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无锡8月18日电(通讯员 张慧琳 袁榕梓)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讲话:“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为共建和美乡村、共绘中华蓝图,无锡学院“躬行践知”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以“赤心向党,循迹下姜——探索下姜村振兴发展之路”为主题于2023年7月31日开启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的探访之旅,旨在探寻在中央组织的指导以及基层组织的带领下千岛湖下姜村的迢迢发展路,深入了解下姜村的历史风俗、整体面貌、潜藏资源,深度挖掘下姜村的振兴密码,深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科学内涵。
下姜村昔日“时代之创”
十几年前,隶属于淳安县枫树岭镇的下姜村以“穷”而“出名”,街头巷尾曾流传这样的一句民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 ”时间继续追溯到三十年前,那时的村民既无饱腹之糠,又无暖身之裳,更别说有优秀的组织或领导者引领他们科学脱贫。因此,农民们只能抡起锄头,扛起斧头上山砍柴,大肆圈养猪牛鸡鸭鹅等牲畜以维持基本生计,与此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遭受重创,乱砍滥伐导致依山而居的下姜村周围有6000多亩的林子被荒废,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将家家户户的土坯房连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木炭因燃烧不充分而散发的烟熏味,其中混杂着各院坝中猪等牲畜的粪臭味,盘踞在村子中间的河道中满是污水,泥泞不堪,还会导致雨季泛滥时爆发洪水。
下姜村迢迢“改革之路”
2003至2007期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下姜村调过研4次。据当地的村史馆、村民以及老书记拜访与询问得知,当年习总书记对下姜村事无巨细地调研,对下姜百姓的悉心询问与关照,时时刻刻都将百姓民生放在首位,为下姜脱贫出谋划策,从改善下姜村的生态环境到引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开发“沼气池”,大多数村民不再以砍柴烧木炭为生,不再圈养牲畜,修建防洪堤坝,两岸之间新建一座廊桥,使河两岸村民通行更加便利。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也给下姜村指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此图为采访接待过习总书记的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浩然 供图
紧随党政引领,共赴小康前景
团队在下姜村的调研期间,发现几乎每日都会有党政人员前往下姜村进行党建活动,而后在采访姜丽娟书记得知,下姜村在乡村旅游业方面,是由党政引领、党建带头,当地的民宿也是由村支部党员带头建立,村中也会经常与县或是省里联合组建活动,不仅为村里带来了不少的客流量,同时也为下姜村开发正确的发展道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发展计划,不断拓宽发展渠道,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共赴小康。
此图为采访姜丽娟书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岳培生 供图
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链条
当地除了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外,还有一条在不断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农业。 该产业运行“公司+农户”模式,就是各个农户将自己家里的田地承包出去,交由附近公司管理,同时,农户可以作为长期工,为承包商种植这片田地,这样既可以使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流转土地、农产品以及资金,并且提升了当地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大幅度减轻了人力的负担,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目前下姜村因地制宜建立了三大农产品养殖基地:葡萄园、草莓园以及桃园,此处盛产的水果个大味甜、硕果累累。不过,当地生态农业的数字化发展并不发达,因此这些农产品一般只售卖给当地或附近的村落和居民,没有电商销售、互联网宣传,销售渠道有很大的局限性,进而限制了农产品销量以及售价。当然,随着产业的发展,产业联合的进步,下姜村的生态农业会进一步的拓宽,更新销售模式、增强数字化的农业发展。令下姜村的农产品远近闻名,吸引更多销售者,打造下姜村特色品牌,打响下姜村的名号。
此图为采访当地葡萄园负责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岳培生 供图
“大下姜”联合发展,互利共赢
当前,下姜村已然成为了一个小康乡村,村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修建民宿,民生淳朴,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以及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下姜村还与周边的村落以及乡镇联合发展,组建了名为“大下姜”的乡村振兴联合党委,通过资源共享、产业互通、市场融合。下姜村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作为大下姜的核心村庄,引领着大下姜的发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共分发展红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躬行践知”大学生实践团队亲临下姜村,在每一位见证下姜村振兴的前辈口中、眼里,感悟乡村振兴的发展真谛。乡村振兴首先离不开正确的党政引领、科学的发展策略,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离不开青年人为其注入新鲜血脉使其可以源远流长。
此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 孙浩然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8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