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有幸加入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徽声皖韵,传承乡音”安徽方言童谣谚语采录社会实践团队,并在暑假的两个月中与同组成员陈与瑶于安徽省芜湖市展开社会实践。我们通过线下的实际走访,切实了解了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情况以及民众对方言的认知、看法。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曾屡屡碰壁。在实践之前,我们曾与芜湖市文旅局及其下设的“非遗”文化部门取得了联系,但很不幸,我们得知他们并没有与方言相关的机构,也没有联合相关部门推行过相应的保护方言的措施;我们也曾尝试与芜湖市广播电视台进行沟通,咨询与芜湖方言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但很快便没有了回音;当我们采集芜湖本地的谚语与童谣时,绝大多数受访者们认为这样的采访问题太过“偏门”,在日常生活口语化的表达中,谚语与童谣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们采集到的谚语与童谣少之又少。在芜湖市档案馆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查找资料时,一名工作人员这样感慨道:“之前从未有人来找过类似的书籍和资料,童谣逐渐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们一次又一次觉得走投无路,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还有意义时,总是会迎来实践过程中的惊喜时刻,令我们十分欣慰,给予我们希望,给我们带来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我们感谢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冯科长和曹副科长,他们积极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帮我们找寻了发音人,带我们简单地参观了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还赠予了我们《芜湖民俗》一书,为我们本次实践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为我们后续的采访和调研提供了一些思路上的启发。我们感动于街头采访时每一个受访者给出的坚定的答案:“方言是一定要去保护与传承的,即便我们现在可能做得不够好,即便出门在外应该说普通话,但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记忆中的乡音保留住,到哪里都不能丢。”同时,我们也感叹,原来现在的中小学课程中也在渐渐融入方言教育,或是大家的文章里不避讳方言的使用,或是引导学生们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或是学校组织一些民俗文化的讲座。这些实践过程中的惊喜时刻让我们更加确信,此刻我们为保护和传承方言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守护方言文化的使命,采取多种形式,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情”,不断壮大保护方言、保护家乡文化的队伍。
此外,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还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关系。或许普通话的推广会使原先的方言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普通话绝非方言的“仇敌”。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倡导人们了解当地方言,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乡情怀。
因此,我们现在既要肯定过往在保护和传承方言上做出的努力,肯定群众们不断增强的文化自觉的意识,也要积极地正视当前工作的不足之处,是时候去建立、完善相关的部门、机构;是时候联合多方力量,统一采录经典地道的方言、童谣和谚语,经过科学地整理后,编撰、出版并推广相关的书籍;是时候重视起现有的文化资源,尝试“文化联动”,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让那些渐渐失传的民俗文化再度“活”起来。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单薄,但许许多多的“我”汇成“我们”,集腋成裘,并肩同行,怀着不变的初心,采取科学的方式,一定可以利用好丰富的资源,让方言文化大放光彩,创造出一个富有人文气息,令同乡人骄傲的方言语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3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