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泸州8月31日电(通讯员 张颖)为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023年7月6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根正苗红小花朵队”党史学习教育团实践队员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重走家乡的红色足迹,回顾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四渡赤水战役,深刻感悟红军长征精神。
重走长征之路,挖掘红色故事
长长的石梯小路下面是红军临时医院,记录了许多发生在红军医院的故事,其中,红军赠参救母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实践队员的目光。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后,想起打土豪时团长让他暂存的一包人参,他当即找出人参给方少周煨水来喂老人。几次服用参汤后,方母的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了笑颜。发生在长征中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党和红军与古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实践队员说到。党的艰辛奋斗史,包含着革命烽火中的红军医院艰苦历程,体现了人民军队广大医务工作者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体现了忠诚于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红医精神。
图为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颖 供图
展厅内的文物安静的沉睡着,无声却又震耳欲聋。“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几个黑色的大字赫然挺立在一块老旧的木板上。通过观察,实践队员发现木板上的一些标语是用当地的方言所写。讲解人员说到,“这些标语都是当时红军所留下的,经过风雨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它的红色底蕴永不磨灭。”“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作基础的。”据统计,四渡赤水期间通过无线电发出各种密码电报、电文280余份,保障了红军各部之间信息互通和协同作战。馆内对情报处进行了情景还原,一张木桌旁边围坐着几个蜡像,桌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电话和通讯工具,刻画的是破译室的情报人员工作时的情形。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参观,实践队员了解到,在四渡赤水期间,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敌人围追堵截,除了领导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红军将士英勇战斗外,还得益于机要密码工作。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渡赤水进军川南,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西进,兵分三路打算从四川泸州、宜宾之间渡过长江……”讲解人员的指挥棒穿梭在行军路线图中的各个地点,一幅四渡赤水光辉战役的画卷逐渐浮现在实践队员眼前。实践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跟随着讲解人员的脚步仔细聆听,从红军一渡赤水到四渡赤水,讲解人员在行军路线图中娓娓道来,再现了这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乐于吃苦、不惧艰难;勇于战斗、无坚不摧;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长征精神形成于中国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古镇遗迹记录着红军足迹,四渡赤水的光辉战例、苦难辉煌的长征历程说明:在艰难困苦中必须坚守理想,牢记使命;在百般危急中必须勇于胜利,敢于牺牲;在复杂形势中必须灵活应变,守正出新;在革命洪流中必须联系群众,依靠人民。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在新的征程中克难奋进、持续发展,续写新的四渡传奇;中华民族才能在各种复杂局势面前战胜桃战、超越自我,实现崛起跨越,伟大复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长征中,中央红军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在苦难辉煌的长征历程中铸就了长征精神。通过现场讲解和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就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悟,“现今,伟大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我们不仅要时刻牢记、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要接过历史的火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用青春之笔书写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图为实践队员在听讲解。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颖 供图
经过一日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对红军战士们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了深刻的感悟。“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长大的,看着昔日落后的小镇,如今车来车往,我不禁感慨万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这条长征路中,我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同时,也要积极宣传党的历史,投身于实践中,走好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张颖在实践感悟中这样写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