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乡的红色印记
大同红色记忆馆始建于20世纪末,是为了纪念大同地区的革命历史和宣传红色文化而建立的。馆名“大同红色记忆”,寓意着该馆承载着大同地区红色历史的记忆,也象征着大同人民对于革命历史的铭记和传承。
纪念馆分为多个展览区域,每个区域都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在大同地区的创建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的激烈战斗和峥嵘岁月。馆内设“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展出各类文物44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该展览还成功入选2019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展览分为“曙光初照”“共赴国难”“革命到底”“缅怀先烈”四个单元,全面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同地区学、工、群运动的历史,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敌后抗战、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
(二)挖掘红色故事
雁翅村民黄崖角地雷战事迹——在大同红色记忆馆的一个展柜里陈列了各种各样的地雷,有瓷灯雷、瓷雷、双耳瓷雷等等。别看这些地雷不起眼,有的就像一个罐子一样,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民兵和八路军们通过设置巧妙的地雷阵对付敌人,使日本侵略者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大同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党的领导下,雁翅村民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一支由民兵组成的抗日队伍,开展地雷战,为保卫家乡、抵抗日本侵略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开展地雷战的过程中,雁翅村民使用了多种类型的地雷,如石雷、铁雷、陶瓷雷等。这些地雷的制造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当地的地形和民兵的技术水平。民兵们还自己动手制造了一些更加灵活的“飞行雷”和“水雷”,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行动。在一次战斗中,雁翅村民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设置了陷阱和埋伏,成功地袭击了一支日军部队。在战斗中,民兵们沉着冷静、英勇善战,充分发挥了地雷的作用,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黄崖角地雷战中,雁翅村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一些民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这些英勇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着,成为雁翅村民心中的骄傲和自豪。
离家尚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在大同红色记忆馆第十一展厅里有这样三件展品:一张一等功的奖状、一张光荣纪念证和一面刻有“人民功臣”的朱漆木头牌匾。它们记录了1951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王忠英雄事迹。
王忠1928年出生,原大同县中高庄公社下高庄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革命,后入朝鲜作战,任侦察排排长,1951年在高旺山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追记一等功。王忠烈士牺牲后,被葬在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4号墓。奖状和纪念证都已经发黄且斑驳,纪念证上的日期也已经模糊,但落款为印刷体的“毛泽东”三个字依旧清晰苍劲。
烈士的遗物承载着英烈精神,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可感可触,无声的遗物静静诉说着英雄的过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滚烫的家国情怀。斯人已去,然精神长存。他们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他们的遗物,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永恒载体和鲜活教材。通过对这些物品的陈展让大家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功勋,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三)吾辈感悟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共和国卫士。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奋起抵抗日寇的十二年抗战,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这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又一次的光荣壮举,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事迹,谱写了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他们传承着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而这红色的血脉将一代代相承。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是追求,是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的旗帜永不褪色。唯愿以吾之渺渺,成国之泱泱。前辈们的光辉映照的是我们的前路,我们将是另一道高墙,是另一道光辉,是时代接力棒的下一个主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9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