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助力和美乡村,奏响青春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良好的人居环境事关人民的美好生活,事关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为深入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实现青春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巢湖学院赴巢湖市三镇农村人居环境实践团于2023年7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丁贝贝、姚钰婷的带领下,前往巢湖市银屏镇岱山村、黄麓镇昶方村、苏湾镇山戴村进行实地调研。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走进村庄,未见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取而代之的是房前屋后井井有条。经调研,巢湖市银屏镇岱山村、黄麓镇昶方村、苏湾镇山戴村各村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创新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擦亮乡村振兴的环境底色。
“党好!国家好!习主席好呀!我们村从下雨出门要脱鞋到全村各处清清朗朗,都是政策好!”谈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村民们赞不绝口。乡村道路实现了由泥土路到水泥路、柏油路的转变;自来水直通村民家中;垃圾统一集中处理,并设有垃圾分类点;厕所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粪污和生活污水实现分流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凸显乡村“洁净美”。
黄麓镇昶方村的特色墙绘
昶方村党支部书记张子斌演示垃圾分类设备的具体操作
聚焦精神文明,涵养乡村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之美不仅美在环境,还美在精神文化。经走访调研发现各村都注重“内外兼修”,设有文化广场、阅览室、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村民休闲娱乐场所;放映露天电影、举办红歌比赛、开展戏曲下乡,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墙绘、宣传栏、大讲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普及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的思想,加强村民美好乡风的培养。
各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据片区划分网格,村干部任网格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苏湾镇寨山村党委书记王涛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村中“党建+网格”的治理方式,聚焦清单式闭环化模式,结合“四事四权”工作法,通过“新年愿望清单”能及时解决村民们的问题。各村积极推进“党建+信用”新模式,全方位、多形式加强舆论宣传教育,提升农户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正确认识,并通过“美丽庭院评比”“积分兑换”“信用惠民”等活动,提高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村民参与整治决策,让有能力、有资格的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乡村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的和谐风貌。
调研队员在昶方村党支部书记张子斌的带领下参观村史馆
山戴村村委带领团队参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指导老师及队员在银屏镇岱山村志愿服务中心了解积分兑换制
发展特色产业,促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实现由成果到振兴有效衔接,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村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振兴新门道。为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的组织机制。各村在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效能的同时,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既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发挥积极作用,又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
结合山脚下、流域旁的特殊自然环境,岱山村推行“虾稻连作”新模式,在“村党委+合作社+产业+农户”的发展机制下,实现多方获益。
昶方村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方案中实施土地承包制,将闲置的土地资源及村民不便种植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蓝莓及发展旅游业。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山戴村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与企业合作,在村集体承包的土地中种植特色农产品——山芋、紫薯、南瓜等,村干部带头,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企业盈利、村民增收,实现利益最大化。
调研队员在银屏镇岱山村党委书记陈建锋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岱山村“虾稻连作”新模式
村民在产业园劳作
山戴村村委带领实践团队丰收特色南瓜
环境整治富成效,美丽乡村焕新颜。通过全程参与式调研,团队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有进一步了解与研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巢湖学院赴巢湖市农村人居环境实践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的深度结合,以协同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更好地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为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力量!(文/丁贝贝 图/姚钰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8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