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学子三下乡:从理论到实践,助力线虫防治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黄山学院2023年暑期大学生“珠兰花叶斑线虫防治”实践服务团队利用暑假期间,前往黄山市歙县徽城镇鲍川村开展珠兰花叶斑线虫防治宣传科普实践活动。
(1)深入实地考察,采集病虫样本
歙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鲍川村位于歙县南郊,村里有老徽杭公路穿过,交通极为便利。村里主要的农作物有油菜,珠兰花,茶叶,毛竹等。其中珠兰即金粟兰(Chloranthusspicatus)是一种盆栽茶用香料作物,也是自此三下乡的研究对象。
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当地遭受珠兰花叶斑线虫的危害情况后,驱车前往安徽黄山雾云间生态庄园,与负责人展开对珠兰花茶以及珠兰花叶斑线虫病害的交流讨论。他们在黄山雾云间珠兰花种植及茶叶窨制示范基地负责人苏兴和讲师郑磊的带领下前往珠兰花种植基地,据负责人苏兴所说,“珠兰花叶斑线虫可以水为介质传染,传染性极强且难以根除”,并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患病植株叶片。讲师郑磊介绍“珠兰花叶斑线虫是由草莓滑刃线虫侵染珠兰引起叶斑的线虫病,被当地花农称为‘落叶鬼’,重病株枝弱叶稀,开花甚少,几乎完全失去经济价值,只能将其毁掉。由于珠兰叶斑线虫病的危害,1984年安徽歙县三花大队共毁掉3000多盆珠兰,经济损失约20万元。”他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更加坚定要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去挽救。当郑磊讲师说需要患病植株和未患病植株样本用作后续科研时,同学们二话不说便开始刨土,没有工具就直接上手。满手污泥只为守护茶农生计。
(2)休憩之余品茶,晓茶农之艰辛
在雾云间基地中陈列了很多历史文献,同学们紧随负责人苏兴的步伐,了解到珠兰花茶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时就有出产,据《歙县志》记载:“清道光,琳村肖氏在闽为官,返里后始栽珠兰,初为观赏,后以窨花。”清《花镜》载:“真珠兰……好清者,每取其蕊,以焙茶叶甚妙。”当移步至珠兰花温室时,负责人苏兴满怀期待的说:“我们的温室已初步成型,实现半自动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定会实现全自动化!”
闲暇之际,负责人苏兴为实践队亲手泡了一壶珠兰花茶,刹那间,一股清香幽雅的花香弥漫在整个小屋间。原本黯淡无光的干花在沸水的猛烈冲击下褪去了灰色的外衣,重现其昔日嫩黄的曼妙,给人以视觉上的盛宴和味蕾上极致的享受。据苏兴介绍,珠兰的花期自4月上旬至7月。鲜花要求当日采摘,采摘标准为花粒成熟、肥大,色泽鲜润、绿黄或金黄的花朵。珠兰花一般于午后开放,如果适时进行窨茶,可以充分吸收花香,达到最佳的品质,所以珠兰花茶都在午后开始窨制。如今珠兰花干花的市场价达2w一斤。
(3)以科学探方法,用理论传经验
在张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通过分组对照实验发现颗粒剂(杀线通)对珠兰叶斑线虫病的防治无效,200倍、400倍2组浓度的线灭乳油剂均能完全杀死珠兰病叶中的线虫,从而阻止病叶的增加,施用600倍线灭后虽有极少的线虫残留,但病叶的数量也不会增加,不会影响珠兰花的产量与质量。考虑要节约成本以达到经济最大化,降低药剂对作物、环境带来的危害等因素,确认珠兰花叶斑线虫病化学防治的最适浓度为600倍稀释液。
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持,“珠兰花叶斑线虫防治”实践服务团队携带相关药剂重返黄山市歙县徽城镇鲍川村,给出现珠兰花叶斑线虫灾害的茶田进行斑线虫防治与灭杀,并登记保留茶田农户的相关信息,为后期斑线虫防治的效果进行回访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防止珠兰花叶斑线虫在这些地区再次出现泛滥的现象,团队成员依托展板与宣传单为企业人员与茶农宣传珠兰花叶斑线虫的相关防治知识。
通过自此三下乡实践活动,志愿者以珠兰花叶斑线虫宣教为主题,向黄山市歙县进行科学防治,联动校园,带着志愿服务的热情和意愿,从市区生态、校园环境,到家庭安全、个人安危,进行线虫排查、开展知识科普,做到拾遗补阙无缝衔接,发挥专业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环保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0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