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记心中,踔厉奋进新征程
连云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七月的太阳炙烤大地,而我怀着激动又欣喜的心情成为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献礼二十大,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的一员,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返家乡理论实践宣讲活动,同时我也十分高兴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也会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发扬红旗渠风采。
红旗渠建设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十六个字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历久弥新,我们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口号
“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1960年,红旗渠动工时,林县县委响亮地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工具就用自己的双手,没有炸药就自己制,一锤一钎两只手,凿出水渠几万米,一炮一车万众心,奋战于太行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这项伟大的工程从1960年2月红旗渠修建正式开工,到1974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历时十余年却创造出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工程之一。
犹记在社区宣讲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正是修筑过红旗渠的林县人民。他看到我们宣讲红旗渠也十分欣慰和感慨,并向我们讲述了当时修筑红旗渠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修建环境。太行绝壁,胆战心惊。由于太行山离林县人民生活的地方仍有较远的距离,所以村民们都只能带上干粮直接在太行山上住下,当时条件的艰苦我们无法想象,绳索系在腰间就是当时悬挂在峭壁之外唯一的办法,山间工作难免会有落石滚下,因此而丧生的村民更是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跟随杨贵书记一个接一个,一步接一步,义无反顾地踏上修筑红旗渠的道路,为他们的子孙后代谋福。在最后,爷爷劝勉我们,要始终牢记红旗渠精神,用青年担当去将红旗渠精神落在实践当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的将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宣讲队成员侯靖宇在银杏社区认真聆听修筑过红旗渠的老人讲述其中的艰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佳慧供图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鞭策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团结的杰作。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广大干部群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起到了敢为人先的带头模范作用。
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前前后后历经十余年时间,不惜耗费当时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修筑跨县跨省跨流域的引水工程,不仅解决了当时无水灌溉农田,没有多余的水源用于日常生活的艰苦环境,更是为林县的后辈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并且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宣讲过程中,我宣讲的对象以老人为主。他们都生活在那个年代,明白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其中的大多数人也都听说过林县人民的英勇事迹,他们也更加了解红旗渠,知道更多关于红旗渠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给我的宣讲过程带来更多我所不知情的真实案例。这些老爷爷老奶奶认真听我的宣讲,也会给我补充一些格外的知识,讲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所不能感同身受的艰辛和苦难,在这次宣讲过程中,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也给我上了一堂珍贵的实践课。
图为宣讲队成员侯靖宇在颐天年养老院为老人讲述现在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佳慧供图
精神不熄,奋斗不止
此次返家乡理论宣讲已经落下帷幕,但红旗渠精神却从不止步。在这次的宣讲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更多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更是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磨砺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当代青年正处于最好的时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更应该将红旗渠精神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去证明我们这一代不比别人差,而只会更加优秀。作为大学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自己的热情和信心融入学习生活中,将红旗渠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负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讯员侯靖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3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