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大理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让我们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8月14日至8月18日,江苏师范大学“梦栖山海,踏梦追风”洱海护卫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开展为期5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我十分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实践的这五天时间,是一次把呵护洱海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生活习惯、一份社会责任的调研之旅。
知识宣讲吹响共护洱海冲锋号
这次活动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挖色村委会以及满江社区怡景尚居小区中开展生态环保宣讲。在宣讲活动开始之前,我不断完善宣讲提纲,认真备稿,努力让自己拥有一篇具有特色,内容丰富的理论宣讲稿。在同伴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朗诵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中,丰富宣讲形式,与同伴们一同合作,真正做到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8月16日下午,宣讲活动正式开始,我用饱满的热情,深情并茂地讲述了洱海保护治理的故事,利用“小切口”体现“大精神”,通过“小故事”传递“大能量”,现场时而庄重肃静,时而掌声阵阵,别出心裁的宣讲形式收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反响,他们的掌声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村民们从生动的宣讲中意识到保护洱海的重要性,我也将保护洱海的种子植入了村民们的心中,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宣讲活动的进行,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保护洱海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为提升以洱海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 实践团成员在挖色镇挖色村开展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宣讲
科技支撑唱响共护洱海最强音
遥望苍山,濒临洱海,湖光山色两相宜,古生村蕴含着时光打磨的古朴味道、青瓦白墙的古朴居民、秀美的田园美景,连接着我们对山水的情感,留住了悠悠乡愁。村如其名——“万古生春”。我们来到古生村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科技小院以及蔬菜科技小院。苍山洱海的美景闻名遐迩,但近年来,洱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于是当地驻扎的师生们以科技小院为依托,打响了洱海水质保卫战、高值农业攻坚战、乡村振兴阵地战。我深刻感受到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在努力用科技力量为这幅独特的自然美景留驻洱海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我们讲解相关知识的学姐是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奋斗在村屯农家科技小院的青年学子,她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奋力描绘着最美青春画卷,她为我们流利地讲解着科技为古生村带来的改变时,我也陷入了思考,他们是新时代青年的模样,他们在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在风中在雨中,在烈日骄阳下牢记嘱托,我们也应当不负韶华,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图为实践团参观古生村科技小院
湛蓝乡愁凝聚共护洱海强大合力
洱海水纯蓝,清悠,绵长,开阔,这些都是产生乡愁的根源。抹不去,扯不断,掐不灭。洱海水湛蓝的乡愁,也不是一成不变,它也在一天又一天发生着变化。到古生村调研时,我在放生台遇到村里的一个老者,老者六十来岁,健朗而且健谈。我说这里竟有个放生台,以前还没听说过,说明这里的人心古朴。他却不以为然,他说每年放生他都过来,千万条鱼放下去,几个小时后,放下去多少,又漂上来多少,死的,没有一条生还。他指着海水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人吃水,靠海边的,就到海边舀起来就行;说完他鼓起眼睛,指了一下海水,眼下这水,你敢喝吗。在老者的心里,还有一个洱海,更加清澈,更加洁净,更加精致,更加纯粹,那个洱海是老者心里湛蓝的乡愁。与老者一同走上木栈道,湖水荡漾,苍山绕云,2015年1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此地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我的心中有一个洱海,我的心中有一种乡愁,这个乡愁,与洱海梦幻般的蓝无法分开,这种颠扑不破的蓝,成为了我心目中乡愁中的乡愁、故乡中的故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古生村老者交谈
我们一定要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大理,要让大理成为一个能永远留得住乡愁的地方,保护洱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清澈的洱海在,我们世世代代的乡愁就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