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运河古城,七十多年前,中国军队重创日军于徐州东北门户台儿庄,使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举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而修建。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首家反映和宣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历史的红色旅游景区,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其精神实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国共两党的合作、拼死的血战、国民党内部派系捐弃前嫌的合作、军民万众一心的抗战。
(一)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的民族精神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人民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空前高涨,顺应这一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7月15日向国民政府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而台儿庄战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共两党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正视社会矛盾变化,体现了抛弃政党分歧,不计前嫌、共御外侮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台儿庄战役前,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就提出“固守要点,各个击破”、“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并派张爱萍赴徐州,协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具体部署实施。台儿庄战役过程中,游击队将泰安以北津浦铁路成段炸毁,导致日军补给中断达到十天以上,还将日军在大汶口机场空袭台儿庄战场的飞机成批摧毁,为台儿庄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初,苏鲁豫皖边区的22个县,共产党员已经达到1232人。此外,像第五十九军参谋长张克侠、第三十一师骑兵连连长刘兰斋等都是共产党员。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的陈诚在总结台儿庄大捷时曾说:“台儿庄战役时,日军在华北各个战场兵力共计五十余万,而参加台儿庄会战的不过五、六万人,盖因我采用游击战以来,各处围歼其小部,袭其后方,使日军各地战场均自顾不暇,遑言抽调。故台儿庄之战胜,乃个战场我军努力之总和,不可视为一战区之胜利。”这也体现了国共两党在战略层面的配合也是促成台儿庄大捷的重要因素。
而在现在时代背景下,随着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岸关系破冰回暖。2010年,台儿庄被国台办批准为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又是这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平台和窗口。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大战纪念馆定会成为链接海峡两岸的纽带之一,是增强海峡两岸人民民族情结的平台,是新时代下促进国共两党、海峡两岸进一步精诚合作的催化剂,为推动国共第三次合作、促进两岸和谐发展定会发挥更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军队面对强敌的拼死血战的牺牲精神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接连溃败,平津沦陷,淞沪血战,南京沦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军队面对骄横的日本侵略军,在鲁南以低劣装备的军队重创日军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使中华民族振奋,让世界舆论哗然,将笼罩在国内民众上空的的“亡国论”“、失败论”的阴霾一扫而光。台儿庄战役中参加滕县保卫战的川军,面对强敌,奋勇出川,在寒冬腊月穿着单衣草鞋赶到鲁南,喊出了“生在四川,死在山东”的豪言壮语!并且为了争取台儿庄城内中国守军的布防时间,凭借低劣的装备在滕县与拥有飞机、坦克的矶谷廉介第十师团血战三昼夜,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而在台儿庄战役中,防守城内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凭借鲁南民居石垒墙的依托,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争夺每一间房、每一条街巷的浴血激战。在城内我军八千名守城官兵伤亡超过六千人,驻守城内的第31师师长池峰城在此情况下,向孙连仲将军请求将部队撤到运河南岸,为他的部队留下一些种子,却得到了孙连仲这样的命令:“士兵填完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完了我总司令来填!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绝对不许撤到运河以南!”他毅然组织了从后勤、伙夫及战地服务团中抽调人员组织成的敢死队,在夜间对城内日军发动反冲锋,其中一支57人敢死队也仅有13人生还,在一夜之间夺回了城区四分之三的阵地,使战局发生了根本扭转!历时十六天的台儿庄血战,中国军队以伤亡三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1984人。而正是中国军队这种不怕牺牲、拼死血战的卫国精神,才拼出了台儿庄战役的最终胜利。也正因如此,台儿庄这个鲁南小镇,一夜之间房屋完房,墙无完墙,尸横遍野,重重叠叠,弹壳堆积达三寸多厚,运河水变成了红色,钢盔阻塞了运河的水道。台儿庄因此被中华儿女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捷是用中国军队三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6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