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追寻灭风者足迹!潍医“逐风”调研队日志!

来源:潍坊医学院 作者:金书宇 孙艺玮

7月6日至10日,潍坊医学院“秉承红色基因,探寻灭风者足迹”逐风行动调研队13名师生前往济南、安丘及学生所在家乡开展“调研山东”——2023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灭风者”足迹,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医者精神。

这支调研队被称为年龄最大的“三下乡”队伍:“向导”是潍坊医学院1955级校友、86岁郑大有,“访谈对象”是1952级校友、91岁的黄学智和1956级校友、85岁的潘玉林,“顾问”是宣传部教授、60岁的史志兵。

调研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麻风病的防治故事出发,探寻先辈们与麻风病斗争的艰辛历程,感受曾经麻风病群体现在的幸福生活,参观现代皮肤病防治所,体会时代发展成就。

探寻灭风者足迹

7月6日上午,队员们在郑大有爷爷的带领下来到安丘市幸福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大规模麻风防治工作时,幸福村收治了当地的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治疗,1958年郑大有毕业后曾在这里救治麻风病人,老村长胡守明热情接待了队员们。

队员们先后来到了幸福村卫生所、幸福之家活动中心和胡守明的家。同学们走进曾经为麻风病人诊断、治疗的卫生所,简陋的平房内,斑驳的墙壁上挂满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郑大有一一为队员讲述发生在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透过这些老照片,队员们仿佛看到了麻风病患者的痛苦经历,看到了同郑大有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治麻一线的灭风者们的高大身影。幸福村东南角的小屋是村长胡守明的家,这里曾经是医护人员的住处,现在这些房子已经让痊愈的麻风病患者居住,在这里,胡守明向队员们介绍了目前村内18名休养员的情况,胡守明眼含热泪地说:“我们这些曾经的患者,当时备受歧视,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不把我们当人看,是党和政府把我们聚拢起来,给我们治病,直到治愈,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乡村振兴,我们的村民已经完全融入了社会,周围的村民经常到我们这里喝水聊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令队员们陷入了沉思。郑大友说:“麻风病,说是传染病,其实是贫穷和落后的标志,现在中国早已实现了麻风病的基本消灭,这是国家进步的体现。”

在幸福村,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对党和政府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们现在无忧无虑,吃穿不愁,政府每月都给我们一千多元的生活补贴”,队员们情不自禁地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健康事业由衷地歌唱。

聆听医者之道

7月6日至7日,在学校宣传部史志兵教授的带领下,队员们拜访了为新中国麻风防治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潍坊医学院1952级校友黄学智、1955级校友郑大有、1956级校友潘玉林。

1958年,山东省中级麻风防治学员实习结业与北坦医院工作人员合影

黄学智,中共党员,1952级校友,91岁,山东省最早一批参与大规模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医生,从医七十余年,在基层为麻风病防治默默奉献一辈子。

7日上午,黄学智爷爷早早地在家中等待着我们,黄爷爷一个人住,但他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虽没有贵重的家私,但家里朴素明亮,茶几子上摆着一个20多斤重的大西瓜,显然是为我们准备的。队员们见到的黄爷爷精神矍铄、行走自如,谈起麻风病防治如数家珍。

“我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麻风防治医生,当时国内对治疗麻风病没有先例参考,国际上没有样板可借鉴,在初期麻风病普查过程中,老百姓对防治工作很排斥,因为一旦查出某家有麻风病患者,这家人就会被社会孤立,因此开展工作十分艰难。我们边摸索边想办法,边想办法,边推进工作”。他说,作为医生,患者就是命令,条件再难,我们都要克服。当问及他与麻风病打了一辈子交道,有无遗憾时,他风趣地说:“我工作在新社会,人民养育了我,潍坊医学院教育了我,为群众服务理所应该。今天,还有你们这一群小学弟小学妹记得我,我一点遗憾也没有了。”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老一辈灭风者们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一生。

临行前,他将一本《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赠与调研队,那上面是黄爷爷撰写纪念尤家俊的文章,他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他鼓励队员学好医学、做好研究,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贡献。

尤家骏来到潍坊医学院带领我校55届毕业生30名与济宁20名,在山东胶县开展预防麻风病研究工作时留影

郑大有,中共党员,1955级校友,86岁,原潍坊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较早一批参与大规模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医生,从医六十余载。

6日早上7:30,老人家早早来到集合地点,一上车他便大声地和大家说到:咱们是同学,我只是比你们大“一点点”而已,看看,我没有你们想象中的老态龙钟吧,同学们组建这个调研队,很好!很好!在消灭麻风病调研这个问题上我愿意一直与你们同行。郑老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张子瑞同学问郑爷爷:“当时大家都谈麻色变,而您却主动选择去参与麻风防治,家里人不反对吗?”郑爷爷说:“我是一个穷孩子,是党和政府让我学到了文化,学到了给人治病这个本事,所以家人们知道这件事不但不反对,还都非常支持,因为他们知道麻风病人的痛苦,知道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家人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能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家人也是我坚强的后盾。”

在幸福村,郑大有说:“如今,每一位麻风病患者国家每月都定期发放生活补助,还是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好!”。郑大有在活动中多次说到这句话。在皮肤病防治所,看到一幅幅麻风病防治成果展,队员们更加体会到郑爷爷这句话的真情实意,麻风病防治的重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潘玉林,中共党员,1956级学生,85岁,毕业后一直参与大规模麻风病防治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卫生防疫防治先进个人”等各级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大门口,队员们见到了潘爷爷,和前两位爷爷一样,冒着高温还是迫不及待地套上了队员们带来印着学校校徽的文化衫,他一遍遍整理着,一遍遍夸同学们是一群有思想的好孩子。他说:“看到你们搞这项活动我非常高兴,你们当中若有同学将来从事这项研究就更好了。我研究了一辈子麻风病,为麻风干了一辈子,取得了一点点成果,国家没有亏待我,我这辈子很知足。”他说:“人这一辈子能干几件事?我这一辈子就只干了麻风病,能把一件事做好,就算是对得起家人,对得起国家了!”

队员们问潘爷爷,当一名医生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什么,潘玉林说:“就两个字,良心!没有良心还当什么医生!”这一刻,“良心”二字让队员们感觉千金重。他勉励队员们,当一名医生就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干事,不要好高骛远,要把病人当家人,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临走前,潘玉林把他珍藏多年的荣誉证书转交到队员们手中,把他一生的荣耀毫无不留的捐给母校,用无声的语言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多么希望我们以后能像前辈一样,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尽吾辈所能,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献一份力。”队员孙艺玮在拜访结束后说道。

弘扬大医精神

两天的调查,时间是短暂的,但灭风者们百折不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无私精神,给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也激励着我们继续我们的调研活动。

7月9-10日,团队成员分别回到家乡,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村庄、学校,宣讲灭风者故事,弘扬大医精神,感党恩,颂党恩。同时依托自身专业知识优势,向社区居民讲述传染病防治常识,以专业能力,诠释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在队员崔荣浩的家乡莒县,一名高一的学生听了宣讲后这样说:“之前,从没有人告诉过我发生在我家乡的这些故事,你的宣讲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老一代医生在这里作出的贡献,我们要感恩,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想黄爷爷他们那样的好医生。”

在十笏园社区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宣讲团将专业名词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话,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让小朋友们明白在生活中要养成注意卫生、按时吃饭等诸多好习惯。宣讲团还为社区居民发放了精心制作的宣传册。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青春”给了郑爷爷、黄爷爷、潘爷爷他们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青春”给了年轻人无尽的活力和憧憬。无数前辈前仆后继,凭借着“救死扶伤”的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一道道钢铁长城,为群众筑起了健康的“屏障”,以小我之力汇聚成大我之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之歌。

青年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身体里潜藏着红色的情怀,无论未来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传承、发扬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不惧险的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精神世代传承,这是我们“逐风”调研队的感悟,是我们青年一代共同的情怀和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1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技之长,自强不息

一技之长,自强不息憨兜洗车——智障人士洗车点,这在山东省内是第一例。自2018年5月19号试运营以来,憨兜洗车吸引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一开始,孩子们在磨合期的时候,每天就可以洗20辆车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八方支援,从无到有

八方支援,从无到有恰逢淄川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在般阳路街道投入使用,憨兜家园成为最早入驻的社会组织之一。孵化中心、般阳路街道为其免费提供固定办公场所,爱心人士们有了协商、议事……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多样助力憨兜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憨兜家园作为一家关注智力障碍人群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爱心、关怀和支持。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憨兜家园,守护折翼天使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憨兜家园作为一家关注智力障碍人群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爱心、关怀和支持。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点点温暖汇人心,众人帮助终成才

拿起喷水壶,仔细给车辆喷洒免擦拭洗车液,在洗车间里,憨兜们操作起来非常熟练。清洗内饰、擦拭车身、吸尘,几个小伙子各有分工,有条不紊。他们还时不时地拿着水枪跟伙伴嬉闹一下。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探讨明思路,多样助力憨兜园

抵达憨兜家园后,调研团团队负责人与憨兜家园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交接,憨兜家园老师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了解了憨兜家园,认识了憨兜家园的孩子们,并与在此实践的其他团队进行了交流对接……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大龄憨儿,憨兜成才

“憨兜家园”是淄博市一家心智障碍者帮扶中心,园长李彤与三十名18岁以上的心智障碍者一起在这里康复、生活。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心就未来”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憨兜家园……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统筹把握老年群体与全体社会成员、老年期与全生命周期、老龄政策与…… 清芷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人文学院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结业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化青年学生思想,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业活动于3月20日在教学楼1-…

最新发布

巢院学子三下乡:聚焦教师心理健康,校园访谈聆听心声
随着升学压力的日益扩大,面对社会与家长的双重压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2023年7月6日,为了解目前中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助力保障巢湖周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巢湖市高级中学…
人科学子进乡村:整理积分超市物资,基层服务更暖心
为更好地促进联丰村清洁积分兑换物资—数字积分超市的运营,让村民能更好更快更便捷地兑换到物资,2023年8月16日上午9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心港湾,丹心筑梦”萌芽义教实践团在联丰村村委干部唐丹的带领下…
今夕收入差异大,农民心里乐开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红砖绿瓦,古朴典雅,瓜果飘香,寒风掩盖不住农民丰收的喜悦,在暖阳下,大棚中的草莓一颗颗红得可人,…
政校联手出新招 板凳课堂上新菜
“支教老师在怡灵家门口上课,大家快来听!”“这就来!”7月,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暖风支教团与洪田镇政府合作打造“板凳课堂”基层宣讲品牌,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为创作…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传递青春力量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3年7月,长…
三下乡 | 深入基层,贴入生活
在此次三下乡调研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对我们调研的课题进行了深入了解,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和实地考察,有所感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开拓自己视野的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对社会上…
乡村实录:听见乡村的真实声音
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2日电(通讯员张皋荣)为深入了解家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方向,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隐入尘烟”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德州市开展社会活动,实践队实地走访图书馆,社区居民委…
计科先锋宣讲团赴恩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计科先锋宣讲团赴恩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八百里清江水,四十载恩施情。恩施州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整州在创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科学子在行动:实践笃行促发展,“菌味”联丰助振兴
为深入调研联丰村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切身体会绿色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心港湾,丹心筑梦”大学生萌芽义教实践团积极响应“返家乡,深入实基层”与助力乡村绿色经…
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实践队:传统文化进课堂
2023年7月14日,是岭南师范学院“自强之心”实践队来到湛江硇洲岛谭北小学进行支教活动的第十天。有了之前九天的教学活动经验,这次的授课对于支教组的成员们来说更加的得心应手了。这一天,支教组的成员们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