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动员下,各地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如火如荼。大运河附近的几所博物馆,是历史上各类璀璨文明的见证收藏者,以其丰富的地域资源优势与深度的文化价值内涵,将自然与人文巧妙有机融合,吸引着众多研学团体与机构前往游览。
6月28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运河唐诗之路——渡客队前往大运河边上的几所博物馆。在研学活动蓬勃发展的当今,我们小队所要探讨研究的,正是当前运河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真实现状:是博物馆如何担负责任设计富有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是家长老师如何看待研学活动,是孩童学生如何在研学中所学所悟,也包括研学活动的意义内涵与发展的不足欠缺之处,以期更好地为其提出改善意见,促进研学旅行的进步与完善。
在江南的河道边,流着悠扬婉转的摇橹声,淌着水波潋滟的温柔风情,枕水而居的工匠们专注于手中的一件件小玩意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匠人文化。抬脚踏上拱宸桥,抚摸那见证了悠悠岁月的百年古石,耳边似有隋唐时从运河上传来的吵嚷声,说着亘古及今的历史变迁。
来的那日恰逢夏雨蒸腾暑气,我们几人撑着伞结伴而行,穿行青石板,低头是坑洼的地面上积水泛开圈纹,氤氲出一片江南水乡的朦胧柔美,抬头是古老巷弄里的白墙黛瓦,我们就这样与大运河边古老悠久的几所博物馆相遇,感受其中匠人的专注与美学,匠品的绝伦与内涵。
当我们初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时,先是对这所博物馆进行了观览了解。逡巡在这些精美工艺品之间时,恍惚感觉时光倒流,看到历史的长河投下银幕,将千年来百年来的工艺美术史娓娓道来。走一步千年,看一步百年,透过场馆精心布置的灯光照射,每一件艺术品都释放着绝伦的美丽光芒,那一笔一画的精耕细作,都呈现着泱泱华夏几千年来的智慧巧思与玲珑妙手。
(图为小组成员拍摄的博物馆精美工艺品)我曾在指尖翩跹的书页间窥见过它们的风华,也曾在流淌于神州大地的历史中一睹过它们的盛颜。却仍然不得不承认,单纯的文字无法描绘形容出他们的精美与独一,在这种直面碰撞与近距离接触的感官冲击下,我们的全部心神都被悄然摄住,感受到的是来自心尖震颤的微麻,那是历史行过万水千山后缱绻低吟的浪漫。
正是因为这些精美工艺品的绚烂夺目,我们越发明白博物馆成为各类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的原因了。博物馆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在阅览完三楼保存的六大类工艺品后,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二楼的大师工作室。这里是博物馆邀请各大手工艺大师入住而免费提供的场地,在全国博物馆中属于首创性举动。我们采访其中的手工艺大师,他们无一不是亲切友好地向我们介绍各类非遗手工艺的创作。对于现今运河诗路博物馆的研学现状他们也有颇多的看法与建议。博物馆积极对接研学活动团体,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研学旅行产品。但大火的研学热背后,也存在着例如“只游不学”和规划无章盲目开展等情况。
(图为非遗大师现场展示制作麦秆扇)在二楼的大师工作室中,我们与多位优秀的非遗大师都进行了交流学习。感受到的是他们对待工艺经久不变的端正与认真,他们在一刀一刻中诠释虔诚与敬畏,在一笔一划间凝炼苦汗与血泪。这些可贵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与领悟,它们赋予我们沉潜的耐性与毅力,给予我们在人生中自渡与成长的力量。
(图为小组成员与非遗手工艺大师的合照)随后,我们对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进行多年龄段多身份职业者的调查,以期扩大数据容量得出更好的分析报告。从对孩童的采访中,我们得知以学校为组织单位开展的研学活动仍然较少,学生大多是通过课外研学机构参与其中。从对家长的采访中,我们得知他们对于研学活动采取支持与认可的态度,认为孩童学习不该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得到更多个性化的课外拓展,增长其见识。从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采访中,我们也得知目前博物馆所接待的研学活动团体时间多集中在节假日,活动对象以中小学年龄段学生为主。
(图为小组成员采访完后与游客家长的合照)这次博物馆的调研参观,令我感触良多。我们生活在“观看”无所不在的时代,影像资料的清晰程度已能纤毫毕现。但与文物面对面碰撞的经历依然是无法被取代的。这不是“到此一游”的打卡式的纪念意义,而是静静聆听那些古老的文物本身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们早已在时间的历练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颜色、质地、大小、重量、微小的痕迹、细处的巧思都值得我们驻足去细细观赏感知。
“博物馆是没有墙的教室”,博物馆研学旅行是一种带有强烈指向性和目的性的校外教育方式,能够改善传统教育中“重文本轻实践”和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博物馆研学也必将会让广大青少年学子感受到古老文物的无限魅力,得到更深入的成长。当然,目前博物馆研学活动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也仍待解决与完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5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