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百年科举 深入蒲城百姓

来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冯小桐、线润楠

#FormatImgID_0#

回望百年科举

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始建于光绪十七年(公园1891年),占地6200平方米,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主体建筑有门厅、考舍,伦秀堂、浴室院、官厅七十余间,是进行童生考试的地方,也是目前全国保存完整的清代童生考试场所。目前考院已经成为一座集研究科举制度、展示科举文物、宣传传统文化以及开展研学活动于一体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考院博物馆拥有序厅、科举制度史馆、童生赶考场景馆、秀才考试场景馆、廉政教育厅、科举文物精品厅、蒲案展厅、伦秀堂,以及三个文物陈列室。

序厅主要介绍了在科举制的形成历史。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禅让制、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史馆则介绍了科举制度公平公正的考试流程,其中包括了县试、府试、院试的主要规章以及科举制度下的特有称号和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科举文物精品厅以及三个文物陈列室向游客展示了科举制度下的文化遗产:为防止考生作弊而用朱笔誊写的“朱卷”、试卷上的“骑缝章”、古代考生作弊的工具“夹带”、古代的同学录“同年录”、古代的枪手文章“枪替”,古代的录取通知书“省报”、“府报”。以及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的官员用品。

清代考院博物馆内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馆藏展品向我们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传承。

古今融合焕新机

作为年均人流量与教育频次均为蒲城县首屈一指的博物馆,清代考院博物馆对于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实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其也为推动蒲城县甚至渭南市及其周边城市与学校积极合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蒲城县博物馆建设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小队一行于8月26日来到了清代考院博物馆来探寻其多年成功开展教育活动背后的原因。

清代考院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提到,考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学模式——-学生遵循古代科举流程进行沉浸式体验:学生身着考生服装进行笔试,随后张榜报录,并通过让状元及第的学生穿着状元服并举行“壮游泮水”、“荣归故里”等仪式进行表彰。由此可见考院博物馆对于学生和家长最大的吸引力便在于如此身临其境的场景和精妙有趣的环节设计,一方面对于明清时科举场景的还原使得学生加深了对于科举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研学流程的设巧思充分契合了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游戏性和趣味性引领着学生不断探索着科举的一个个阶段,这是将学生兴趣引导与历史学习深度融合的典型教育开发实例。

即便考院的沉浸式研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其相关负责人直言当前的研学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考院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主要由旅游公司承包,故这种商业化的运营也存在着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局限性,同时这种游戏性和体验感强的研学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易使学生忽视其中的历史文化知识,而这种缺乏深度和专业性的开发模式又面临着基层博物馆因经费不足而匮乏专业技术人才的现实难题。由此看来,商业化运营模式对于博物馆自身发展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为博物馆吸纳更多游客,提升知名度,同时为博物馆更好地发展建设提供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商业化运营模式又极有可能让博物馆研学落入“重形式而轻内容”的陷阱,不利于从根本上传播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开发其文化价值。尤其在如今“双减”政策对于中小学学生课外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寓教于乐,如何充分挖掘博物馆教育资源服务于义务教育发展成为了博物馆、中小学、当地政府机构以及第三方旅游公司需要通力合作去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问卷调研了民心

8月26日下午,蒲城县博物馆建设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小队来到了蒲城县中心文化广场,通过对于蒲城市民随机进行问卷调研,收集到了蒲城县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频次、流程、效果和模式及学生和家长对于此类实践的建议等信息的收集,最终收集的问卷达到了一百余份,使得调研团队成员对于蒲城县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有了更为直观而全面的认识。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当地大部分学生均表示,通过参观博物馆,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方面,博物馆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也同时开拓了他们的眼界。而在大部分家长眼中,博物馆教育成为了学生课堂外的辅助性教育场所,以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领域,增长历史和文化知识。由此可见,蒲城县的博物馆教育收获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较为积极的反向和支持。

然而,通过问卷的调查情况,团队成员同样发现,蒲城县的博物馆教育实践在活动开展频次、内容深度、形式丰富度和推广范围等层面仍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这同时也是大多数同时面临着自身发展困境的基层博物馆的“通病”。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家长与学生对于此类教育活动仍表示了较高的期待与支持,相信在蒲城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下,其博物馆与学校、教育部门等主体会齐心协力、不负使命,驾好这艘承载着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基层博物馆与基层教育融合发展的使命的大船,驶向为学生建造的无垠广袤的教育天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7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青听社会实践采访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赴杭州灵隐街道“青”听记忆馆实践团2023年7月10日,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青”听记忆馆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当地老党员赵政老师。赵政,1944年6月出…
【材暑实】西建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实践活动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的毛主席雕像巍然屹立,展露出一代伟人的英勇,让团队成员不由得注目致敬。一进馆内,一个气势磅礴的雕像就映入眼帘,团队成员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那个艰…
南财学子三下乡感悟收获:山高水长,前路总会有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无疑是一个闪烁真理光芒的论断,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互动结合,从整体上托起乡村的未来,我和小伙伴们一拍即合,参加了南京财经大学会计…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青听社会实践
深入挖掘“五老”精神,接力赓续红色血脉——赴杭州萧山区临浦“青”听记忆馆实践团习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四史”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广大老干部、老战士、…
数统院“缘逢苗城”暑期社会实践团参与“大孩带小孩,携手向未来”假期讲习班筹备会议
数统院“缘逢苗城”暑期社会实践团参与“大孩带小孩,携手向未来”假期讲习班筹备会议(通讯员石瑶陈玥)7月13日上午,“跃动青春,助力乡兴”——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传媒中心赴长沙市长沙县暑期社会实践…
赓续红色血脉,激扬爱国情怀
宇宙燃烧,银河浩渺,星辰一直闪耀。历经岁月,跨越时空,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渡江战役尤是璀璨革命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主席这首荡气回肠的诗真实的记录了百…
谈古论今话发展 续谱华章道且长
谈古论今话发展续谱华章道且长古地文脉辉千秋诗里,画里,将相故里;宜商,宜居,龙脉福地。饱含历史底蕴的蒲城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和蒲城县博物馆就是两座不可忽视的文化遗…
“何以草木葳蕤、唯有山河奇秀”实践团赴安康市调研水污染问题社会实践
为了深入了解秦岭以南地区存在的严重历史遗留矿山水污染问题,特别是支流污染问题突出、矿山弃渣量大面广等生态治理难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的“何以草木葳蕤、唯有山河奇秀”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
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红色记忆
2023年8月1日,宁波财经学院红色记忆永难忘社会实践团参观了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的著名红色村庄——莲塘岗村。1927年7月,中共兰溪临时县委建立后,就在莲塘岗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是早期兰溪农村基层党组…
塔大学子三下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增强居民反诈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日新月异,为了让更多人更深入了解反诈知识,认知反诈手段,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有我,反诈同行”宣讲团于7月6日前往托喀依乡八队开展反诈防骗宣讲以及走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