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让其在新时代再绽光彩,曲阜师范大学“惓惓思古韵,汲汲焕新语”实践团躬行实践,扎根时代沃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探寻、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成员于7月6日—7月7日在家乡所在地开展实地实践,探访中国传统文化。
走进传统建筑,感受闽南风情
7月6日,实践成员走进五店市传统街区,在红砖厝里领略传统文化街区的自然风光与魅力,并深入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实践队员参观了夯土房屋、朝北大厝、状元街、庄市家庙、天官第等传统建筑。在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朝北大厝中,实践成员通过建筑上的雕刻、文字介绍等详细了解到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据介绍,它建于1935年,由旅菲华侨状铭岸投资建设。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对朝北大厝恢宏气派的门面和匠心独运的设计深表赞叹。
走进庄氏家庙,匾额、楹联上都写有“忠、孝、廉、节”的祖训家规,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参观的游客。实践成员也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传承优良家风,时刻把“忠、孝、廉、节”作为行为准则,做到为人处世有节气、忠厚爱国。
图为实践队员在认真学习领会语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赖诗瑶 供图
在五店市一角,实践团队成员注意到一名书法家正在进行现场创作,被这一场景深深吸引。书法家的手法熟练而生,他以笔为剑,以墨为魂,每一笔、每一划都严谨而富有力量。实践队员站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刻的笔墨之美,无论是字的构架,还是笔触的流转,都充满了韵律和生命力。
图为实践队员现场观看书法家的创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赖诗瑶 供图
探索饮食文化,实践展厨艺
泉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其中,在泉州的传统美食中,炸醋肉是一道具有浓厚闽南风味的佳肴。
7月7日,实践队员来到泉州市西街老字号店铺进行实地采访考察。实践队员通过品尝特色小吃——炸醋肉,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和制作工艺。同时,实践团队成员还深入了解了老字号店铺的制作秘诀和经营理念,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与师傅的交谈过程中,师傅告诉实践队员,在制作炸醋肉时要精益求精地打磨好每一道工序。首先,在选择食材时,他们注重肉片的纹理与颜色,确保选用优质的猪肉。其次,要腌制肉片时,把握好醋的用量,这样才能让醋肉的味道恰到好处。此外,他们选用红薯淀粉来炸制肉片,使炸出来的醋肉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醋香。
师傅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传承,让实践队员深受感动。他们表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不仅是为了让每个食客带来最佳的品尝体验,更是对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延续。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在实地实践的过程中,实践队员认识到仅仅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不够的,还要将所看所悟付诸于实践。
实践队员回到家中后,自己动手制作炸醋肉等美食。从选取食材、调制调味料到腌制和炸制,每一个步骤都亲身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制作出了一份属于自己劳动成果的美食。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师傅制作醋肉的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赖诗瑶 供图
探访传统文化,挖掘背后故事
为深入了解闽南传统饮食文化与消费文化背后之间的关系,实践队员来到来旺良品堂进行调研。
作为一家创立于1997年的公司,来旺良品堂已经从最初的良品批发、零食小店发展成为专业的喜庆销售店和各类批发渠道。实践队员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店铺里的商品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当地的古早味零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通过与店员的谈话和产品的销售调查,实践队员得知,对于传承与发展传统小吃、打造非遗品牌,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包装,而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覆盖到各方面,打造有温度的品牌,引发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
来旺良品堂作为闽南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挖掘,为实践队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案例。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来旺良品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赖诗瑶 供图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五店市传统建筑和观看书法家的现场创作中,实践队员对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泉州西街的老字号店铺的实地探访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了炸醋肉的制作工序,也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亲身体验和实践;在来旺良品堂的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闽南传统饮食文化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特点。实践后,实践队员表示,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4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