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石一英魂,一草一木一丰碑
7月11日,桂林理工大学“学思践悟二十大,乡村振兴灌阳行”实践团来到湘江战役新圩狙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开展以“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观园活动。 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个个曾经不知名的地方,随着红军烈士被挖掘打捞,魂牵世人。87年过去了,我们走访昔日的战场,仰望高耸的纪念碑,抚摸着英烈墙,追寻先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心潮澎湃。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遥遥望去,正门上方的牌匾上镌刻着“湘江战役新圩狙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尽显庄严肃穆,厚重的红底承载着沉重的革命历史,将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战历程囊括其中。这里每一寸红色土地,都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求索历程。漫漫长征之路,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用生命与热血谱写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战士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鲜血铸就山河,爬雪山、过草地,他们都无所畏惧,坚定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生逢盛世,英雄当与日月同辉,在先辈照耀下茁壮成长的我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缅怀着这些光荣的革命先烈们。追随先烈足迹,探索革命纪念馆,便是一种方式。
走到酒红井红军烈士纪念碑下,葱郁的树荫环绕着整片陵园墓区,斑驳的阳光从枝叶的缝隙洒下,落在穿行的小道上、落在矗立的墓碑上。我走在石板路上,望着石碑,一个个用红漆镌刻的字,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伟大功绩。我低下头,我开始回想起1934年的那个冬天,在灌阳新圩狙击战中,红军的临时救护所设在下利湾村蒋氏祠堂里。战斗结束后,由于形势紧迫,红军未能将伤病员及时转移。国民党反动派伙同当地土豪劣绅将救护所里的100多位红军伤病员捆绑起来,残忍地丢进酒海井的地下河,100多位伤病员全部牺牲。这些烈士骸骨直到2017年才被人们打捞上来。打捞人员在井内的回水湾处发现多具疑似遇难红军的遗骨,又挖掘出捆绑着棕绳的石头等物件。通过对遗骸进行专业的鉴定,确认酒海井内遗骸为遇难的红军烈士遗骸。
我再次抬起头,望着酒海井墓地,我不禁眼眶湿润,在中国的这片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忠壮激越的历史篇章,他们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付诸于行动,誓死捍卫家园。“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安静而美丽的青山埋葬了这么多的烈士,成为了值得世人铭记的地方。
紧接着,我们实践团参观了新圩狙击战史实陈列馆,我踏上层层台阶,一步步犹如朝圣般郑重,怀揣着虔诚的心走进纪念馆大厅。
目之所及,地图上交错纵横的战场坐标,无不彰显着抗战之激烈。在参观的过程中,看着那些无声述说着革命岁月的陈列品和那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照片,悲悯之情油然而生:这些战士,一样是父母的孩子,一样为血肉之躯,一样有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可是,为了革命大义,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却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折磨,牺牲了自己的明天来换取新中国的明天!
深入展厅的里侧,我们穿过一个黑暗的展厅,模仿战乱时期的破烂民房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战争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真实惨状。馆内陈列的大量历史材料、图标、照片和革命文物向我们介绍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新圩狙击战的这段历史,从革命成就到发展成就,湘江战役这场悲壮的战役承载了无数光辉的革命事迹。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回馈是奋进,通过这次红色纪念园的参观之旅,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红军将士那种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度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