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热议话题,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复杂的生态环境,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乡食乡知,科携振兴”实践调研团于7月5日至7月11日在山东省日照市植物园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实地探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乡村振兴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实地探究,了解堆肥技术
实践队员来到日照市植物园进行研究工作,大家围绕着标志为绿色的堆肥箱展开了观察记录,记录堆肥箱的各种情况及各项指标。堆肥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废物利用方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它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在乡村宣传普及堆肥箱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据了解,堆肥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然后通过农作物的生长,将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吸收,从而达到废弃物资源化和土壤改良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同时改良了土壤质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友介绍堆肥技术和应用)
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考察和细节观察,深入了解堆肥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发酵、成熟、利用等环节,以及堆肥箱的设计、结构、操作等技术细节。“绿色堆肥箱是一种专门为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而设计的堆肥箱模块”,工作人员陈女士介绍到,“它的设计参考了独立便携式式箱体,实现了从所有侧部无阻碍地接近。”实践队员通学习堆肥箱原理,了解到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整个过程,并以此为农村的生态保护和振兴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深入交流,理解农民诉求
在实地学习堆肥技术的同时,实践队员对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在退休工作人员肖景春老人的心中,生态稳定是一种理想状态,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稳定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也要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肖景春女士对实践队员说到。绿水青山的道路不会千篇一律,而同一条路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制定政策、细化措施,实践队员讨论要把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因素考虑在内,切不可一竿子插到底。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邀请工作人员填写“你对乡村生态振兴的看法”调查问卷)
探访当地,技术推动理想
实践队员对陶家村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探访,讨论建立适应陶家村当地生态环境的绿色堆肥箱,引进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农田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农民在使用堆肥箱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传授操作经验助力农民成长。同时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包括堆肥的准备、制作、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形成陶家村实地实时的技术体系,培养当地技术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陶家村自我永久性成长。
在提供教育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实践队员和工作人员商榷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农民参与以绿色堆肥箱为导火索的生态振兴行动。设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建立绿色堆肥箱的村民给予资金奖励,提供技术援助,免费提供堆肥箱的原材料,鼓励村民观看学习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帮助陶家村整理田间农作物,观察学习作物长势情况)
在此次以生态振兴为目标的探访植物园和考察陶家村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不仅深入学习了绿色堆肥箱的应用技术,还成功将这项技术推荐给陶家村的委员会工作人员,在心系生态环境问题的退休老人肖景春身上学习到了生态振兴要注意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同时帮助陶家村引进废物循环利用的绿色堆肥箱技术,改进了村落的整体生态运行情况,伴随着生态振兴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社会各界和青年学子的携手努力,生态振兴的发展道路会越来越宽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9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