领为青春搏击蓄势赋能,我们还要发扬王淦昌院士为国攻坚克难、无私奉 献、刻苦钻研的精神,让更多青少年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增强爱国情怀。“一 个科学工作者要为祖国的富强献身”,这是王淦昌思想的精髓之一。王淦昌院士 的一生始终将自己的个人志向,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一份爱国 情怀,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回望建党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 100 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 100 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一系列突破,这离不开像王淦昌院士一样 的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他们隐姓埋名,不畏惧艰难险阻,在极其艰 险的条件下进行科研,这样无私奉献,为国攻坚克难的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他们不要高薪工作,不屑于其他国家的诱惑,只想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这份 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 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 丽的华章。”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新时代中继承并发扬红 色精神,学习领悟王淦昌院士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的精神,弘扬怀爱国心、立强

国志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谱写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0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烈士长存,军魂永在

结束了王村老醋的调研,我马上进入了墓葬文化的进程。借着想要在建军节仰慕烈士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第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八月的天气一改之前的阴云沉闷,显得更…… 刘昱辰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以人为本的现代墓葬文化

这个暑假我们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了一下墓葬文化,对此我对现代墓葬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现代墓葬文化需要科学管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 李璐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先进丧葬文化的发展

这个暑假我们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了一下墓葬文化,对此我对现代墓葬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现代墓葬文化需要科学管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全面协调发展是其基本要…… 李璐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对现代墓葬文化的认识

这个暑假我们的社会实践调研有关传统墓葬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此我对现代墓葬文化有了一些了解。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背景,节约型墓地不仅要“节约土地,广泛传播余音”…… 李鸿涛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孝”的墓葬文化

最近,我搜索了埋葬文化的信息,对它有了很深的感受。墓文化是人们在丧葬观念、丧葬礼仪和丧葬物品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和相关礼仪规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社会文化观念。…… 李鸿涛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老窟变公墓,旧貌换新颜

调研仍在继续,我们来到了高青县田镇镇公益性公墓,这是一座由旧公墓改造成的新墓。我们早早的就踏上了征程。一条条新铺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松柏迎风摇曳,一座座大理…… 刘昱辰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化繁为简,移风易俗

随着调研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告别了昨日的革命烈士陵园,来到了淄博墓地陵园,来对规划好的墓地进行调研。暖暖的阳光早早的叫醒了沉浸在建军节梦香的我。踏上公交车,我们向着淄博墓地陵…… 刘昱辰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临沂的汉画像石墓

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沂蒙大地频有历史馈赠出现。吴白庄汉画像石墓,是临沂市所出土汉画像石墓葬中。遗存最为丰富,艺术水平极为精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墓位于临沂城南8公里,罗庄区盛庄…… 杨洋 山东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贵州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以苗绣织梦,情暖化屋村

在这次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禁毒防艾宣传和民族文化调研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汪恕有滴醋厂

2024年7月8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参观汪恕有滴醋厂活动顺利开展。首…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2024年7月6日上午十点,本次“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

最新发布

环境保护,自我做起
暑假是一年中最期待的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暑假是放松身心的时光。然而,今年暑假我决定参与社会实践,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在我所居住的社区,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尽管社区居民们…
红色传承经典,经典启迪未来
在2023年的暑假,我观看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电影名为《横空出世》。电影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在内忧外患的艰苦环境下,经过无数无名英雄的努力造出原子弹的过程。当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恶化,以美国为首…
让环保融入日常
近期,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员们一起参与了一次环保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且令人深思的经历。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环保对于我们的地球和未来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个人行动对于环保事业的积极…
成就好习惯,丰富多彩人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7月13日]通讯员袁文宇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坚持良好的习惯让我们更有效率,更加自律。2023年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酉阳,我们的美好生活”实践团前往酉阳土家族自治…
调研姑咱若吉村,品味乡土中国情
大学生网报康定7月24日电(通讯员颜臻一吕博)2023年7月16日至2023年7月20日,来自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的白月光实践队来到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的若吉村、日角村、时济村进行乡村振兴大调研,旨在…
习惯养成,丰富人生
习惯养成,丰富人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7月13日]通讯员袁文宇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坚持良好的习惯让我们更有效率,更加自律。2023年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酉阳,我们的美好生活”实践团…
情系润泽三下乡感悟10
今年参加了暑假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回报的工作,它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和有成就感。以下是我对教学所感的一些体会。首先,教学给我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联系。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取得进步…
西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党心引领新思潮, 青春筑梦学子献礼二十大
2023年7月16日至7月20日,西南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渝越万乡实践队赴重庆市万州区鼓楼街道开展关于乡村振兴下的建设成就以及产业发展成果的社会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
情系润泽三下乡感悟9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来到了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江海小学参加支教活动,对我们的毅力是个很大的考验,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通过这次三下乡,我们这个小团队里每一个成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能力方面都得…
湖北学子三下乡:木塞于渎,梦寻水乡
大学生网报金华8月18日电(通讯员何雨乐)苏州城西,有镇木渎。得名于“积木塞渎”,扬名于“乾隆六顾”。总认为苏州是一座极具古韵的城市,在这黛瓦所筑造的古镇里,更是能感受到一番别有的风韵。图为薪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