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红旗渠之行:红色精神在心灵深处升腾

来源:郑州大学 作者:李沐

7月27-28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寻源溯流-红色觉醒”革命历史探索团在队长胡梦斐的带领下,走访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及其周边村落,寻源溯流,追寻红色记忆。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我们现在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这种精神是丢不了的。只有秉持着这种信念,才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遇到平静的时候,不畏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智慧,积极解决问题,永不言弃。

太行山的东麓,有一条在悬崖峭壁间静静流淌的“人工天河”,源源不断地为沿线人民提供着清流,也见证着当地人民克服自然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它就是被誉为“人间奇迹”的红旗渠。红旗渠是中国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也是红色革命精神的象征之一。走访完红旗渠之后,感受颇深。

27日下午,我们一起先到达青年洞景区。青年洞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时开凿困难较大的一段渠路。1960年2月,“引漳入林”总干渠动工后,横水公社民工曾在这里绕山开明渠,这样,渠线将长达2000米,绕一个大弯。中共林县县委和总指挥部领导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考察,认为开明渠路线长,费工费料,确定要直接在这张“鬼脸”上打出一个洞来,开凿隧洞穿山而过。经过反复测得知,开凿这样一座山洞,总长度为616米,比一个足球场的周长还要长。而且,这616米的长度并非是一条直线,开凿过程中一旦出现渠线偏差,渠水便不能顺利通过,整个红旗渠工程就会前功尽弃。可想而知,开凿青年洞隧道的困难之深,艰苦之大。“皇天不负有心人”,前前后后经过1年零5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青年洞工程顺利竣工。因为该工程施工由红旗渠工地团委分工负责,凿洞突击队由青年组成,遂取名为“青年洞”。

图为青年洞洞口和山碑。通讯员 李倩 供图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十分自豪地对外国友人说:“新中国出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是红旗渠的建成。“我们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无不感慨林州人“人定胜天”的奋斗精神。看着这一个个隧洞,仿佛看见在那个艰苦岁月中不畏艰难的背影;看着用一块块石砖垒砌的渠道,感悟到了在红旗渠修建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当地老人,追忆红色故事。通讯员 李沐 供图

紧接着,28日我们继续向前,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在纪念馆里,走过一个个板块,看着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图片跟随着脚步和思绪一闪而过,在心中深切地感受到红旗渠建设者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英勇奋斗精神。红旗渠的修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数的劳动者付出汗水和辛劳,团结一心,携手合作,共同迎接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这其中蕴含着无私奉献和英勇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也充分展示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伟大目标。修建红旗渠的劳动者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个人的利益和舒适,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正激励着我们以更大的视野和更宏大的目标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发展献一份力!

在纪念馆里了解到,30万百姓在杨贵的带领下,上演成千上万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的壮举。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以一县之力,勒着裤腰带,凭着简陋的原始工具在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积十年之功,成千秋伟业,用血汗修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开闸放水后,有人对杨贵说:杨书记,漳河水上了山了,有神了!老书记说:哪里有神?如果说有神,共产党就是神!红旗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承载着传唱半个多世纪、历久弥新的艰苦创业经典故事。无论时空如何变化,红旗渠永远植根于历史和时代,彪炳于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践行、传播这种红旗渠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在认真参观纪念馆。通讯员 李沐 供图

通过走访红旗渠,我感受到了红色传统的弘扬和传承,这种红色精神包括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努力,这些价值观依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探访结束后,我从内心深处又理解到了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牺牲奉献以及红色传统价值的重要性,这些精神理念可以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吃苦耐劳,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追求更高的目标,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图为实践团队在红旗渠纪念碑处合影留念。通讯员 胡梦斐 供图

通讯员 李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6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经济管理学院遗失繁星队赴烟台市芝罘区所城里参观学习
6月19日下午,团队前往芝罘区所城里梨粹坊进行参观学习,在脸谱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先生的带领下,在观看脸谱作品的同时了解脸谱文化背后的故事。提及京剧泥塑彩绘脸谱,陈先生从烟台京剧开始谈起,他说,当年徽…
安徽工业大学:情系岱山桑榆晚,爱伴工大学子心
中国青年网安徽马鞍山8月18日电(通讯员宋字林张涵笑)2023年6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志愿服务老人,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安徽工业大学艺…
百相千面,国粹经典|经济管理学院遗失繁星队赴芝罘区所城里梨粹坊参观学习
百相千面,国粹经典|经济管理学院遗失繁星队赴芝罘区所城里梨粹坊参观学习烟台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遗失繁星”社会实践队伍赴芝罘区所城里梨粹坊进行参观学习。6月19日下午,团队前往芝罘区所城里梨粹坊进…
回顾学习红色党史是中国青年进入新时代前不可绕行的一级阶梯,为响应国家号召。2023年8月4日
回顾学习红色党史是中国青年进入新时代前不可绕行的一级阶梯,为响应国家号召。2023年8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追红逐梦”调研实践团成员黄世昱来到了第一站——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苏…
曲阜师范大学寻非遗文化,学制麦秆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惓惓思古韵,汲汲焕新语”实践团队队员于7月20日前往新泰市羊流镇对非物…
瞻仰焦裕禄纪念馆,缅怀英雄先烈
为了领略焦裕禄与博山的故事,学习和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青鸟联农实践团于7月11日前往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成员在纪念…
曲阜师范大学生游览博物馆,体家乡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为更好的体会文化自信,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了解传统文化风尚,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员于7月9日前往新…
青鸟联农实践团学习焦裕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为了学习和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青鸟联农实践团于7月20日前往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成员在馆内讲解员的交流中深入了解和…
招远革命烈士陵园
2023年8月10日,山东理工大学“追红逐梦”调研实践团成员段康第二程前往招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招远市烈士陵园位于招远市西郊,始建于1960年,占地288亩,陵园自下而上由广场、…
西风烈:血沃古浪视如归,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红军西进的必经之路。古浪之战,是西路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也是西路军战役失败的转折点。8月17日上午,西风烈:“亮剑河西谷,重走西征路”——兰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