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小木偶一定会有春天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 作者:潘文雅

小木偶也会有春天

摘要:江苏如皋是著名的木偶之乡,其杖头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杖头木偶人物造型丰富多变,多源自优秀的传统故事,同时广泛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民族特色,博采众长,不仅有利于展现本民族的民旅风情,也对传播并域文化和研究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新鲜感的快速消散,杖头木偶戏的发展面临严重障碍。因此,我们应团结一致,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木偶戏剧的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艺术;如皋杖头木偶戏;特色;传承与发展

·调研背景

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常态,有太多的非遗文化都因为无人继承而失去了他们原来的光彩。如皋木偶戏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当地政府为了防止这一文化瑰宝消失,特地建立了木偶剧场。如皋杖头木偶戏博采南北偶艺之长,兼收并蓄,形成“造型逼真、做工考究、表演细腻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当地剧团由于各项设施还未到位,以及疫情防控的原因,剧场目前没有完全运作起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优秀人才涌向一二线城市,人才流失的窘境使得如皋木偶戏的传承面临危机。社会对非遗产品、衍生品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形成。

“牵丝有情 木偶有心”社会实践团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以新时代青年的眼光去寻找木偶戏目前发展现状,分析发展困境,发挥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帮助木偶戏在新时代唱出新旋律。

二·调研方法

1. 收集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进行木偶戏的资料

2. 到如皋市水绘园木偶剧场观看艺术团演出

3. 参访当地艺术团的资深木偶戏的演员

4. 在村里粘贴制作的木偶戏海报,给村民发放宣传单

5. 绘制非遗文化木偶戏墙绘,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作品

三·调研内容

木偶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儿童喜欢的一种艺术剧。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质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种类的木偶戏,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如皋文人冒襄为纪念父亲冒起宗诞辰百年,曾邀木偶班与家乐同演于如皋冒家巷德全堂。如皋图书馆馆藏清代木版书《东皋诗存》中,记有一首观赏木偶戏的诗:“乱踏黄昏入醉乡,酒家楼上烛辉煌。登台漫作侏儒舞,过眼堪怜傀儡忙。唬笑正同真面目,优伶犹有旧冠裳。不须更说鱼龙戏,赢得逢场一举觞。”诗中所说的“侏儒舞”就是指的杖头木偶戏。可见当时的木偶戏演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明末,从皇宫中逃出一黄姓木偶艺人,落户如皋,改姓邝,带徒授艺,传授宫中杖头木偶的制造及操作技艺,带出一批较有影响的杖头木偶艺人。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牵丝有情木偶有心”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凌云村,为让当地村民以及更多的年轻人近距离地感受木偶戏的神奇魅力,借助新媒体来宣传木偶戏文化来传承发展。

由此“牵丝有情木偶有心”社会实践团队以新时代青年的眼光去寻找木偶戏不盛行的缘由,发挥艺术专业学生的特色,帮助木偶戏流行化大众化的同时又保持原有的特色。

首先社会实践团队到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进行木偶戏的资料收集,对非遗木偶进行了初步了解;其次到如皋市水绘园木偶剧场观看艺术团演出,让其对木偶戏的了解得到升华,感受到木偶戏的活灵活现;紧接着团队成员对当地艺术团的资深木偶戏演员进行采访,也是通过这次采访,让其了解到他们对木偶戏的热爱以及表演木偶戏的不易,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俗语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由此“牵丝有情木偶有心”社会实践团队发挥艺术专业学生的特色,帮助木偶戏流行化大众化的同时又保持原有的特色为他们设计制作“木偶艺术”青年文创IP及衍生作品,突出木偶戏文化的特点,使文化创意产品识别度高。让它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熟悉却又惊喜的感觉,让更多的人都喜欢并热爱上木偶戏;然后实践团队联系当地艺术团开展木偶戏“送戏下乡”活动,在村里粘贴制作的木偶戏海报,给村民发放宣传单,让更多的当地居民都对木偶戏有更多的了解,为木偶戏文化的传承发展埋下铺垫;绘制非遗文化木偶戏的墙绘,并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教村里的木偶戏剧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发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木偶戏文化以及木偶戏的特别之处为剧团吸纳新人铺下了道路;“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实践团队将会通过所学的摄影专业,为那些喜爱,终身奉献于木偶戏文化的老人与木偶一起进行拍照写真,留作纪念,打造木偶新热点。不仅如此,社会实践团队对“农民用网,防诈骗”,为村民讲授创业致富防骗指南、留守在家防骗指南、进城务工防骗指南、电话短信防骗指南等课程,提高村民防范诈骗犯罪常识,减少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辖区群众的利益。在此实践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

在激情的音乐声中,传承人陈银岗老师举着手中的杖头木偶,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边扭头摆臂,一边红黄蓝黑绿白瞬间变脸,现场所有人的双眼紧紧跟随着木偶,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的非遗表演,令大家瞠目结舌,情绪高涨,掌声雷动。“手要抓稳,要用巧劲。”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志愿者同学们相互配合,亲身体验“杖头木偶”的神奇。“我感觉要掌握杖头木偶的技巧真的很不容易,一只手要托举几公斤甚至20几斤的木偶,一只手还要紧握两根木根操纵,还有脚步身段的配合。”“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下一代的文化教育融合,不仅让我们亲眼见识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让非遗扎根在孩子心中,代代传承。”我们还参观了木偶展览室,木偶的表情、动作都栩栩如生。木偶戏演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木偶的制作工艺、过程以及如何操控,我才知道,一个看似普通的木偶要经过造型、贴纸、打磨、装机关等步骤,用时一个月才能完成,连睫毛都是专业人员一根根粘上去的。而操控木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想让木偶活灵活现,那就必须勤学苦练,才能达到人偶合一。

四·调研感悟

如今“互联网 + 中华文明”行动不断发展, 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度,我们应当利用好互联网信息传递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向世界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将静态的木偶动态化已不是问题。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木偶戏如何出新出彩呢?

同时,通过木偶戏的大众传播,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如皋的特色文化,也走出国门,向外国观众展示中国民间艺术之美。像朱亚云通过“一人一品”工程打造出的《拾五镯》片段,不但2018年全国第七届中青年技艺大赛最佳技艺传承奖,在国外舞台每一次亮相都会收获掌声一片。不仅如此,如皋杖头木偶剧目紧跟时代步伐,连续推出接地气的新戏。在此社会实践采访时,陈银岗老师介绍,如皋杖头木偶戏非遗展演中心在景区的落户,通过常态化的演出,为演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展演中心正式运营后将会有10多位传承人常驻进行展示和研究工作,艺术团演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在展现传统中国戏曲文化魅力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如皋杖头木偶,激发人们对如皋杖头木偶的兴趣和热情。

不仅如此,我们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如皋木偶戏并且向老人们宣传,当我们通过所学的摄影专业给那些喜爱,终身奉献于木偶戏文化的老人与木偶一起进行拍照写真,留作纪念时,当地的村民都来迎接我们,看到他们朴实而真诚的笑容,让我倍感珍惜这次三下乡的机会。在拍摄过程中,可以看出那些终身奉献于木偶戏文化的老人对木偶戏深深的情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结束的,看到老人额角上的皱纹随着守护非遗木偶文化轻轻颤动着。一道道皱纹如刀刻在脸上,清晰而又硬朗;记录着老人守护木偶戏经历的沧桑,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老一辈手艺人对木偶戏的热爱和想要把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的迫切心情。我们作为年轻一代,只有在传播方式上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杖头木偶戏利用新媒体等更多的方式宣传发扬出去,吸引更多人关注这一非遗文化。而且这次实践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互动,我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学习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要多了解和关注我们国家的基层社区的真实状况,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五·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中去!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可以看出这次的活动是圆满结束的!

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将继续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在木偶戏剧台与非遗传承人的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8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南信学子暑期三下乡:追思先烈,致敬英雄
巍巍中华,先辈们永洒热血;炎炎华夏,回响在广袤大地上的是无数人民英雄壮烈的慷慨悲歌。与一份激烈战斗回顾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共度和平年代。激励我们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开拓新…
大别山下学党史,烈士园中传精神
大别山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背景和红色文化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大别山区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提供了历史舞…
缅怀先烈,重走红色之旅 ————参观宜兴市烈士纪念馆
2023年8月1日建军节当日,为回顾历史,缅怀英雄们的牺牲并唤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提升大家的社会责任感,由南京工程学院能动类2202班的学生们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了宜兴市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重…
湖北学子三下乡:御窑金砖的魅力
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薪火社会实践队御窑金砖的魅力苏州8月24日电(通讯员阮晓铃)感受工匠精神是本次苏州的调研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是我们大学生能直接感受到匠心的途径。参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正是为了达成这…
中国扇博物馆研学现状分析
杭州中国扇博物馆研学现状分析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运河唐诗之路-渡客队黄磊在对中国扇博物馆和手工艺活态馆进行充分调查研学后,我们对博物馆的运营乃至非遗文化本身的现状都有深刻的思考。首先,对…
释法宣讲会助力法治教育普及,弘扬社会公正
博乐8月24日电(通讯员汪碧君)8月24日,在会议厅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青得里街道释法宣讲会”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普及法治知识,增强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遵从,推动社会公正和法制建设。数名志愿者及司法界…
小木偶也会有春天
小木偶也会有春天摘要:江苏如皋是著名的木偶之乡,其杖头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杖头木偶人物造型丰富多变,多源自优秀的传统故事,同时广泛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民族特色,博采众长,不仅有利于展现本民族的民…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彩排维吾尔族舞蹈,传承多元文化之美
博乐8月24日电(通讯员汪碧君)8月24日,红领巾小课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彩排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维吾尔族舞蹈表演。这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和展示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不同民…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远赴义乌,两情相系
大学生网报湖北8月24日电(通讯员汪菲)为了传播教育火种,延续教育火炬,深刻践行教育者的工作,彰显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浙江省义乌市“鸿渐”志愿服务队在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为一群准高…
闽院学子三下乡:暖心不停,爱意不止
2023年7月3日,闽江学院法学院暖风行动闽清白樟分队正式出发。烈日炎炎,在热情的夏日,我也以热情的心态将自己投入到暖风支教暖心社工服务队中。身为2021级闽江学院法学院的一名学子,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参加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