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目的
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乡镇全面振兴是首要任务。而发展现代农业则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基础保证。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体系逐步完善,对现代农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则为规范、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已成为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不应止步于学校,而应利用暑假时间亲身实践,认真调查,刻苦调查去感受现代化乡村。感受新农村,认识新农民,乡村振兴带给农村基层社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随着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农村基层社会事务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对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需要法治完善制度机制、建立运行规则、健全责任体系,持续激活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全面提升个人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蓄力量。
二、实践内容
(一)前期准备
1.主题选择: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治理调研—以山东省为例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在建设的重点之一,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为了更准确、更真实地了解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此实践主题。
2.实践地点的确定
实践队队员之间进行分工配合,查询有关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法治方面的资料,查阅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建设发展之下兴起的众多村落,在指导老师和实践队员的一致研究与商议后,选定了“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崖前村”这个村落,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与村委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最终确定了这四个村落作为本社会实践的目标村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5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