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咸阳7月26日电(通讯员——-高椿彭 杨喻栋)7月9日,为推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的要求,西农经管学院赴袁家村乡村旅游实践团的团队成员前往袁家村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感受袁家村产业融合与奇迹发展之路。
7月9日清晨调研团成员抵达袁家村,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清凉涓涓的小道流水伴随着一嗓子华阴老腔瞬间就吸引了调查团的注意力。独特又极富魅力的关中文化与乡村旅游相互交融,形成了袁家村乡村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大致了解袁家村的风貌与经营模式,成员们开始进行随机走访,在与店家老板、员工沟通学习中了解到袁家村的特色股份制经营模式。
创新经营管理 助推乡村旅游
小吃街是袁家村在农家乐后发展的重点街道,其不仅是袁家村特色发展的开始,也是创新管理的源头。但小吃街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间回转到2014年时,此时小吃街里人满为患,但是农家乐相对之前客流减少,村民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凸显,新老商户之间矛盾激增,村集体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提振袁家村的经济活力,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郭占武书记在小吃街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建立了以袁家村新老村民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各商户参股袁家村,在村内公示参股比例及商户责任人。“老村民”继续在自己家经营农家乐,小吃街的盈余资金按一定比例反哺农家乐。如此措施一方面解决了“新老村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开辟了旅游经营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创新赋能。
图为调研组成员在面粉坊开展走访活动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上午十一点调研组成员集合跟随礼泉县乡村振兴局鱼副局长和郭镇长进入袁家村村史馆,了解“时代浪花”袁家村勇赴发展前沿的产业升级融合之路。
三产融合促发展 亲民爱民展风姿
“地无三尺平,砾石到处见,点灯没油,耕地没牛。”20世纪60年代,那时袁家村是出了名的“烂杆村”。直到1972年郭裕禄当选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第一产业,重整水利,再养肥土,让村民摆脱了食不饱腹的困境,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迈出了艰难又宝贵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初期,村委会在党中央引导下由郭裕禄书记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开始兴办石灰窑、砖瓦窑,在时代风潮上进行工业转型, 郭裕禄书记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干,在全村参与的努力下向现代化发展。
图为当地领导讲解袁家村历史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2007年新任村书记郭占武上任,为解决“空心村”问题,袁家村以两户农家乐,一条作坊街——康庄老街起步,在关中文化底蕴中成长,融合三大产业,逐步发展为集“食、宿、游、玩”为一体的乡村度假模式村庄。至此,袁家村的经济发展迎来了自己的小春天。
食物原料辣椒、油、豆腐、面、醋等都在康庄老街生产,随着游客不断增加,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扩大了20倍的生产规模,建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社,为村民甚至外来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三产的旅游推动二产的加工,促进一产的农业发展,形成了具有袁家村特色的倒三角产业融合。现今,袁家村每年接待游客500万人以上,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实践出真知 调研亲体会
针对如何应用袁家村模式发展旅游产业以促进乡村振兴,更好地在不同地区实现“一村带十村”,在9日下午调研组同学分成三组,分别对村中餐饮店、民宿酒店以及游乐项目进行调研,主要形式为问卷收集和走访交流。
为保证调研的广泛性和准确性,调研组成员针对游客调研时,从小学生旅游团到年逾古稀的长辈均进行交流探讨。而针对商户调研时,调研组成员从集体股份商户到个体商户均有涉及,沟通学习人员从店长、店员甚至包含短期暑假工。最终,我们收集到了两百份高质量问卷,同时为之后的袁家村研究奠定基础。
图为游客填写调研问卷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此次探究调研活动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以袁家村成功案例为调研对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深耕其创新之泉与发展之源。调研组成员认识到袁家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子,更是一个融合的村子,乐于学习、敢于创新,在时代的风潮踩稳发展风口,开创旅游经营、管理、发展的先河。成员们从走进袁家村、了解袁家村到逐渐爱上袁家村,最后立志讲好袁家村故事、推广袁家村经验、传承袁家村精神,以实践调研之举促发展传播之梦,助乡村振兴之梦。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8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