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保护红色精神文化,就是在保护国家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文化,就是在传承民族的血脉。我们要使用各种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保护。
8月2日,“红色译声江两岸,革命故事中外传”红色译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渡沱红军渡口遗址及天津路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等地开展探寻红色文化之旅实践活动。
红色译旅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了红军渡口遗址。在渡口,首先吸引到实践队的是几个刻在遗址门前历经几千万年的岩石层面上的遒劲浑厚的“红军渡”石刻赤字。这明艳赤字背后的故事以及在乌江岸边矗立着的石壁所见证过的那一段英勇历史,让实践队员肃然起敬。
领略完红军渡口魅力,实践队便步行来到红军渡广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的巍然石雕和赤红的军旗便映入队员们的眼帘,时间仿佛回溯到八十多年前贺龙同志率领红三军将士渡过乌江的危急场景。实践队采访了当地居民后了解了“红军渡”名字的由来。据居民介绍,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丰功伟绩,彭水人民将南渡沱渡口更名为“红军渡”,以便更好保存与推广彭水红色文化。
实践队第二站来到了天津路(现行政名:鼓楼街)红色文化故事街区。实践队观看当地的录像资料,对当时“刘邓挺进大别山”前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为收集翻译资料,实践队重点拍摄了老街区解说碑以及各分区遗址讲解词,记录街区标识语言与翻译重难点,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补充资料;实践队还采访了现仍居住在此的老一辈革命家属,他们由衷赞叹如今的美好生活,对后辈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提出殷切希望。被问到街区资料是否有必要增加英译和日译等相关外语标识及外语翻译时,他们认为很有必要。彭水大力宣传“一节一赛”活动,每年有很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但是由于语言问题并不能有效沟通。针对这个问题,实践队决定完善相关外语标识及外语翻译方面的工作。
在这里,实践队收集到所需要翻译的资料万余字;再分别从英语与日语等多语言展开翻译工作,确保红色历史文献的翻译工作涵盖多种语言版本以供中外文化交流,并确保翻译速度以及质量。与此同时,团队也将积极宣传和倡导多语言环境下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友好传播与交流。
本次活动采用实地走访、市民采访以及实地调研等多方式多角度进行。团队成员结合彭水丰富的历史文化,结合团队专业优势,在对彭水红色文化相关资料进行深度调研后,出色地完成了对彭水天津路红色文化故事街区资料的翻译校对工作。在探寻红色遗址及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致敬红色精神,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2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