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庆三峡学院学子三下乡:宣扬红色文化、身临其境务农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杨泽渝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活动内容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国家政策理论解析、党史故事宣讲、道德实践、文体娱乐等,积极传播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在全国正式开展以来,已走过了26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三下乡”的大中专学生已经超过1亿人次,服务企业300余万家,帮助贫困人口1000余人次。走进工厂车间、街道社区,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小教员、小专家、小主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些平日里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往日的稚嫩、娇气和高傲,多了几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和“出水才见两腿泥”的朴实,在火热的实践里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因此,为响应国家和学校的活动号召,磨炼自身坚强意志和品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本领,我回到老家,扎根农村,紧扣活动主题,分党史提问与宣讲和身临其境、实际务农两部分正式开始了我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一直被传颂着。红色故事展现了历史的真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鲜活体现。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传承我们党的红色血脉,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作为红色事业的接班人,要主动担当起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为红色文化注入新的力量。抱着这个目的,我正式走入农村开始了我的红色党史故事传播工作。为了实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我邀请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从八九岁的小学生到年过七旬的花甲老人,分别对小孩、中年群体和老年群体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于红色党史故事的认识。通过交流我得知目前就夹滩社区而言,红色党史故事开始逐步走入校园,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对于红色党史故事都比较熟悉,但由于农业是社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中年群体一心务农,对于这一板块的内容就显得较为陌生,老年群体有所认识也大多数因为经历过革命与建设年代,对于新时代的红色党史故事知之不深。因此,为丰富他们对红色党史故事的认识,培养先进观念,提高精神境界,从而推动整个夹滩社区人民思想的进步与发展,我开始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理论为他们进行宣讲普及,从整体效果来看,取得了极为积极的成果,意义十分重大。

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空谈百日不如实作一天,“三下乡”活动绝不仅仅只是动动嘴皮子,讲些理论知识就行了的,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是我开始放下纸笔,走进农田,用勤劳的双手耕耘我收获满满的一天。首先,我把目光放在了瓜果蔬菜上,去摘了桃子、豇豆、丝瓜和茄子,都是自家人工培育的,绝对绿色纯天然,虽然没有参与它们成长的过程,但见证了它们的收获,亲手把他们摘下带走,真的也是满满幸福感。因为江津是著名的花椒之乡,花椒是当地当之无愧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因此许多人家都进行了花椒种植,我家也不例外,而这也是我务农行动的第二站。我背着喷雾器,扛着锄头,拿着花椒剪刀来到了花椒地。目前正是花椒成熟的季节,于是我用剪刀将花椒从枝干上一团团剪了下来,这是收获的过程,同时已经收获了的花椒树也需要护理,我便开始为它们除杂草,打防虫药,修剪枝丫,这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工程,虽然辛苦,但所有的汗水在收获的那一刻都化为了值得,变成了我看到的出现在农民伯伯脸上的幸福笑容。体验了几小时这些任务后我来到了玉米地,开始了我的掰玉米工作,这种玉米不是我们在食堂买的那种吃的玉米,而是用来喂鸡的,一整个自给自足,不得不说很实惠,就是掰的时候那些灰尘和玉米须弄到身上会让人感觉很痒。最后我回到家里体验了最后一项工作——喂猪,猪圈环境很黑,打开门才能通过阳光看到里面,有小猪两三只,平时它们躺在地上,一旦听到动静就会马上起身来到猪槽等着喂食,会吃的到处都是,吃完又开始呼呼大睡,虽然身上又臭又脏,但又显得有点可爱。

这就是我的“三下乡”,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满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担负起自身责任与使命,传播党史理论、弘扬红色精神,让党的光辉洒满每一寸土地,从而帮助人们丰富思想、提高境界。同时,通过务农劳作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与不易,“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我们要勇于尝试和经历,坦然接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意气风发的我们需要经历暴风雨的洗礼,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我将从现在开始,不惧荆棘、勇往直前,努力书写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0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世界丝绸之源。这里出土的两片千年丝箔残片把我国丝绸文明史提前到4000多年前。此次文学院 “湖韵遗丝,…… 刘泽承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南浔,一个孕育了中国桑蚕丝织文明的地方。湖州闪亮的丝绸文化文化名片,从这里开始。7月上旬,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 汪梦婷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7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前一日的行程、采访汇总。20世纪30年代,慎微之……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是浙江省的传统丝织品,属于南浔特产。辑里丝是一种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辑里村而得名。在清朝,辑丝一直作为帝…… 徐姣娉 查看全文 >>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7月1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调研活动进行到了最后一站——钱山漾景区。两位负责人和四位团队成…… 张芸 查看全文 >>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2018年7月16日星期一,“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暑期实践调研团前往湖州市潞村探访丝文化,并借此机会了解湖丝文化的发展…… 王奕 查看全文 >>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在“一带一路”时代强音号召下,“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为切入点,…… 董丹娜 查看全文 >>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5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工作汇总。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市民与……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防治肺结核宣传:我们共同行动,守护健康未来
近年来,肺结核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加强对肺结核的防治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2023年7月西安培华学院青歌志愿服务队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走进宝鸡市…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 感悟中共历史,传承先辈精神
2023年7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匠心社会实践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探寻红色记忆的道路上。北山街44-49号,面朝西湖的一个安静小院,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内部曲径回廊、古木葱茏,留有吴昌硕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
各族人民肩并肩,心连心
中国是个团结友爱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爱的民族!而我很幸运的出生在这片土地,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在这片辽土上。这片土地聚集的不仅仅是56个民族,汇聚的更是56种热情,56种希望,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巍巍银屏功勋永著,光辉先烈英名长存
盛夏的正午,实践团来到了一处绿茵密布之地共享一片清凉。微风习习,暑期的燥热慢慢消散。路上偶有鸟鸣入耳,行人轻谈,气氛愈发静谧……十几分钟后,队员们驻足,终于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银屏山。首先去参…
湖北学子三下乡:品味诗歌之美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
安徽学子三下乡:民族团结一家亲
安徽学子三下乡:各族人民一家亲,民族精神代代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所说,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亲。中华民族能够创造现在的辉煌历…
助力乡村振兴,挥洒青春力量
响应政策号召,助力乡村振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希望之星”志愿服务队积蓄青春力量,来到基层一线,赴京山市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希望家园”,开办希望课堂,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下…
安徽大学学子前往绩溪县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7月24日,寻迹绩溪实践队来到了具有红色历史的绩溪县家朋乡。“家朋乡”原名“磡头乡”,为纪念许家朋烈士,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改名,并修建许家朋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7月17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举行了听取导游,志愿者讲解渭华起义红色革命党史。并且采访当地老党员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经历者的视角,重现了那段红色辉煌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体会体育运动之美
在这次三下乡的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有秩序沿跑道开合跳,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认真跟随老师做动态热身,后踢腿动作,踮脚跳跳绳连续,教师讲解如何正确跳水认真听老师讲解。老师讲解如何调节跳绳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