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因传承而不朽。抗战的烽火硝烟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却从未过时,这种精神伟力穿越时空,仍是激励全民族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坚决听从党指挥的铁的信念、英勇顽强的铁的意志,艰苦奋斗的铁的作风、步调一致的铁的纪律,这段峥嵘岁月中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全体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僻静的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藏着一幢二层中西合璧小洋楼。80年前,谭震林率领新四军六师一度驻扎在锡北,并将师部设在这里。风云变幻,小洋楼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战斗岁月,传承着共产党人坚贞勇毅的伟大品格,如今被打造成具有红色内涵的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百年风雨,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形成的众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坚定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所在。本团队探访学习了无锡市新四军六师部师团旧址,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宣扬红色文化精神。
“1941年,谭震林把六师师部成立在我家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当时我虽然只有五六岁,但记得很清楚。”诸水本的儿子诸卫今年87岁,回想起那段时光,仿佛还在眼前。他说,当时的文工队员们教孩子们唱抗日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还有《反扫荡》《枪口对外》等歌曲。“每隔几天的晚上,还会在我家大厅表演抗日话剧,谭司令等首长们还会抱着我和弟弟一起看节目呢!”小洋楼的原主人诸水本这样说道。她是一位留美博士,上世纪二十年代学成归国后,诸水本根据自己的留美经历设计并建造了这幢小洋楼。小楼位置得天独厚,东、南、西三面是一条河,北面被几座山丘环绕。“易守难攻、退路良多,所以谭震林才把六师师部选在这里。”
可见,“红色”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说明革命者和战士们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方向使命,更是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光荣使命的无私奉献。
在寨门村,不仅有烽火硝烟,还有鱼水情深。1941年春,村民吴根和妻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生命垂危。谭震林知道后,当即让军医前去治疗。军医因当时药品奇缺,困难重重,说话吞吞吐吐。谭司令斩钉截铁地说:“别的不谈,救人要紧,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军民一家人嘛!”在军医的精心治疗下,吴根和妻子恢复了健康,村民们知道后都说:“东洋人杀人,新四军救人,共产党是亲人。”
现在的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成了红色景点,年均接待团队600余个、参观人数4万人以上。今年6月,谭震林之女谭胜远、江渭清之子江旅安等新四军后代和专家学者,向纪念馆捐赠了照片原件、手稿和书籍等新四军苏南抗战的重要史料,总计38件。“功劳属于人民。大家不要忘记战争年代的苦,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谭胜远说,大家要努力为祖国建功立业,让英烈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在战争年代的抛头颅洒热血,也是和平年代的民权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红色文化的当代意义之一,是一心为民,甘之如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5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