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感悟:绽放青春精彩,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靳邓淼 贺军涛 宋梓源)没有经历过痛苦的雕琢,怎能有一颗坚毅勇敢的内心,没有经历过挫折的锤炼,怎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2023年7月4日至7月11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萤火探兴,青春筑梦”实践团赴袁桥村、海河湾村、金东村、杨林村、安沟村、孙桥村等红色村庄进行为期七天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团借此深入探寻基层红色文化,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而这次“三下乡”就好比是一场战役,给了我们人生中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磨练。
践行恪守优良品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匪浅。在寻访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时,我看到了一座通过红色文化而慢慢兴起的小村,这座具有丰富红色文化底蕴的小村乘着时代的东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经过村干部的介绍,我们得知袁桥村还是“河南(豫西)抗日战争筹备处旧址”,是1939年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所在地,中共登封党史奠基人袁毅同志故居地。除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袁桥村的慈善文化也是代代传承,流传保存下来的诸多碑刻、文献均有记载。目前,袁桥村65岁以上的农民每月都能从袁桥村慈善工作站领取到300元至1000元的农民养老退休金。在参观地道时,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牺牲精神。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但我认为会对我以后的学习起到重大作用,我坚信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用美好的青春创造无限的美丽。
“通过与周围的人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去提高,如果想做就用心地做好,我相信只要用心了便能有所收获!”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到的。第一天外出实地走访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才能增强在竞争中适应社会的能力。
践行中的感知
在亲身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这几天里,我们做了许多工作。这短短七天的实践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在问卷调查的环节中,村民们表现出的热情让我十分惊讶,虽然他们无法使用普通话与我们交流,但是还是很热情的接过问卷。复杂的方言着实让人难以理解,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导致表格收集出现了问题,能够顺利填完的问卷寥寥无几,我们都十分失落。不过失落并没有挫败我们对实践的热情,通过及时总结和调整方案,之后的活动开展和调查也逐渐顺畅进行。只有亲身经历实践,不断完善自身,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收获。
展望未来我们一直在路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精神文明却一直处于低谷。一些大学生,不仅没有很好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反而在生活中不断受到陋习的影响,渐渐变成心高气傲。也许在他们看来,大学文凭就是一张通向幸福的万能卡,有了这张证明,生活必定无忧,可就是因为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不学无术成了一种“时尚”。迫于生计,不学无术的这部分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诚信。殊不知诚信是人性中最优秀的品质,它是成功背后坚强的后盾,拥有了它就像一枚小小的火柴能燃亮星空,就像一粒不起眼的种子成为参天大树。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大学生必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平时注重积累,力求实践的内容、规模同步发展;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虚心向学”是量变的基础,“以诚待人”是质变的升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7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