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深入调研秦岭水源地水环境污染源和水资源承载力,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发挥高校专业学科优势,将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8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三下乡秦岭水源地水质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汉中市汉台区汉中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学习汉中文化从而方便后续调研。接着又赴汉台区天汉湿地公园对水源取样,实践队员深入学习采集水样的方法和标准,调研汉中水环境污染情况同时加深了汉中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汉中博物馆:汉风汉韵,源远流长
团队成员从北门进入博物馆,伴随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逐步进行参观。跟随讲解员脚步团队成员来到了望江楼对面的桂荫堂,放眼望去庄重典雅,是明清建筑风格。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桂荫堂东西两面的建筑称为东华厅、西华厅,分别陈列有汉中革命史迹和古字画。接着来到桂荫堂南面,为清初所建的镜吾池。池水清澈,锦鲤绕假山嬉戏,中为石拱桥,分别刻有“龙”、“虎”,将水池一分为二。穿过左侧展厅旁边的圆门,经过一片竹林,来到汉台碑林。成员们欣赏书法之余,了解到汉中各个时期的文化。
漫步馆区可见古树遒劲挺拔、庭院古朴典雅,古韵扑面而来。团队成员又参观了古汉台馆区。位于馆区左侧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成员们通过展区图文的方式了解到秦蜀古道的悠久历史。古汉台馆区右侧馆藏的“石门十三品”,由十三块大型摩崖石刻组成。其不仅是研究褒斜古栈道和研究汉魏书法的实物标本,也是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对今天水利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团队成员被“国之瑰宝”所震撼,表示学习到很多汉中历史文化,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进一步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倾听讲解员解说。高聪 供图
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参观汉中博物馆参观丰富展陈内容,体味到汉中的文化气息,感受到汉风汉韵和汉中历史的源远流长,探寻汉中文脉。为下一步充分实地调研汉中地区的水质情况做好铺垫。
赴绿水青山生态画卷——天汉湿地公园采集水样
8月12日下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三下乡秦岭水源地水质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汉中市汉台区天汉湿地公园。进行为期一天的水源采样以及湿地环境及人文调研团队成员亲临湿地公园,重走总书记之路,感受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使保障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实践队员前往五金店,购买相关取样设备。自此,实践队员正式开始了他们的行程。
实践队员第一站到达湿地公园入口处,在距离水面有30米高的天汉大桥进行取样。团队成员将绳子展开准备好,在水桶把手处绑紧绳子,然后扔下水桶,左右摇摆绳子取得水样后,提取桶至桥面,三次洗涤桶和取样瓶之后,实践队员成功取得样水两瓶,并做了详细的标记和说明。
图为团队成员准备绑紧水桶取水样过程。高聪 供图
一路前行,实践队员经过了湿地公园游泳馆发现这里水池清澈,设备齐全。在汉江公园前行的途中,实验队员注意到两旁有红色的跑道和相关的健身器材。此外,队员还观察到,湿地公园两旁有非常多的景观植物和珍贵鸟类。可以见得湿地公园拥有良好的环境,说明这里的环境保护措施较为完备。
接着前行,实践队员通过一段用木板构成的长路。实践队员来到一广场前,巨大的石头上边刻着:一江清水送北京。小队成员感慨道,汉江水的美丽和清澈在经过中国人民的智慧后,北京人民也能欣赏到他。之后,实践队员前往一桥,进行了水样采集,在不远处,实现队员进行二次采样,总共采水四瓶,分别进行详细标记。一路前行,实践队员最终成功来到龙岗大桥,进行最后的两瓶水取样,龙岗大桥高约30米之上,来往车辆多,实践队员以安全为主,聚精会神,在桥面采样后,顺利完成了本次湿地公园的全部行程和和任务。
图为团队成员在桥面采集水样过程。高聪 供图
通过本次湿地公园的调研,实践队员欣赏到了汉江美丽的姿态,对汉江的水质有了直观的了解。此外,实践队员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学习了采集水样的方法和标准,为成员之后的采集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时,实践成员感受到了汉中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对自己从所从事的环境事业更加拥有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在天汉湿地公园合影。高聪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69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