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28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寻源溯流-红色觉醒”革命历史探索团在队长胡梦斐的带领下,走访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及其周边村落,寻源溯流,追寻红色记忆。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我们现在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这种精神是丢不了的。只有秉持着这种信念,才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遇到平静的时候,不畏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智慧,积极解决问题,永不言弃。
太行山的东麓,有一条在悬崖峭壁间静静流淌的“人工天河”,源源不断地为沿线人民提供着清流,也见证着当地人民克服自然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它就是被誉为“人间奇迹”的红旗渠。红旗渠是中国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也是红色革命精神的象征之一。走访完红旗渠之后,感受颇深。
27日下午,我们一起先到达青年洞景区。青年洞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时开凿困难较大的一段渠路。1960年2月,“引漳入林”总干渠动工后,横水公社民工曾在这里绕山开明渠,这样,渠线将长达2000米,绕一个大弯。中共林县县委和总指挥部领导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考察,认为开明渠路线长,费工费料,确定要直接在这张“鬼脸”上打出一个洞来,开凿隧洞穿山而过。经过反复测得知,开凿这样一座山洞,总长度为616米,比一个足球场的周长还要长。而且,这616米的长度并非是一条直线,开凿过程中一旦出现渠线偏差,渠水便不能顺利通过,整个红旗渠工程就会前功尽弃。可想而知,开凿青年洞隧道的困难之深,艰苦之大。“皇天不负有心人”,前前后后经过1年零5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青年洞工程顺利竣工。因为该工程施工由红旗渠工地团委分工负责,凿洞突击队由青年组成,遂取名为“青年洞”。
图为青年洞洞口和山碑。通讯员 李倩 供图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十分自豪地对外国友人说:“新中国出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是红旗渠的建成。“我们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无不感慨林州人“人定胜天”的奋斗精神。看着这一个个隧洞,仿佛看见在那个艰苦岁月中不畏艰难的背影;看着用一块块石砖垒砌的渠道,感悟到了在红旗渠修建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当地老人,追忆红色故事。通讯员 李沐 供图紧接着,28日我们继续向前,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在纪念馆里,走过一个个板块,看着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图片跟随着脚步和思绪一闪而过,在心中深切地感受到红旗渠建设者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英勇奋斗精神。红旗渠的修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数的劳动者付出汗水和辛劳,团结一心,携手合作,共同迎接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这其中蕴含着无私奉献和英勇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也充分展示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伟大目标。修建红旗渠的劳动者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个人的利益和舒适,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正激励着我们以更大的视野和更宏大的目标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发展献一份力!
在纪念馆里了解到,30万百姓在杨贵的带领下,上演成千上万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的壮举。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以一县之力,勒着裤腰带,凭着简陋的原始工具在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积十年之功,成千秋伟业,用血汗修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开闸放水后,有人对杨贵说:杨书记,漳河水上了山了,有神了!老书记说:哪里有神?如果说有神,共产党就是神!红旗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承载着传唱半个多世纪、历久弥新的艰苦创业经典故事。无论时空如何变化,红旗渠永远植根于历史和时代,彪炳于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践行、传播这种红旗渠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在认真参观纪念馆。通讯员 李沐 供图通过走访红旗渠,我感受到了红色传统的弘扬和传承,这种红色精神包括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努力,这些价值观依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探访结束后,我从内心深处又理解到了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牺牲奉献以及红色传统价值的重要性,这些精神理念可以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吃苦耐劳,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追求更高的目标,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图为实践团队在红旗渠纪念碑处合影留念。通讯员 胡梦斐 供图通讯员 李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6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