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学子赴滁州市丰山村开展实践调研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6月22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滁州市丰山村调研实践小分队前往了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的丰山村,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深入民情、了解民意,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
到达丰山村后,我们首去到了当地的党群服务中心,采访了丰山村的副书记叶朦,据叶副书记介绍,国家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中央农办、农村农业部确定了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三个地级市成功入选,分别是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滁州市和四川省资阳市。丰山村作为下面的试点地区同样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图为丰山村叶朦副书记为团队成员介绍试点改革成果。通讯员赵冉供图
我们了解到,原来村里住了有16户人家,占地大约30亩。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后,对原来的民户进行拆迁并给予一定货币补偿,拆迁后统一建成新村,将民户在原地进行安置,新村之外的民户房屋也得到了翻修并描绘了墙画。我们围着新村绕了一圈,上面有着不同的奋斗话语,振奋人心;典型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深入古代庭院的感觉。此外我们还去新村下面进行了参观,整个村子都被白墙围绕,村民奶奶的小菜园深入其中。在经过改革后,新村目前仅占地2.6亩,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剩余的宅基地则用了进行了党群服务中心、数字乡村应用平台和产业基地等建设。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出了生态宜居。
图为采访时,当地民户们对改革表达了认同并感受到了幸福。通讯员 付桢桢 供图
在此试点的南北两边,当地利用空余的宅基地发展了两个产业基地,一个是精品蔬菜水果基地。此蔬菜基地与滁州中惠超市进行了合作,蔬菜采摘过后有专车配送到滁州市区,进行售卖蔬果品种众多,有西红柿、西瓜、生菜等。每年预计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150万元。另一个是食用菌基地。到目前为止,当地村民组利用高标准农田已经建设了50个食用菌大棚,占地大约10000平方米,年产值大概60万菌棒。这是产业兴旺的体现。村民平常主要通过蔬果种植和采摘获取收入,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解决农村劳务问题,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蔬菜大棚是丰山村产业兴旺的体现。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小队成员对蔬菜大棚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仔细观察,认真听讲,热烈讨论,通过负责人的示范讲解,生动直观的了解了平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秧苗的培育及种植过程,亲身体会到了种植的辛苦与不易,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农业的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蔬菜大棚进行参观。通讯员赵冉供图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建设了农家书屋、老年学校教学点、村民议事室、普法教育室等便民设施,体现了乡村振兴在增强村民思想上的重视。农家书屋内书籍种类众多,我们在这里开展了小型的浏览会,并对书籍进行了清理和整点。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振兴的“知识书屋”,具有挖掘平台功能,可以更好地对接群众需求,发挥农家书屋教育作用,引导鼓励赋闲农民、家庭妇女、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众走进农家书屋查阅书籍、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了群众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农家书屋进行宣传,并结合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为当地开展了红色、功勋人物的宣讲,并播放了励志视频,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图为团队成员在农家书屋阅读书籍。通讯员赵冉供图
社会实践是很难忘的经历,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不仅可以收获农耕知识,而且在精神上可以增加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我们应当珍惜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抢抓施展拳脚的历史机遇,在乡村振兴这个“练兵场”上“强筋健骨”。
图为团队成员在党群服务中心合影。通讯员周雯萱供图
(通讯员赵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