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新疆非遗资源丰厚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了解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2023年7月13日,西安财经大学“仙财石榴籽”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非遗集市,探寻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传统技艺,感受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
参观柳编馆厅,感受非遗之美
7月13日,实践队到达吐鲁番葡萄沟非遗集市,在柳编馆负责人吾古力汗·吾普尔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有序进入柳编馆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柳编馆内制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努尔孜巴·努尔艾合买提 摄
在柳编馆,吾古力汗·吾普尔为队员们生动地讲解了柳编技艺。柳编是维吾尔族优秀的民间技艺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柳编制品已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馆内陈列了各类柳编制品,如柳条耙子、抬把子、筐子、枝条筛子、笊篱、篮子、天鹅、青蛙、鸟、花瓶、葫芦、酒杯等,吾古力汗·吾普尔对其制作原料、技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柳条制品,看似简单的组成,其实需要许多繁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吾古力汗·吾普尔告诉实践队,每一个柳编制品都是由众多相同的柳条编织而成,制作一个简易的提篮也需要许多繁杂的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是精细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图为吾古力汗·吾普尔为队员介绍柳编制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努尔孜巴·努尔艾合买提 摄
此外,柳编制品所用的柳条,一般都来自柳树,桑条、荆条也可用作原材料,且柳条的选用也大有讲究,不能太老,老了容易断,也不能太嫩,太嫩的没有韧性,必须大小合适、软硬适中,才能制作出想要的制品,尽显技艺之精湛。参观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吾古力汗·吾普尔学习柳编技艺已经七年了,她作为柳编技艺传承人之一,始终以传承发展柳编技艺为己任,致力于柳编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采访非遗传承人,体会党之恩情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和吾古力汗·吾普尔进行了采访交流。在采访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最让吾古力汗·吾普尔感动的是,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她有机会能够去内地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训。起初她只是学员,等学会这项技艺后,她就主动担任传播者,把柳编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近年来,吐鲁番市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为平台,通过组织研学游、在景区举办展览等活动,让包括柳编在内的非遗文化绽放新光彩。
图为吾古力汗·吾普尔接受队员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努尔孜巴·努尔艾合买提 摄
如今,柳编已成为吾古力汗·吾普尔生活的一部分,哪怕只有很短的空闲时间,她都会坐下来编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非遗项目,吾古力汗·吾普尔选择在葡萄沟非遗集市展览并讲解柳编技艺,继续用自己的努力将柳编技艺传承下去,激发各族群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建设好、发展好。
图为实践队员在吐鲁番葡萄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努尔孜巴·努尔艾合买提 摄
交流过后,实践队队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队员阿依孜巴·热合曼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应当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用双手和智慧传承和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队员努尔孜巴·努尔艾合买提则表示,实践队应当将热情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队长如克娅·吐尔逊表示,实践队应当助力提升柳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提高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3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