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离开
今天会长讲话有一个地方令我深思,那就是我们走后的影响。我们总是在说来了桃花峪会对孩子们有什么影响,却未曾想到走后的。
我们或许思考过,不过就是开拓眼界扩充知识,这仅是“情理”中的“理”。人是情感动物,情感对理的影响甚至大于理本身,有的孩子或许会在队员走后更加渴望走出外界,但是这仅是最好的情况。我所担心我所顾虑的是,我们支教队员可以做到挨家挨户家访了解学生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针对性的管理,可是中国山村教师资源短缺的现状必然是老师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同时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去完成每一个孩子的针对性教育。这就一定会造成孩子的前后心理落差,有一个队员来到这里常对我们说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懂学生的老师,我是反对的。这是错误的思想,我一直坚持的短期支教思想就是旁观者。作为团队里多门课的教师和主摄像,我接触孩子和这个村庄的机会相比其他队员要更多,我更了解这样做的难度。我们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热血和担当,我们渴望做些什么,可是我们又是最缺少社会经验缺少社会资源的社会建设者。因材施教固然很好,可是孩子们在我们走后还能确保有有同样的人来持续这种教育吗?不可能的,家长忙于生计,老师忙于教学,没有人有空余来承担这项工作。我们这种针对性的教学只能在短时间看似卓有成效,在我们走后,这对孩子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稀缺教育资源只会呵护可以适应这种教育模式的孩子,我们无疑是在使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退化。我们只能严格,只能减少差异性教学,我们是来帮他们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我国正在飞速发展经济,教育支出占比一直很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科教兴国的目标仍要努力达成,桃花峪的教育困境间接反应了大多数偏远地区的教育困境,我们大学生前赴后继的或短期或长期参与到支教中,去弥补教育的空白地带,我们在带来知识的同时,更要去做一个称职的旁观者,所谓旁观绝非袖手旁观,我们要旁观学生的自助成长,发力的着力点要在改变学生的成长环境而绝非去做一个破坏学生成长平衡的拔苗助长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