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诸城8月16日电(通讯员 李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为了切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索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道路,8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惓惓思古韵,汲汲焕新语”实践队走进成员家乡—诸城,立足实地、体验探索、感悟反思,用实践感悟传统文化内涵,探寻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新路径。
了解茂腔历史,回顾发展道路
8月16日,实践成员走进诸城市桂文艺术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的魅力,深入了解茂腔的历史文化。通过与茂腔表演者交谈实践队队员得知茂腔作为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在20世纪20年代后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和发展后一度落入无法正常传承的窘境。
茂腔的优势在于其内容以家庭戏为主,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极符合当地方言习惯,易听易懂、易学易唱,尤其对于诸城、高密地方的群众。同时女腔发达,最能引起妇女们的共鸣,深受妇女们的喜爱,有“栓老婆橛子”的俗称,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能与观众沟通同悲同乐、倍感亲切。在演出过程中群众的反向普遍都很好,剧团不仅在诸城市内进行演出也会到外县市进行宣传表演,但诸城、高密的观众反响会热烈一些是因为茂腔在此发源的缘故。剧团目前排练了12个传统茂腔大戏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是《钥匙记》、《罗衫记》《西京》等,尤其《钥匙记》为“八大记”之一。
图为茂腔演出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硕 供图
但茂腔的系统学习十分困难,因为属于地方性小剧种茂腔没有明确的系统学习流程和唱法可追寻,每个茂腔演出者的唱腔、唱法都是经过时间磨练与自身相融洽的。所以首先要对茂腔有极大的热爱和坚毅的精神,愿意不断训练找到适合自己或能把自身音色发挥到最大化的音调;其次茂腔不同于京剧有曲调可循,茂腔的剧目多为贴近人民生活的家长里短因而没有曲牌的剧目多且杂,这就要求演出者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找寻发展方向,走向全新道路
实践队采访的诸城市桂文艺术团是村民自发成立起的庄户剧团,申请了个体营业执照和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演出人员有相应资格证的专业人员,也有热爱茂腔自主练习的非专业人士,他们互相配合进行演出。在与艺术团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茂腔的演出频率较为可观,基本固定节日都会有演出。同时政府也对经过资质检验的剧团进行帮扶,要求开展“一村一戏”,演出时间地点都要先申报政府审批。剧团在申报等流程通过以后会确认演出的剧目和演出人员,在演出之前的时间里对演出剧目进行排练整合。演出所需条件很简便,包括演出人员、伴奏乐器即可。伴奏乐器采用京胡为主奏乐器,按京剧二簧定弦,并用二胡、月琴配合,陆续增添了唢呐、笛、笙、低胡、扬琴等民族乐器。
图为政府颁发的合法演出证明。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硕 供图
实践队成员采访了艺术团负责人对茂腔现状的看法后了解到,现在是网络普及的时代,多为中老年人愿意观看剧团演出。同时其组建剧团的原因一是热爱,茂腔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爱上它;二是想把茂腔传承下去,剧团组成人员大都为农村中老年人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不及农耕的一半,所以一直都是通过乡镇实地演出,村民之间口口相传来进行宣讲的。剧团一直都很期待有年轻血液的加入,青年人是发展下去的首要驱动力,所以要让青年人了解茂腔并愿意深入学习,茂腔才能在新时代真正扎根。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剧团负责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硕 供图
实践队成员通过于诸城市桂文艺术团的负责人交谈得知,剧团之前一直都是传统的线下演出的模式,受制于天气、时间、地点等非人为因素,多依靠观众之间进行宣传或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相互吸引。后来经过推荐和商议决定在演出时进行直播,通过直播的形式有效减少了非人为因素对演出和演出效果的限制,不仅对茂腔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还拓宽了观众群体使其不局限于中老年群体,达到了吸收新鲜血液的目的。经过几场演出实践后剧团对相应的操作更加熟练并且几场直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后续经过学习以后剧团将会开展网络的小型演出或者以发布视频的形式对茂腔进行讲解宣传、对观众答疑解惑。茂腔的专业演出团队在日渐萎缩,剧团成员迫切的想将茂腔传承发扬,让更多人听见茂腔的声音,也希望青年人能了解茂腔、学习茂腔、爱上茂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9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