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公馆来一场夏日的相遇,开启文化传承之旅
中国青年网临夏6月12日电(通讯员 谭栋 张静)6月12日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花儿之乡实践团队来到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公馆。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传播临夏建筑文化,尤其是东公馆独特的砖雕艺术,借此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文化的哺育,不断自我完善。同时这不仅仅只是让困在象牙塔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更是通过亲身体会去了解学习自身未知的文化,不再局限于手机这四方的小天地里,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切身去接触到当地的特色建筑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及传承,这也更能考验自身素质的提升,从中学到很多在校园里无法收获到的社会经验。那么听着解说员的讲解,循着历史的足迹,不知不觉就踏进了这充满文化艺术的东公馆。
图为瞻望东公馆大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静 供图
东公馆是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就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它是解放前“西北三马”之一的马步青为其修建的公馆别墅,因位居市区东面而称为东公馆。于1938年修建,1945年建成,历时8年,共用去优质木料3万多根,各类砖60多万块,瓦100多万页,颜料千余斤,装贴花卉用黄金10余两,是用巨资打造的一座富丽堂皇的殿堂,是勤劳朴实的临夏各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临夏东公馆是一座古典建筑艺术的殿堂,也是中国砖雕艺术的一座珍宝级大观园。这处原为居住而建的院落是临夏各民族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具有罕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馆内随处可见取材广泛的砖雕作品,一幅幅都以立意新颖、造型生动、雕工细腻、技艺精湛而著称,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展示了解临夏文化、建筑、艺术,了解青马家族的历史渊源,是来临夏旅游必看之景。正门是仿西洋式建筑风格的砖砌牌坊门。四根罗马柱和正中的罗马拱券门形状独特,用砖砌筑,磨砖对缝,十分考究,砖上有精美雕刻。券门框上的彩色琉璃从德国进口,现在仍然亮丽。正门进去是过厅,迎门的影壁和侧面的墙上有精美砖雕。
图为解说员给同学们讲解正门建筑风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栋 供图
东公馆主要的艺术价值为砖雕,大小189幅砖雕图案各具特色,堪称一绝,木刻及彩绘也堪称艺术精品,“江山图”展现了壮丽山河的雄姿美景,红日高照,山势峥嵘无垠的碧空漂浮着白云,波光粼粼的江水环绕着小岛、苍松翠柏布满大地,山峦迭嶂,江面上白帆点点,松林中楼阁玉立,万里江山汇于一图,尽收眼底,周围雕刻着古典图案,两边是字迹秀丽的隶书对联,内容是“气度雍容开撰业宏基巍然簪缨门第,节麾焜耀备严疆重寄允矣磊落雄才”,下面刻着“芭蕉扇、葫芦、采蓝和笛子”借八仙暗喻马步青在官场被排挤的经历。
图为同学们近距离观摩“江山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栋 供图
东西二门对称着牡丹花瓶,仿景泰蓝特色,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精雕细刻,十分逼真,人称“双品牡丹门”,暗喻马步青当时的官阶地位是“二品官”。从天井往东北、西北院去的门,门柱用砖砌成仿景泰蓝花瓶的样子,花瓶中砖雕的牡丹枝繁叶茂,一直攀援到高处,化成伊斯兰风格的圆拱门帽。拱形门后面还有一道平直的门帽,雕着头尾变形为如意云的倒挂蝙蝠。寓意平安、富贵、福到了。
东公馆主院俗称“通天楼”,其框架由二十八根通天柱构成,两端是两层转角楼,东西南各为大五架旧式厅堂,“通天楼”的门窗、隔板、扶手均为雕刻精细的木刻作品,它分别刻有牡丹、石榴及各种花草,尤其是过庭屋檐上的一对麒麟栩栩如生,逼真动人,宏伟的古典建筑饰以精妙的木刻图案,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富丽、金碧辉煌,东西南厅堂的砖柱都镶有铜制牡丹,它们起着减震和防震的作用。
东公馆现已对游客全开放同时配备了讲解员,在东公馆中原有的屋舍成为博物馆,展示着临夏文化、建筑、艺术,尤其是砖雕方面。东公馆随处可见取材广泛的砖雕作品,一幅幅都以立意新颖、造型生动、雕工细腻、技艺精湛而著称,是来临夏旅游必看之景。临夏砖雕,又称为河州砖雕,是以甘肃临夏回族为主体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本地艺术的代表之一,广泛用于回族寺院拱北和居民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气息,其特色以及代表的意义在东公馆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地的馆舍建筑、寺院庙观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屋脊栏杆、大门通道等处,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雕镂技艺既精湛又细致,有着极其强烈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图为东公馆“通天楼”建筑风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静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