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苏州大学文学院、唐文治书院探索文化古镇格局规划与历史演变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最后一天对前期的调查实践进行了总结。
首先,所有团队成员针对实践最后的资料汇总工作进行了分工合作,李紫东负责制作海报,崔洺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柳芬负责制作PPT。每一位团队成员都积极参与进了实践最后的资料汇总工作。
其次,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也针对此次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综合团队意见,实践团队得出了以下问题。一方面,是天气问题,时值南方梅雨季节,由于队里有两位队员都是北方人,所以前期在这一点上她们没有注意,虽然及时调整了计划方案,但还是延误了一些时机;另一方面,队员分工虽然明确且善于协作,但各自行动效率不同,导致各自工作有快有慢,造成了时间与人力上的浪费。此外,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们团队在刚开始时,对各种工作都很生疏,之后逐渐熟练。由此看来,这次的实践活动,确实让我们收获很多。
最后,实践团队针对资料整理的结果和实践主题本身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七里山塘很有江南水乡的古典韵味,当年白居易任苏州刺使时,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河,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塘河,因距离3.5公里左右,故称“七里山塘”。如今的山塘街被开发成景区的大约700米,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剩下的山塘街还是居民的生活区。
然而通过实地游览和对游客店家的问谈,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山塘早已不是历史里的山塘,它仍然保留着山塘河、山塘街、白公祠等地标式的事物,山塘街上还有当年的小吃十里飘香,可是那些早已翻新却挂着老店名头的商店,还有突兀地存在于古镇的星巴克之流,让游人们深切得感受到,这,不过是一个纯商业的街市。游客们想看到的是什么?是各大饭馆吗?是名牌服装店吗?是快餐速食的肯德基之类吗?
游客们来到山塘,想看到的没看到,看到的是都市的繁华与水乡特色杂糅后的产物,有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于是,他们分成两派,一部分人乐于享受,忽视了这份怪异;另一部分的人则不停地抒发这憋闷,因而出现了许多对此的“差评”。
与山塘相反,江苏泰州的古镇溱潼,商业化气息一点儿也不浓厚,没有太多哗众取宠的景观和美食,有的是平平淡淡的水乡景与水乡食。若你静不下那颗喜欢在繁华商区跳动的心,那么水乡溱潼永远不会打动你。
古朴的小巷,斑驳的老屋,老态龙钟的古井,娇媚的山茶树,遒劲的古苍槐,凹凸不平的麻石街,名扬四海的会船,热闹非凡的庙会……这一切如梦似幻,说不尽的民俗风情和传奇,至今仍在溱潼人之间代代口耳相传。我站在古色古香的门楼前,看到儿时的屐履所踏的痕迹仍在,寻觅千年古镇的历史渊源,任凭麻石老街的遗韵在小巷中静静地流转。
窑谚云:“五只狮子九条龙,唐朝一直到如今。”溱潼的砖头以溱湖的湖泥为原料,春天罱泥夏天晒,颜色青绿又可爱,人们戏称为茨菇青。单这砖,古镇至今未变,游人来了一波又一波,颜色不改。
许多人想要去的地方,其实都是远古文化和历代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在欣赏前人遗留的泥朔瓦当时,我们就能感到当年所说的“瓦缶胜金玉”,也莫怪乎唐太宗会派尉迟恭到溱潼订做砖瓦,砌建泰州城也就是凤凰城。
外地人到过溱潼,总会有发至内心的感慨。叶兆言先生曾在《扬子晚报》上发表过一篇《苏北水乡》,说:“溱潼古镇更像一块华丽的碎石瓷片,它五光十色,折射出苏北水乡有过的辉煌。作为匆匆游客,面对随处可见的历史沧桑,难免一种说不出的感伤。”
时至今日,这个千年小镇还是保留着它的自我的古老历史,没有被商业文化俘虏。来自现代都市的人们早就想对失落的故乡进行一番寻访,在忙碌一生的岁月里寻找孩提的欢乐。难道要在叶落归根时才能回到梦里的耕织园?
然而,随着商业化节奏的加快,总会有那么一天,有人要打破这份平静。我们此次的活动,是感悟,是总结,是借鉴,更是警醒。
杨柳青镇有着千年文化底蕴,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称号。明清时杨柳青即为中国北方地区民间艺术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享誉津京的杨柳青风筝和剪纸等民间艺术奇葩,杨柳青砖雕石刻、民间花会等也为一时之大观。杨柳青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潮流,对于这些民俗特色的保护终究是有心无力,但如何把现代元素与这些民俗特色相结合却是个难题。因为这既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又要不丧失传统文化的韵味。现在的杨柳青经济圈以贩卖小商品为主,求量不求质,缺少了一份值得珍藏的匠心。这使得这些年画和团扇,只能成为把玩的小工艺品,而不是珍贵的藏品。
与苏州观前街相比,天津杨柳青大街呈现出非连续性的特点。小摊小贩各自为营,门面杂乱,商业布局较为单一,刚刚路过一家杂货铺,就是一家饭馆,然后又是年画店,接着又是灯铺,然后又是饭馆。这种无组织性的布局,没能营造出亲和清爽的购物氛围,体现不出老街商业的人性化规划。如果划分出专门的书画区,餐饮区,老宅景区等,会好得多。此外,周大福珠宝的明星海报,麦当劳老爷爷的坐像就那么分布在街景中,让人感到格格不入不伦不类。既然是古街文明,海报,品牌logo都应以古色古香的形式呈现,以保持古街的景观一致性。
而建筑上,翻新过的古建筑失去了它的大部分魅力,在日复一日的雾霾中显得风尘仆仆。古城建筑的改良翻新,不能直接copy原建筑,而要选择性保护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他建筑,则以现代筑房工艺,先进的新材质,融合提取出的传统建筑因素进行改良。在改良方面,杨柳青的双层小楼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但如果能更多的保留一些代表性建筑保护,改良建筑时多提取一些传统因素,杨柳青会更有古街味道。
解决古街商业化问题,又同时保持古街的活力十分困难。在这里我们团队提出几点建议:
1. 严格执行准营证制度,年检制度与抽检制度。
2. 科学规划古城结构,对于与整体规划冲突的店铺进行搬离。改善古城核心区商业环境。
3. 设计多条旅游团队路线,全面发展古城旅游业。
4. 限制外来商户进行商业活动,保护古城本地商业。
5. 实行古城原居民惠民政策,鼓励居民留居古城。
6. 收集古城年代品,征集古城住户房屋院落,办古城博物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