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温光辉岁月,体认刘集红色基因 ——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筑梦红韵实践队参观刘集红色教育基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陈昊辉

为了更好的感悟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讲解中关于《共产党宣言》部分的讲解以及更好的认识学习,讲解校史和党史,传承红色文化和培养爱国精神,在暑假期间组织了“回溯宣言之路,焕发党史新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前往参观山东省刘集红色教育基地,团队希望通过这次意义重大的活动了解和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激发起更多的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扎根革命土壤

实践队为切实感受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血脉,来到了我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发现的地方——广饶县刘集村。这里孕育出了山东省成立最早的四个农村党支部之一,也是红色的种子扎根开花的地方。该红色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展示红色文化和党史遗迹,提高公众对革命先辈的认同感和敬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图为实践队成员到达刘集时的合影

探寻民族精神之本,重溯红色革命之源

“这里的小米稀饭曾喂养过中国革命,这里的棉花粗布包扎过民族的尊严。”这句话是作家李存葆、王光明在报告文学《大王魂》里对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的评价。

实践队成员首先就来到了此次活动最重要的地方——《共产党宣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纪念馆共分三层:一层展厅为“《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二层展厅为“《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三层为“《共产党宣言》在广饶”。该场馆通过大量图片、文献资料和历史实物来展现《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问世、传播、指导中国革命以及当地人民在《共产党宣言》带领下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

在《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宣讲团成员通过听取讲解、观看珍贵资料文物、参观旧址等形式,了解了陈望道先生蘸墨吃粽、刘良才三次转移《共产党宣言》、刘世厚火海救书、李耘生烈士英勇就义等感人的革命故事,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无畏。

就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余世诚教授发现了那本刘集党支部书记刘良才、支部委员刘考文、刘世厚等早期共产党员们几经辗转,用生命保存、传播了那本珍贵的我国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通过参观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实践,加深了与中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联系。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的开放不仅是纪念我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发现的位置,而且是传承红色思想与文化,引导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与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将认识到共产主义思想对于世界的影响与意义,激发起更多的社会进步与公平正义的追求。

图为实践队成员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任鑫摄

旧址再现艰苦岁月,崇高抵达灵魂深处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旧址内主要展示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刘集支部建立、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再现了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全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在刘集保存、使用、指导革命的历程。

旧址内按当时生活环境条件进行了复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为掩护地下革命工作而特制的掩饰门、地道等设施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简史陈列展馆系仿古建筑,顶部为仿古飞檐,外设走分廊。展厅内图画文字展、文物展两部分,形象介绍了刘良才、刘子久、延伯真等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及刘集党支部的革命启蒙作用。该旧址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和场地进行改造和布局,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的庄严和崇高。

图为实践队成员到达中共刘集党支部旧址时的合影

经过此次“回溯宣言之路,焕发党史新彩”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艰苦困难和曲折道路,但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这其中蕴含着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这是青年学生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青年学生们都应该坚持并且努力前行,不轻言放弃,始终保持着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当代青年学生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通过学习和传承党史内容,更好地监察和改变自己,积极投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筑梦红韵实践队8月28日讯 作者:陈昊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9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探寻革命旧址,赓续红色基因
2023年7月14日,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这能够加深队员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的体验。7…
彩虹“救”在身边暑期社会实践队,京华幼儿园,擂鼓台站
大学生网报十堰8月28日电(通讯员付晶晶)红黄蓝三色的滑滑梯,高高低低的跷跷板将回忆瞬间拉远。自由的风吹动着木讷的树,沙沙作响的叶唱起了夏天的歌。7月5日载着清晨的阳光,彩虹“救”在身边暑期社会实践…
培养红色精神从小做起
2023年8月7日上午,京山市三阳镇光武岭村“希望家园”举办了红领巾课堂,由志愿者向小朋友们传递少先队精神和爱国情怀,并由小朋友们一起合唱《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少年是有朝气的,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是…
齐聚革命圣地延安,星星之火顺利启程
为助推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7月12日,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成员于延安市委党校顺利集结,召开团队动员大…
家道颖颖风以传之 --教养价值观访谈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收到江淮气旋的影响,这几天家里一直在下着暴雨。窗外的雨水啪嗒啪嗒的拍着屋檐,而客厅里面的氛围正好。坏天气限制了人们的外出,但也创造了可以和家人长时间相处的环境。正如习主席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家…
巢院学子三下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巢院学子三下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大学生网报8月28日电(通讯员陆艳林昕羽)为深入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助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7月5日到6日,巢湖学院赴巢…
深入革命圣地,领悟红色基因
7月19日上午,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员们来到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在这里共同学习了实践队员们共同学习了《黄河大合唱》与《共青团团歌》,在歌曲中队员们感受了黄河的气势磅礴,感受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河南城建学院三下乡——走进将军县 寻访振兴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加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6月27日至29日,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
打造健康夜市 宣传急救技能
大学生网报十堰8月27日电(通讯员付晶晶)七月的初晨还沾着昨日的雨雾,夏天的绿在一场场雨中成熟,渐渐更新7月1日蓬松的绿意里,爱丽舍小区打造的健康夜市正式启动,彩虹“救”在身边暑期社会实践队受邀前来…
深入乡村访民情,浓浓关怀沁人心
为调研乡村组织振兴情况,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将科普工作做到乡村最需要的地方去,7月11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乐安县增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