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筑梦未来
重视农耕文化,强化耕读教育。为了了解这种现状的情况如何,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王越越于2023年7月29日在研究员家进行实地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教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中华耕读文明的世代传承,一方面依靠以“耕”为基础的劳动实践,另一方面依靠以“读”为本源的价值文化教育。
实践员先进行人员的调查,同时对人员的信息进行筛查与总结,与合适的人员进行亲切有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强调实践员的终极目标是为该人员服务,与人员共同进步,携手共进,努力要把扎根中国大地的乡村文化、农耕精神发扬光大,突出农耕文明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等文化价值。实践员认为校园作为耕读教育的主阵地,在加强耕读教育的文化浸润、让耕读教育焕发新活力的方面责无旁贷。实践员对该人员提前测试和了解后,为该人员制定了适合她的时间安排表和目标,后于该人员相互监督,在该人员完美完成任务时进行适时奖励和松懈时的鼓励。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成员深刻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点亮未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目标的成色。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已成社会共识。实践员深刻的知道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当然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不断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实践员认为教育扶贫,扶贫先扶志。教育一个人树立远大的志向,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实现了人生理想就从根本上使“贫”者脱贫。“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要有理想信念,才能有所作为。教师要有职业操守,才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鼓励学生立志。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并转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练就一身为国家服务的过硬的本领,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6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