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团委副书记杨扬老师带领工学院赴湖北襄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襄阳市襄州工业区开展“青年学子襄阳耕读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一行人身入田间地头、心入农民群众、步入农机企业调研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了解当地的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助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在实践中厚植“三农”情怀,赋能乡村振兴。
农机上阵,描绘农业生产新图景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在替代人力、节本增效、集成应用农业技术和推进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调研我国农机普及应用现状,实践团队一行前往襄州区叶店村、米集、大王庄及农机五金城通过与调查问卷、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当地农机普及和应用现状。路途中,实践团队欣喜的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杆逐渐代替了钢筋水泥,展现出我国农业大国的风采,而农田里看不见农民伯伯弯腰耕种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轰鸣的农机装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通过走访,实践团了解到,襄城东区多为平原地区,种植作物大多是以玉米、芝麻、小麦为主的旱地和半旱地作物,并且东区接邻工业区,为当地农机装备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耕、种、管、收、藏等环节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我们现在种庄稼方便得很,从播种、施肥、浇水到收割,都不用我们顶着大太阳在田里忙活了,现在都有专业的农机装备来帮我们完成。”一位农民伯伯满面笑容的讲述着耕种方式的进步,他分享说“在国家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现在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还建设了大量温室大棚,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再也不用担心恶劣天气的影响。”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农民能够使最小的力,结最大的果,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走访后,杨扬老师表示,随着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各领域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是保证农产品供给的有力装备支撑。农业机械化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因此,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
创新发展,助力农业跑出“加速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农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在杨扬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前往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调研。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为实践团详细讲解了东风井关的发展历史,以及公司生产的农机类型,并带领实践团深入装配车间,参观播种机、收割机和拖拉机等大型农机装备。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科技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随着各类农机、自动化机械逐渐普及,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汗水农业”到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农业的转变。而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农机”正在推动着农业信息化革命的到来,农业机械也势必将从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尽管农机发展迅速,但仍需重视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不适宜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不平衡、农业机械装备供求矛盾突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负责人谈到。其中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农业机械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很少进入农机行业,导致在农业机械行业缺少专业的技术创新型人才。负责人表示,希望高校学子能多走出校门,走入田间,走进企业,到生产一线去,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拓宽设计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过社会实践,工学学子围绕现代农业农村装备的发展现状,结合现代农机装备研发中的问题与技术瓶颈,深入分析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战略任务,实践团成员周昭可感慨道:“在襄阳,我们亲眼见识到了我国农机,从依靠进口国外机器,到现在自主研发农机已达国四标准。作为农业工程学子,我们一定要强化专业所学,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5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