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二十大号召,继承发扬延安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苏州大学小红柚实践团积极参与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走近文物,感念精神
7月24日上午,小红柚实践团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通过欣赏从1935年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三年延安文艺实践,走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件件陈旧的革命艺术文物带给成员们的却是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和爱国热情,当时的“新戏剧”、“新诗歌”等展现了全国各行各业中华儿女奋力投入守卫国土之战的精神面貌。那一个个坚毅的面孔,那一张张鼓舞人心的报纸,那一首首气势磅礴的新歌谣,那些战士们的心血和奋斗历历在目,而抗战最后胜利的结果更是彰显了团结爱国所蕴含的力量,启迪了成员们对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处于新时代的延安,也勇于结合现代科技做出创新。成员通过电子设备,切身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民面对苦难和毁灭,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创造希望的奋斗精神。眼前种种革命文物,耳边阵阵革命旋律,依托现代科技,成员进入二十世纪的时空,与那一段历史直接对话,接受全身心的文化熏陶。同时,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了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看清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明路。
身临其境,高歌热血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延安,这首为抗战而生的歌曲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魄,讴歌了战士的不屈不挠,赞美了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文艺纪念馆内的展牌记述了它诞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展柜内陈列了歌曲的创作手稿、创作回忆录等物件,成员们驻足展柜前细细观赏,互相探讨着歌曲的价值意义,感悟先辈们反复修改、仔细打磨、精益求精的痕迹,聆听歌曲收纳的历史记忆。
身临其境方可感同身受,铭记历史方可砥砺前行。参观完延安文艺纪念馆后,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小红柚实践团成员们与各大高校实践团成员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前一同唱响了《黄河大合唱》。歌声热情激烈,朝气蓬勃,向先辈道感念,向未来语担当!一曲完毕,成员们更深切地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坚定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理想信念。
参观旧址,感悟历史
下午,小红柚实践团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以了解杨家岭旧址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共同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坚定的革命精神。
实践团首先在中央会议厅遗址聆听并感悟中共七大的精神,了解了中共七大的历史地位。一位实践团成员说:“以前我们在说七大会议的时候,只是在书本上了解有关历史,现在我们来到旧址现场参观,能更好地体验红色故事,更好地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信仰担当。”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中央大礼堂,礼堂内部按照中共七大会场原貌陈列,墙上的V型代表着胜利,上面插着24面党旗。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为七大题写的主题词。“这些陈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24年历程,此次大会贯彻延安整风精神,通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达到同心同德,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讲解员为成员们进行讲解。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里还坐落着许多放着极其简单的装饰的窑洞,其中陈云、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都曾在这些窑洞里面生活过。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很难想象,就是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曾经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在一张张普通的书桌上书写出了极不普通的文字。其后在毛泽东故居前,实践团成员与老党员进行合照,感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光荣。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当年,延安文艺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如今也依旧为新时代青年们指引着奋斗方向。小红柚实践团成员们在今天的行程中收获颇丰,深刻体会到延安文艺历久弥新的文学价值,感受到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折服于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并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出更大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