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受丝绸、刺绣文化,探寻非遗传承现状,7月10日——7月20日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足及千里,绣美河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来到苏州、四川、湖南、广东四地丝绸、织绣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感受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的魅力,探索蕴藏于丝绸中的奥秘。
在苏州市,队员们前往苏州丝绸博物馆参观感受,进入宽敞明亮的丝绸博物馆,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古代厅、蚕桑居、织染坊、贡织院等展厅。古代厅主要展示了唐、辽、宋、元时期的丝绸残片,以及唐、明、清时期的服饰等;织染坊是最具特色展厅,主要学习了缫丝、染色和织造工艺,参观了代表中国最高织造技艺的宋锦小花楼织机和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在贡织院,参观了亲王和职官的衮服蟒袍,封赏用的五彩诰封等。在丝绸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纺织器械如纺轮、手动织机、水力织机和蒸汽织机的依次出现也代表了纺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图为藏于苏州丝绸博物馆的织机 通讯员程诗婕供图)
在四川,团队成员来到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体会蜀锦之精美。馆内基本展陈分为丝绸起源、历代蜀锦、刺绣历史、明清服饰、织机沿革、蜀锦技艺六大部分,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纹样繁多的丝绸与蜀锦,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解说以及丝绸与蜀锦旁所附带的说明,成员们切身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的魅力。博物馆内还拥有全球唯一一台可以进行织造的清代道光年间小花楼木织机,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博物馆还复原了三星堆青铜立人龙纹礼衣。
在长沙市,队员们来到湖南湘绣博物馆参观。首先队员们来到“针尖之源——神奇瑰丽的楚汉刺绣”展厅,了解湖南湘绣源远流长的历史。接着队员们来到“针尖之兴——享誉世界的名绣之花”展厅,感受近代湖南女性在发展湘绣的过程中对自身价值的实现。正是由于她们的不懈努力,久而久之,湘绣成为了湖南近代工业的重要支撑,为湖南的近代发展贡献着力量。在接下来的“针尖之盛——异彩纷呈的当代湘绣”展览中,队员们发现,这种支撑在湖南发展中的作用依然存在,并且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最后的“针尖新时代——绣出人民美好生活”展览中,队员们认识到,湘绣这种曾经的经济支柱如今也成为了传承和保护的对象。
在广州市,由于没有粤绣的专门展馆设立,因此团队成员去往分散于各处的博物馆、文化馆,包括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探寻粤绣文化的精彩呈现。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中有一幅以金色为主调的花鸟纹插屏,构图、纹路华而不腻,成员们无不为之叹服。随后,团队成员前往广州市文化馆。文化馆中有粤绣的专门展厅,成员在该馆中了解了粤绣的历史渊源、工艺与传承。在市博物馆和省博物馆中均未找到有关粤绣的系统性介绍后,成员们最后去往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该博物馆收录了广东省各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粤绣。除却常规性的科普介绍,该馆更多地呈现了粤绣纹样和精品。粤绣以花鸟纹和山水纹为主,多以桌布、披巾、衣服为载体。
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无不惊叹于传统纺织工艺的巨大价值与高超工艺,也从现代纺织技术带来的科研成果中得到启发,大大激发了队员们的非遗传承热情和科研兴趣。
在对实践成果的整合后,团队成员们编写了每一个绣种的科普文稿,通过对每种绣种具体名作的介绍与鉴赏,系统介绍该绣种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等内容,并结合其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反映四大名绣的非遗传承现状。科普文稿在抖音、b站、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以充实、精彩的内容获得了可观的浏览量和点赞数。团队成员表示,希望用新方式、新平台为宣传四大名绣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图为本队成员运营的抖音账号相关数据 通讯员张文君供图)
同时,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分析探究了刺绣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一方面向社会大众科普了刺绣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另一方面也对刺绣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存在的困境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在新时代,面对各种新形势,传承非遗文化需要进行新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刺绣礼品商务化、刺绣家装设计化等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让刺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的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各丝绸、织绣博物馆要发挥传统优势,强化服务功能,打造新的亮点,运行管理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宣传推广、基础业务等方面努力提升,扩大业内影响力,提高社会知名度,扬起传承非遗文化的旗帜,开创丝绸、刺绣文化传承美好的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62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