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8月2日电(通讯员 徐静)习总书记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进。牢记历史也是一种前进力量。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习革命精神,唱响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学习榜样的力量,我校特地开展了“红色文化寻访团”活动。于是,我们实践团队在8月1日,也就是建军节这一天来到了红色革命景点——杭州小营巷纪念馆。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56号,总面积约200平方米。
1958年1月5日,主席在赴杭州机场途中临时决定来到小营巷视察卫生情况,他先后来到61号、56号、42号三个墙门,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菜橱、水缸等,赞扬说:“你们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毛主席的视察,给小营巷居民以极大鼓舞;40多年来,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卫生先进单位。为纪念这一事件,进一步促进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1972年,小营巷56号墙门被辟为“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陈列馆”,陈列毛主席视察时的照片、用过的实物和小营巷卫生工作历史图片资料。
白墙黑瓦、明窗静几、鸟鸣幽静,在喧嚣的杭州闹市区马市街,隐藏着这么一条幽静的小巷,叫小营巷,被称为“江南第一名巷”。据传,小营巷始建于南宋时期。据《杭州与西湖史话》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三十一日,太平军二次攻克杭州后,镇守杭州的太平军主将听王陈炳文,在此设指挥部,俗称听王府。小营巷即因曾为太平营地而得名。小巷不足千米,内有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钱学森故居、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等场馆,无一不流淌着红色血脉,小营巷因此被称为“江南红巷”。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树影婆娑,印痕斑驳,无一不洋溢着科学的气息,小营巷也因此拿下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桂冠。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纪念馆一部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翁长乐 供图
方谷园2号,钱学森故居。进门,便是一尊钱学森的半身雕像。据介绍,2021年入选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2022年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故居建于清末,占地1.3亩,坐南朝北,合院式布置,面阔三间,进深三进。这上一座江南风格的院落,据传是当年作为母亲的嫁妆被带到钱家的,钱学森在这里度过了幼年时光。他后来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每逢寒暑假都会回到此处与家人团聚。
展厅里展陈了钱学森先生的著作、信函、手稿、证件、照片等。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氏家训》流传至今,已近千年。”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面对历史照片和影像的剪辑,讲述了钱氏家族的历史背景,故居背景,人物背景。
《钱氏家训》充满了“修齐治平”的智慧,其中在《国家篇》中提到: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是说只有自己个人能获得的利益就不要去谋取,若是天下百姓都能获得的利益就一定要去谋取。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有位驻足的大学生跟同伴说,“我在钱学森前辈的身上看到了这句话的充分诠释,这就是我们说的科学家精神。”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体里,一艘巨轮正在海上航行,其实,这是一部微电影。影片分为明暗两条线,一方面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客观叙述了钱学森一家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经过20多天的风雨雷电海上航行,艰难回到祖国的历史性事件,另一方面又通过钱学森的回忆、默剧、旁白等手法,象征着从1950年到1955年间,钱学森历尽磨难,最终成功回国的艰难历程。
图文实践队员参观钱学森故居照片。中国通讯员翁长乐 供图
井里,三只大水缸一字排开,里面是雨水。毛主席走到一只大缸前揭开木盖,指着水缸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好奇地问:“为什么养鱼?” 小营巷卫生委员回答:“鱼吃孑孓。蚊子最喜欢在水里繁殖孑孓,居民们想出了在水缸里养鱼的办法。”毛主席听了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可以推广。”——这是在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里的展板上,很多观众都会驻足观看的部分。
“虽然这个馆,主要讲的是当年毛主席视察小营街道卫生的历史事件,但养鱼吃孑孓的细节很吸引人,老百姓一看就懂,真是满满的接地气感。”一位观众说。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位于小营巷56号,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958年1月5日,毛主席亲临小营巷视察卫生情况,走进该墙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后墙门辟为纪念馆。
图文实践队员参纪念馆照片。中国通讯员翁长乐 供图
“蚊子从出生到成蚊,是离不开水的,因此,清除小型积水,断绝它的滋生地,是灭蚊的关键。露天的积水,哪怕只有一瓶盖,只要超过一周,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滋生地。”这是多媒体视频《病媒生物防治科普》里,在讲如何有效预防和驱逐蚊子,介绍防蚊灭蚊的方法。 在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里,墙上嵌着好多这样的多媒体演播屏,触摸屏一点,就进入了科普视频。
“在体验互动项目中,更新和拓展科普内容,充分开发场馆空间,增添VR、裸眼3D等虚拟体验和多媒体游戏为主的展示方式。通过多维度的科普体验,把小营红巷打造成人人喜爱的科普驿站。”小巷的工作人员说。
图文实践队员参纪念馆照片。中国通讯员翁长乐 供图
当我踏出纪念馆的那一瞬间,看着如今的盛世中国,我想,正是因为无数个这样的英雄,才换来我们如今的美好盛世,通过这次参观的纪念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以后,我要坚定的学习红色革命精神,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我永远珍视学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3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