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壮民族文化元素在其作品中的文学价值,明确新时代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提供新的书写资源,并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强化培养学院“山水迢迢,壮情有寄”文化艺术实践团于2023年7月3日起采用深入阅读壮族作家作品、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线上线下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在阅读壮族作家作品、撰写阅读体悟的基础上,于广西河池、江苏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福建福州等6省16市开展采访调研活动,就壮族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元素、外来文化影响、地理因素等方面问题与作家、评论家、读者展开交流。
【图片1 团队成员合影】
第一站:采访黄土路先生
在晨光中打量
8月9日上午,团队成员黄禹熹同学参加了在宜州新华书店举行的黄土路诗集《在晨光中打量》读者见面会暨阅读分享会。读书分享会结束后,黄禹熹同学与黄土路先生共同前往河池学院。
【图片2黄土路《在晨光中打量》读者见面会暨阅读分享会(图片来源于宜州新华书店公众号)】
河池学院文学创作传统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广西培养文学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广西写作人才培养的“小高地”,形成“河池学院作家群”,毕业生中曾涌现出东西、凡一平、那超、黄土路等一批知名作家。
【图片3、4 左为河池学院作家群雕刻墙右为凡一平文学馆、东西文学馆】
随后,黄禹熹同学于龙江公园冠英阁旧址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壮族作家黄土路先生,从民族故乡、主体(大我与小我)、现代化、文体等四个方面展开交流。黄土路先生针对壮族作家在创作中所展现的民族观、自我观问题,以及作家的创作思想等方面作出了阐释。
【图片5 团队成员采访黄土路先生】
第二站:采访莫景春先生
溯回故乡往事
2023年8月9日晚,团队有幸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莫景春先生通过微信进行对谈。访谈过程中,黄禹熹同学同莫景春先生就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费城的作品《往事书》,就语言、立意、情感、民族表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图片6 莫景春先生(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
莫景春先生在谈到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时提到:“一个人写作的身份定位在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经历,而不是先天的民族身份标签。”“写作往往是对情感的挖掘,情感是在岁月的流逝里慢慢积淀而成的。”
他将团队成员提出的“现代化焦虑”问题归因为个人生活环境巨变后所产生的落差以及延宕的眷恋。同时,他指出从蓝阳春一代到费城一代,时代环境由政治运动转到经济建设,写作角度也从“大我”的呈现转向“小我”的探讨。但同样也不可以忽略个人的创作气质和倾向。
第三站:采访费城先生
在往事中追忆
8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于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壮族诗人费城先生,与其在故乡与民族的关系、传统壮族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性问题、作家与其民族身份关系等话题上进行探讨。
费城先生在采访中谈到,“我不认为自己是壮族作家或者是什么其他民族的作家,但是外界给我的标签就是‘壮族写作者’”。对于他来说,民族身份不是写作者最重要的标签。但他并不否认壮族和壮乡对于创作的影响,在逃离故乡的同时也回归故乡。地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民族的底色是刻印在深处的,语言方言也是如此,即使是汉语创作也不免受到地域性素材、题材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焦虑的加深,他通过文字来达到自我消解与自我解放的目的。因此,不同于八十年代书写“大我”的文学浪潮,费城先生认为,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作家们的创作更偏向私人化、个性化,尽管不同年代的人们仍能产生焦虑的共鸣。
【图片7 团队成员采访费城先生】
第四站:采访牛依河先生
故乡的皈依者
8月17日下午,黄禹熹同学线上采访了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壮族青年诗人牛依河先生。牛依河先生首先肯定了少数民族作家的担当感,并对于小说与诗歌的二者受众问题、民族性的定义、故乡与城市双重陌生带来的焦虑问题等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强调了草木自然与亲情纽带的重要性。
【图片8 团队成员采访牛依河先生】
在壮族文学发展困境的问题上,牛依河先生从自身出发,再次说明了民族性表达转换的重要性。“一个是要去转化,还有作者自己的追求。文学中如果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民族性,可能会使自己走不出来。如果作家想要走得更远,他(她)会带着身上漂亮的羽毛,带着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和足够有理解力的东西去共同书写和呈现。”
作为一名 “少年漂泊者”,他眼中的故乡充满着温馨与宁静。对故乡、对亲情的纯粹追求也造就了牛依河诗歌中崇尚自然、万物有灵的理念,呈现出一派田园牧歌风情。
此外,团队各成员在各自家乡分别开展了线上线下读书采访活动,共同探索了壮族文化的当代文学价值,推动壮族优秀作品向外辐射、走向大众视野的进程,使壮族文学的魅力更为大众所知,壮族文学的价值也更为深刻明了。
【图片9 团队成员采访大学生读者】
南京师范大学“山水迢迢,壮情有寄”文化艺术实践团成员通过广泛阅读、深入采访的调研方法,从当代壮族的优秀文学了解体会到壮族作家对民族、国家、世界的思考和热忱。实践团成员今后也将继续在广泛的阅读中更深入地思考,将解读文学的眼光放长、放远,为发掘壮族文学文化价值、探索壮族文学发展道路以及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而不断奋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