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临夏7月13日电(通讯员 熊梳宇)7月13日,长安大学赴甘肃临夏、甘南“红星照亮民族路,戮力同心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调研学习。
走进八坊十三巷,品味民俗与文化
临夏,古称河州。历史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错伸展,构成发达的交通商贸网络。八坊十三巷作为临夏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气质低调,闲适悠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7月13日,实践队前往八坊十三巷,轻抚青砖雕花,探寻民族底蕴。
在团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进纵横的古巷中,参观了八坊民俗馆,八坊人物故事馆,八坊手工艺馆,东宫馆等,深入感受了民俗文化及传统民俗手工艺的魅力。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观,从景到物,处处都流露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
图为团支部书记带领实践队参观八坊十三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婧怡摄
经过团支部书记的讲解,实践队了解到八坊十三巷是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创新旅游经济的有机结合体。同时,实践队员通过调研学习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破解八坊十三巷“城中村”改造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两大难题,临夏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话精神,探索出了一条“城中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先后投入3.4亿元全力推进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项目,彻底改变了八坊十三巷破旧的面貌。而如今的八坊十三巷已成为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探访魅力折桥湾,感受乡村新力量
折桥村是折桥镇一个仅有700多户人家的小村落,毗邻折达公路,大夏河绕村而过时形成一道湾,因此,折桥村便又称“折桥湾”。7月13日,实践队走访折桥湾,领略当地发展成就,学习乡村振兴经验。
实践队在当地村委会与村支书开展了密切交流并相互学习,村支书告诉实践队,近年来,折桥村依托州上着力打造美食百亿级产业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利用独特气候、田园风光、农家美食、九眼泉水、盖碗茶等资源优势,打造“美食+旅游”深度融合新亮点,打响叫亮“魅力折桥湾”文旅品牌。通过交流,实践队了解到折桥村主要以农家乐经济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折桥村共有农家乐140余家、从业人员1300多人,户均年收入20万元至50万元,这些农家小院聚集起来,促成了折桥村的农家乐的大产业,让这个“方寸之地”变成了“增收宝地”。此外,实践队员向村支书询问了解到,折桥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电商产业仍是当地发展的一项短板,同时,由于人才紧缺,地方发展也存在着滞后现象。村支书表示,村委会正在努力招揽人才,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技能,积极开展大学生座谈会,加速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图为实践队与折桥村村支书进行交流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婧怡摄
图为实践队与折桥村村支书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婧怡摄
折桥村现有的发展成果实践队有目共睹,指导老师秦丰认为,在未来,折桥村将会注入更多新力量,更多创新技术也将运用于折桥村发展,这对于全方位提升折桥村乃至临夏市乡村旅游形象、打造新型农家乐产业链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科技赋能促发展,智慧农业勇创新
7月13日,实践队跟随县团委工作人员前往临夏市折桥镇树莓基地和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临夏市折桥镇树莓基地和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是集智慧农业、观赏、采摘体验、育苗、冷链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图为实践队参观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婧怡摄
其中,树莓不仅作为鲜果销售,还可以加工成零食,饮品等;鲜花港的鲜花也可以加工成鲜花饼,护肤精油,手工皂等进行销售,这些衍生产品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说道:“基地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打破了农业生产受土地、水肥、光照等限制的瓶颈,修建温室大棚和阳光玻璃房,采用智能化农业和大数据实时监控技术,实现产业高效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天然优势、科技赋能、政策支持,实践队员感悟到科学技术为农业发展做出做出有利成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2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