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开化考察时,曾留下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的重要嘱托,和“开化是个好地方”的深情点赞,在开化大地上埋下共同富裕的种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
为此,以青春的名义,以时代的号召,我参与了主题为“开源化境”的暑期社会实践,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促进开化地区的发展努力。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到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就包括美术产业。这对我们这次参加实践也提出了问题:如何构建新时代的乡村美学?我们如何充分利用传统艺术资源,尤其是依托乡村自身的文化传统,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推动更多艺术元素运用到乡村规划建设,加强乡村建设中的审美韵味,使得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风貌景观形成有机整体?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团队的成员深入开化县,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景。7月12日团队到达开化,对我们负责打造的景观节点——独山村乡村绿地景观进行了考察和测量,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定的调查访问。给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吸引新型建设力量,保持乡村的生命力,是摆在我国新型乡村建设的一道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其归根结底就两条:一是生存问题,二是生活好的问题。这就对居民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对场地真正的思考来源于我们代入居民,做到真正的从居民角度思考。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认为在改造乡村人居环境空间应遵循因地制宜,以自然状态为主,和谐统筹,综合改造的原则。依据场地现状、村民需求及未来发展前景,我们将独山村两块绿地分别打造为“栎槠(立足)园”和“绿水青山带”,得到李健、肖胜和、牛欣然三位指导老师及团队成员的一致同意。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团队前往开化县交通局进一步进行了相关的汇报并在领导和老师的指导意见下多次进行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思考的过程,我们也在思考中进一步成长。
当今,乡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单一,村民的精神世界长期得不到重视。村民参加的丰富精神文化类的活动较少。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大课堂、画展、茶馆、书舍等几乎没有。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薄弱的文化建设,也是乡村不能留住年青一代或让年轻一代返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让乡村在精神文化空间上焕发朝气,丰富村民的精神空间,促进乡村的文化建设,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我们作为景观人,从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入手,以开化县独山村乡村绿地景观设计为基础,用“艺术”赋能“乡村生态空间体系”,可以很好地发挥艺术的价值,振兴开化乡村产业,促进开化乡村现代化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0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