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闽江学院
实践团队:闽江学院法学院福蕾社工服务队
作者名称:闽江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杨亿钱
实践方式:线下实践
实践地点: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
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网上了解,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到4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里成较大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在这个暑假7月3日-7月21日期间闽江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学子组成的“心怀淳善,社工童行”的“三下乡”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的形式一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以及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上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许多孩子养成了顶撞老师、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习惯。在长达二十一天的支教生活中,孩子们从队员身上获取关爱和陪伴,一改往日的淘气,渐渐成长为小大人的模样。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大学生支教;乡村振兴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农民工进城后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学习、生活和医疗保障等问题,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由此产生。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据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目前,我国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近九成由(外)祖父母抚养,还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左右。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居多。2016年初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留守儿童固然需要加强关爱保护,但是却治标不治本,只有让儿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现下我们并没有能力要求父母返回家中与孩子们团聚,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向孩子们传播知识,让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用哥哥姐姐的爱与关怀温暖孩子的童心。因此闽江学院法学院福蕾社工服务队牢记习校长在校园广场上对闽院学子的嘱托,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队员们满怀热情,在炙热的夏日开展了以“心怀淳善,社工童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立足于实践,暖心队员积极开展二十余种特色兴趣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能。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觉得我们就是那“荧荧之光”。在这个夏日,我们会一直与孩子们同在,也定会聚微光使“福蕾”绽放!十六位暖心队员满怀一份期待,怀揣一份热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求最大,不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留言,踏上暖心支教之旅,为山村留守困境儿童送去知识、关爱和呵护。
二、活动目的
了解留守困境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活现状、教育状况等,并对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了解居民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通过暖心支教为孩子们树立生活榜样,端正学习态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活动意义
福蕾支教服务队前往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进行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困境儿童对父母爱的渴望,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利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集体的和谐与稳定,更加有利于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暖心社工的短期支教只是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团队和方式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活动时间
2023 年7月 1 日-2023 年7月 21 日
五、团队介绍
(一)团队名称
闽江学院法学院福蕾社工服务队
图为团队队员的合影
(二)成员简介
闽江学院法学院福蕾社工服务队由社会工作专业组成,团队协调分工,队长、副队长统筹协调,团队分工明确,保证活动有序开展。闽江学院学生杨亿钱、陈静、罗龙院、林雨惜、林雨萱、陈雪莹、王登艳、秦毓聪、陈馨宇、刘彬、陆婷媚、郭文芳、陈雨轩、李心妍、彭陈颖、黄祈润等十六位队员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牢记“无私奉献,温暖他人”的宗旨,秉持着志愿者精神,坚持“热情不熄,暖心永至”的理念,发挥奉献、团结及服务意识。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 学习和教育问题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大部分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平平,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等级为“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实际上是隔代抚养(即祖辈抚养),教育观念落后和精力有限,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当。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因祖辈管教不力,在学习上放松自己,大部分时间耗费于看电视、与伙伴嬉戏,甚至沉迷于录像、网络、电子游戏,学业几近荒废。
2. 心理情感和道德发展问题
心理方面,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大部分孩子存在自信心不足、内向羞涩、敏感孤独等问题,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儿童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生活和安全问题
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注重个人卫生,少数孩子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在做出危险举动时,如玩火、玩刀、在马路或高桥上玩耍等,得不到及时的提醒和制止,从而使其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留守儿童在生病、受伤时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和照料。
(二)建议
1. 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食宿,配备以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同时强化家庭的监护意识和教育责任,确保家庭教育力量的存在
2. 政府和社会的热心关注。政府资金的注入,能够保障寄宿制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创新管理模式,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援。
3. 政府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予流动农民市民待遇,保护流动农民的权益;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七、实践感悟
再一次参加支教的我在路上仍然心怀忐忑,此次身份不同,作为队长的我责任更为重大。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不知道孩子们见到我们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是兴奋还是紧张?我也不知道上课时孩子们调皮捣蛋队员们会怎么处理。看着沿途的美景,伴着歌声和蝉鸣,长达两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屏南。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脸上真挚的笑容就像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儿,惹人爱怜。队员们的相识是缘分,我们与孩子们的相遇也亦是缘分使然。我们的故事在这个夏日开始了。相遇前曾心怀忐忑地幻想千万种相遇的镜头,而到相遇时结果总是出乎人的意料。孩子们没有我们想象的内敛,有些孩子扑在队员怀里,询问着我们的出发地;有些孩子拉着队员去摸金鱼:有些孩子在与队员谈心、做游戏。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我知道我要尽好教师的义务,要上好每一节课,让孩子们学得开心,更要学有所得。此次暖心支教为期二十一天,在这二十一天里我与孩子们度过了简短的欢乐的时光,到现在孩子们旳一举一动我仍历历在目,一颦一笑也都深深地印刻在了心中。我们在夏日相遇,也终将在夏日里别离。不知不觉,这段暖心支教之旅已然结束。我也在这段时间里成功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每天守着孩子们早读,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相信孩子们会不断进步。惟愿孩子们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时依旧如故。离别那天,哭红了脸,我们带着各自的目标,奔赴下一个旅程。希望下一次的有缘相遇我们会给彼此带来不一样的震撼。
参考文献:
【1】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载《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3】吕绍清:《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载《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9月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9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